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360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散热铝挤、背板、导光板、以及LED灯条;所述散热铝挤包括:底板及垂直连接于该底板的侧板;所述导光板层叠于所述侧板上,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凹槽;所述LED灯条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利用凹槽两边的凸出块对所述导光板进行限位,使其在受热膨胀之后也无法顶坏LED灯条,在保护LED灯条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减小耦光距离,提高背光模组的入光效率和亮度,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Side entry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ide - in -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 backlight module comprises a radiating aluminum extrusion, back plat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LED lamp; the radiating aluminum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side plates are vertically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plate;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laminated on the side plate, the back plate is positioned on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side plate. Between the floor and the light in the light face position is formed with a recess; the LED lamp is accommodated in the groove, the thickness of the incident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larger than the width of the groove, the groove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vex block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spacing the thermal expansion, then can top the bad LED lights, LED lights in the role of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coupling distance, improve the backlight module into the light efficiency and brightness,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CCFL(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阴极萤光灯管)或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如图1至图2所示,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通常包括:散热铝挤10、背板20、导光板30、及LED灯条40;其中散热铝挤10呈L型,包括:底板101、以及与所述底板101垂直相连的侧板102,所述底板10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凸台103,所述导光板30设于所述凸台103上,所述LED灯条40设于所述底板101上位于两凸台103之间的区域内,所述侧板102、背板20、以及导光板30沿所述底板101的宽度方向依次层叠;导光板30只在两端有支撑结构(凸台103)的限制,但在LED灯条40的长度方向,导光板30在两端凸台103之间大段长距离的部位是完全镂空的没有任何支撑和限制的,因为侧入式的入光方式LED灯条40发热严重,导光板30受热之后就会膨胀变形,此时由于导光板30中间部分没有限制结构导致其受热之后就会沿着入光方向朝LED灯珠膨胀,所以就很容易顶坏LED灯条40上的LED灯珠,为了避免LED灯珠被顶坏,就需要增加凸台103的高度,但凸台103的高度的增加,会导致耦光距离(OD)过大,导致入光效率降低,从而降低背光模组的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能够防止导光板受热膨胀而顶坏LED灯珠,减小耦光距离,提高背光模组的入光效率和亮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防止导光板受热膨胀而顶坏LED灯珠,减小耦光距离,提高背光模组的入光效率和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散热铝挤、背板、导光板、以及LED灯条;所述散热铝挤包括:底板及垂直连接于该底板的侧板;所述导光板层叠于所述侧板上,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凹槽;所述LED灯条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所述LED灯条包括:灯条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灯条本体上的多个LED灯珠。所述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LED灯条的宽度。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LED灯条的高度。所述凹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LED灯条的长度。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覆盖有反光材料。所述反光材料为反光涂料。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两侧的两凸出块接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散热铝挤、背板、导光板、以及LED灯条;所述散热铝挤包括:底板及垂直连接于该底板的侧板;所述导光板层叠于所述侧板上,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凹槽;所述LED灯条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利用凹槽两边的凸出块对所述导光板进行限位,使其在受热膨胀之后也无法顶坏LED灯条,在保护LED灯条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减小耦光距离,提高背光模组的入光效率和亮度,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防止导光板受热膨胀而顶坏LED灯珠,减小耦光距离,提高背光模组的入光效率和亮度。附图说明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图;图2为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散热铝挤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在凹槽处的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散热铝挤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散热铝挤1、背板2、导光板3、以及LED灯条4;所述散热铝挤1包括:底板11及垂直连接于该底板11的侧板12;所述导光板3层叠于所述侧板12上,所述背板2位于所述导光板3和所述侧板12之间,所述底板11与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凹槽13;所述LED灯条4容置于所述凹槽13内,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13的宽度。具体地,所述LED灯条4包括:灯条本体41、以及设于所述灯条本体41上的多个LED灯珠42。具体地,所述凹槽13的宽度等于所述LED灯条4的宽度。所述凹槽13的深度大于所述LED灯条4的高度。所述凹槽1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LED灯条4的长度。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13两侧的两凸出块14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散热铝挤1的底板11上对应导光板3的入光面的位置形成有一凹槽13,从而将整个LED灯条4放入凹槽13内,所述凹槽13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的厚度,从而使得导光板3的入光面的两侧被所述凹槽13两侧的凸出块14限位住,为所述LED灯条4提供沿所述LED灯条4的整个长度方向的保护,使得所述导光板3受热膨胀之后,由于受到凹槽13两边的凸出块14的限制,其也无法膨胀顶坏LED灯条4。耦光距离指的是出光面(LED灯条4)到入光面(导光板3)之间的距离,该距离越长,则光在从LED灯条4发出之后入射到导光板3中的过程中散失的越多,从而导致背光的亮度减弱,影响LCD的显示效果,而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凹槽结构,在耦光距离非常小时,仍然可以保证LED灯条4不被导光板3顶坏,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耦光距离,提升背光模组的入光效果和亮度,改善背光模组的性能。与此同时,为了提高LED灯条4的出光效率,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在凹槽13内侧壁上覆盖反光材料,优选地,所述反光材料为高反射率的反光涂料。值得一提是,本专利技术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的器件,例如在背板2与导光板3之间的设置反射片,在导光板3上层叠光学模组片,所述光学模组片可以包括棱镜片和扩散片等,用以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的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铝挤(1)、背板(2)、导光板(3)、以及LED灯条(4);所述散热铝挤(1)包括:底板(11)及垂直连接于该底板(11)的侧板(12);所述导光板(3)层叠于所述侧板(12)上,所述背板(2)位于所述导光板(3)和所述侧板(12)之间,所述底板(11)与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凹槽(13);所述LED灯条(4)容置于所述凹槽(13)内,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13)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铝挤(1)、背板(2)、导光板(3)、以及LED灯条(4);所述散热铝挤(1)包括:底板(11)及垂直连接于该底板(11)的侧板(12);所述导光板(3)层叠于所述侧板(12)上,所述背板(2)位于所述导光板(3)和所述侧板(12)之间,所述底板(11)与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凹槽(13);所述LED灯条(4)容置于所述凹槽(13)内,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13)的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4)包括:灯条本体(41)、以及设于所述灯条本体(41)上的多个LED灯珠(4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小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