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271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由挡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设置有相互串联的、且通过隔板隔离的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在该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的上端连通有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在装置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在所述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的下端连通有进水管道;还包括有下降管,该下降管穿过所述挡板并连通所述装置主体的上下部分;在所述装置主体上、靠近挡板的位置设有出水口;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下部还设置有灰水分离室,该灰水分离室底端连接有排污管道。灰与水在装置内直接分离,省却了大型的灰水沉降池;湿灰在装置底部直接排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生物质气化
,尤其是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气化技术可将各种生物质废弃物转化成高品位的可燃性气体,用于供热、供气和发电等。然而目前生物质气化燃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焦油和灰尘等杂质含量过高,造成燃气净化困难,系统不能长期稳定运行。目前国内外针对燃气净化工艺的研究较多,但大多处于实验室和中试研究阶段,真正实现工业应用的技术还不多见。尤其是对于大中型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目前能够实现工业化运行的主要是过滤和水洗的方式。申请号为98122264.1、授权公告号为CN1098911C的专利技术专利“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净化系统”公开了一种多级燃气净化系统,经惯性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燃气送入旋风分离器,经旋风分离器除尘处理后的燃气送入文丘里管,燃气在文丘里管内经冷却和洗去部分焦油后送入水洗塔。这种方式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净化后的燃气基本可以满足内燃发电机组的要求。该工艺的除灰装置是采用两个串联的文丘里管,文氏里管出来的灰水混合液流入一个较大的沉降池,污水在沉降池中沉淀冷却,然后回到文氏里管循环使用。这种除灰方式的主要问题是:循环水量大,污水处理困难;灰沉在池底,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除,湿灰从池底打捞困难,劳动强度大;水池占地面积大,土建投资成本高。这些问题影响电厂的连续运行,限制了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循环水量大、沉降池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灰水分离功能、并可取消原有沉降池的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由挡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设置有相互串联的、且通过隔板隔离的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在该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的上端连通有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在装置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在所述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的中部连通有进水管道;还包括有下降管,该下降管穿过所述挡板并连通所述装置主体的上下部分;在所述装置主体上、靠近所述挡板的位置设有出水口;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下部还设置有灰水分离室,该灰水分离室底端连接有排污管道。燃气由进气管道依次进入被隔板相互隔离开的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水由进水管道同时进入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水和燃气在第一文丘里管内相互高速冲击,燃气中的灰分颗粒和水结合形成带有悬浮颗粒的灰水,该灰水从文丘里管自然落下,在挡板上流动,当液位高于下降管顶端时,灰水自然流入到下降管内;一次净化后的燃气进入第二文丘里管内,与水再次相互高速冲击净化,二次净化后的燃气经出气口进入下级净化系统或使用;二次灰水与一次灰水一起经下降管落下,由于出水口在装置下部的靠上方,灰水进入下部后反转向上流,清水由出水口流出,灰落入灰水分离室底部,并经由排污管道排出。在所述灰水分离室内、沿所述下降管轴向套设有环型格栅。灰水由装置主体中部的下降管落下后向灰水分离室四周流动,再沿环型格栅斜向上向中心流动,流动方向改变、水平流动距离的增加、流动阻力的增加使得液体流动均匀,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灰水分离的效果,分离效率可提高1.5倍左右。在所述下降管的下端开口处悬挂有导液椎体。通过设置导液锥体一方面可改变灰水的流动方向,灰水再经过环型格栅,实现灰与水的分离,另一方面当灰水分离室内累积的沉淀灰高度增加时,从下降管流出的灰水先通过导液椎体从而降低对沉淀灰的冲击,能防止灰再次泛起,影响灰水分离的效果。在所述隔板底端连接有扣盖,该扣盖设置于所述下降管的上方,并与下降管的上端开口保持有间隙。扣盖悬在下降管上方,其与上端开口四周有距离,一方面保证灰水在挡板上积满后上升溢流进下降管,另一方面也具有水封的效果。所述灰水分离室底部还设置有灰斗。灰斗特有的倒圆锥形设置,内壁的倾斜度较大,使得其中的沉淀灰能更顺畅的从排污管道导出。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灰斗的开口处设置有出灰阀。由于液位高度与出灰阀有个落差,在液体静压的作用下,高浓度的灰水由出灰阀慢慢排出,这样基本实现了间断排灰的功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紧凑,两级文氏管装在同一个装置内;2、灰与水在装置内直接分离,省却了大型的灰水沉降池;3、湿灰在装置底部直接排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4、下部锥形灰斗有储存灰的功能,可间断排灰,系统运行连续性好。本除灰装置可适用于大、中、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也可单独作为气体除灰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文丘里管,2、第二文丘里管,3、进气管道,31、出气口,4、进水管道,41、文丘里管的缩口处,5、下降管,51、下端开口,52、上端开口,6、隔板,7、扣盖,8、挡板,9、灰水分离室,91、排污管道,92、出灰阀,10、装置主体,11、环型格栅,1 2、开口,13、出水口,14、导液椎体,15、灰斗,16、检修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10,该装置主体10由挡板8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悬挂有相互串联、且开口12均朝下设置的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中间用隔板6隔开;隔板的作用在于将装置主体10上部分成左右两个部分,这样可防止燃气在上部分空间内四处扩散。还包括有连通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上端的进气管道3,该进气管道3在装置主体10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31;连通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下端的进水管道4,本实施例中进水管道4连通在文丘里管的缩口处41,这样保证了水与燃气的充分混合;还包括有下降管5,该下降管5穿过挡板8并连通装置主体10的上下部分;隔板6下部与档板8有缝隙,下降管5上口高出档板8约10cm,在隔板6底端连接有扣盖7,该扣盖7设置于所述下降管5的上-->方,并与下降管5的上端开口52保持有间隙,可起到水封的作用。在装置主体10上、靠近挡板8的位置设有出水口13;在装置主体10的下部还设置有灰水分离室9,该灰水分离室9底端连接有排污管道91,灰水滞留时可由底部排污管道91排灰。在灰水分离室9内、沿下降管5轴向套设有环型格栅11。环型格栅可提高灰水分离效率。在下降管5的下端开口51处悬挂有导液椎体14。灰水分离室9底部还设置有灰斗15。灰斗特有的倒圆锥形设置,内壁的倾斜度较大,使得其中的沉淀灰能更快速的从排污管道导出。在装置主体10上、灰斗15的开口处设置有出灰阀92。燃气由进气管道进入第一文丘里管1,在文丘里管的缩口处41设有喷嘴,水在管内被喷成雾状,因此方便了水与燃气在缩口处41相互高速冲击、充分混合,燃气中的灰分颗粒和水结合形成带有悬浮颗粒的灰水;燃气再由进水管道4进入第二文丘里管2,进行第二次清洗,经过两个文丘里管的清洗后,燃气就从出气口31导出该除灰装置10;灰水落下由下降管5的下端出口51进入装置的下部,由于出水口13在装置的下部的上方,灰水进入下部后反转向上流。由于装置直径较大,液体向上流动的速率较低,再经由环型格栅11改变方向,这时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的灰会慢慢地沉入装置底部,由出水口13流出的污水灰分浓度大大降低。底部的灰积累到一定量以后,打开出灰阀92,由于液位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1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体(10)由挡板(8)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设置有相互串联的、且通过隔板(6)隔离的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在该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的上端连通有进气管道(3),该进气管道(3)在装置主体(10)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31);在所述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的中部连通有进水管道(4);还包括有下降管(5),该下降管(5)穿过所述挡板(8)并连通所述装置主体(10)的上下部分;在所述装置主体(10)下部分上、靠近所述挡板(8)的位置设有出水口(13);在所述装置主体(10)的下部还设置有灰水分离室(9),该灰水分离室(9)底端连接有排污管道(9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1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体(10)由挡板(8)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设置有相互串联的、且通过隔板(6)隔离的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在该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的上端连通有进气管道(3),该进气管道(3)在装置主体(10)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31);在所述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的中部连通有进水管道(4);还包括有下降管(5),该下降管(5)穿过所述挡板(8)并连通所述装置主体(10)的上下部分;在所述装置主体(10)下部分上、靠近所述挡板(8)的位置设有出水口(13);在所述装置主体(10)的下部还设置有灰水分离室(9),该灰水分离室(9)底端连接有排污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贤齐阴秀丽吴创之马隆龙曾中华蔡建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