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成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202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件成型工装,包括上模板、上压板、下模板和下压板,上模板固定在上压板下端,下模板固定在下压板上端,且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应,上模板上端固定第一伸缩机构,下模板下端固定第二伸缩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能够实现对光学玻璃固定支架的快速成型,工作效率高,且不会损坏固定支架。

Part molding tool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rts molding tooling, including template, template plate, and a lower pressure plate, on the template is fixed on the upper plate is fixed on the upper plate under the template, and the template and a lower template corresponding to an upper end of the fixed template first telescopic mechanism under the template is fix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expansion mechanism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novel, can realize the rapid prototyping of fixation of optical glass, high work efficiency, and will not damage the fixed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成型工装
本技术涉及成型
,具体为一种零件成型工装。
技术介绍
任何一个用于形成光路,组成光学或者跟光学有关的仪器,器件,东西都是光学元件,比如,透镜,光纤,平面镜,光栅,光隔离器,分束器,光栅,等等。光学玻璃还包括有色光学玻璃、激光玻璃、石英光学玻璃、抗辐射玻璃、紫外红外光学玻璃、纤维光学玻璃、声光玻璃、磁光玻璃和光变色玻璃。光学玻璃可用于制造光学仪器中的透镜、棱镜、反射镜及窗口等。由光学玻璃构成的部件是光学仪器中的关键性元件。对光学玻璃进行加工时,需要通过固定支架来固定光学玻璃,而现有技术中制作的固定支架稳定性差,且抗震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成型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零件成型工装,包括上模板、上压板、下模板和下压板,所述上模板固定在上压板下端,所述下模板固定在下压板上端,且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应,所述上模板上端固定第一伸缩机构,所述下模板下端固定第二伸缩机构;所述上模板的四角处均设置限位爪,所述下模板上设置与限位爪相对应的限位孔;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中间均设有端帽槽,所述端帽槽两端设置抗震条槽和减震带,所述抗震条槽设置在减震带的两端,所述减震带与减震带两端的抗震条槽相互配合;所述上模板上的端帽槽的中心处以及抗震条槽上和端帽槽相连接界面的两端点处均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内设有钢球,所述下模板上的抗震条槽上和放置孔相对应处均设有触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结构完全一致,包括缸筒,所述缸筒内设有内缸,所述内缸内设有柱塞杆,所述缸筒和内缸侧壁均设有进油孔,所述缸筒和内缸的侧壁及底部均设有油槽,所述柱塞杆与内缸之间及缸筒与内缸之间均设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减震带采用条形波浪状凹槽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能够实现对光学玻璃固定支架的快速成型,采用的伸缩机构,伸缩速度快、伸缩距离长,稳定性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中,端帽槽两端设置抗震条槽和减震带,抗震条槽设置在减震带的两端,减震带与减震带两端的抗震条槽相互配合;且减震带采用条形波浪状凹槽结构,采用此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了成型过程中的抗震性能,防止损伤光学玻璃固定支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伸缩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模板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模板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零件成型工装,包括上模板1、上压板2、下模板3和下压板4,所述上模板1固定在上压板2下端,所述下模板3固定在下压板4上端,且所述上模板1与下模板3相对应,所述上模板1上端固定第一伸缩机构5,所述下模板3下端固定第二伸缩机构6;所述上模板1的四角处均设置限位爪7,所述下模板3上设置与限位爪7相对应的限位孔8;上模板1和下模板3的中间均设有端帽槽9,所述端帽槽9两端设置抗震条槽10和减震带11,所述抗震条槽10设置在减震带11的两端,所述减震带11与减震带11两端的抗震条槽10相互配合,减震带11采用条形波浪状凹槽结构,采用此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了成型过程中的抗震性能,防止损伤光学玻璃固定支架;所述上模板1上的端帽槽9的中心处以及抗震条槽10上和端帽槽9相连接界面的两端点处均设有放置孔12,所述放置孔12内设有钢球13,所述下模板3上的抗震条槽10上和放置孔12相对应处均设有触点槽14。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构5、第二伸缩机构6结构完全一致,包括缸筒15,所述缸筒15内设有内缸16,所述内缸16内设有柱塞杆17,所述缸筒15和内缸16侧壁均设有进油孔18,所述缸筒15和内缸16的侧壁及底部均设有油槽19,所述柱塞杆17与内缸16之间及缸筒15与内缸16之间均设有密封圈20。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能够实现对光学玻璃固定支架的快速成型,采用的伸缩机构,伸缩速度快、伸缩距离长,稳定性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零件成型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件成型工装,包括上模板(1)、上压板(2)、下模板(3)和下压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固定在上压板(2)下端,所述下模板(3)固定在下压板(4)上端,且所述上模板(1)与下模板(3)相对应,所述上模板(1)上端固定第一伸缩机构(5),所述下模板(3)下端固定第二伸缩机构(6);所述上模板(1)的四角处均设置限位爪(7),所述下模板(3)上设置与限位爪(7)相对应的限位孔(8);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3)的中间均设有端帽槽(9),所述端帽槽(9)两端设置抗震条槽(10)和减震带(11),所述抗震条槽(10)设置在减震带(11)的两端,所述减震带(11)与减震带(11)两端的抗震条槽(10)相互配合;所述上模板(1)上的端帽槽(9)的中心处以及抗震条槽(10)上和端帽槽(9)相连接界面的两端点处均设有放置孔(12),所述放置孔(12)内设有钢球(13),所述下模板(3)上的抗震条槽(10)上和放置孔(12)相对应处均设有触点槽(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成型工装,包括上模板(1)、上压板(2)、下模板(3)和下压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固定在上压板(2)下端,所述下模板(3)固定在下压板(4)上端,且所述上模板(1)与下模板(3)相对应,所述上模板(1)上端固定第一伸缩机构(5),所述下模板(3)下端固定第二伸缩机构(6);所述上模板(1)的四角处均设置限位爪(7),所述下模板(3)上设置与限位爪(7)相对应的限位孔(8);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3)的中间均设有端帽槽(9),所述端帽槽(9)两端设置抗震条槽(10)和减震带(11),所述抗震条槽(10)设置在减震带(11)的两端,所述减震带(11)与减震带(11)两端的抗震条槽(10)相互配合;所述上模板(1)上的端帽槽(9)的中心处以及抗震条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