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69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3:37
为了提高墨水瓶的便利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墨水瓶。该墨水瓶的特征在于,具备:容器主体部,其能够容纳向墨罐补充的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在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并形成有能够使来自所述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阀,其设在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上,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密封所述墨水出口,其中,在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上,所述墨水出口形成在朝向与所述容器主体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并且,在所述端面中的所述墨水出口的外侧的部分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容器主体部侧凹陷的第一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墨水瓶
本专利技术涉及墨水瓶等。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墨水喷射装置的一例,已知有一种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纸张等的记录介质喷出墨水而能够用墨水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有一种使用者能够向储存供给记录头的墨水的罐补充墨水的结构。并且,以往,已知有一种适合于向罐注入墨水的瓶(墨水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82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瓶中,例如在将瓶朝下倾倒或输送瓶时等情形下,会有瓶内的墨水漏出到流出口附近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成为损害瓶的便利性的因素之一。基于这样的情况,在以往的瓶中,关于便利性,仍存在需要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高墨水瓶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实现。[应用例1]一种墨水瓶,其特征在于,具备:容器主体部,其能够容纳向墨罐补充的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在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并形成有能够使来自所述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阀,其设在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上,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密封所述墨水出口,其中,在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上,所述墨水出口形成在朝向与所述容器主体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并且,在所述端面中的所述墨水出口的外侧的部分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容器主体部侧凹陷的第一凹部。在该墨水瓶中,在墨水出口形成部上设有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封闭墨水出口的阀。因此,例如,即使将墨水出口朝下而使墨水瓶倾倒,也容易通过阀抑制容器主体部内的墨水从墨水出口漏出。此外,在该墨水瓶中,在形成有墨水出口的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凹部。因此,容易通过第一凹部拦住从墨水出口滴到端面上的墨水。由此,容易防止从墨水出口滴到端面上的墨水向容器主体部侧扩散。这样,在该墨水瓶中,容易使便利性提高。[应用例2]在上述墨水瓶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主体部的外周部分上,设有朝向所述容器主体部的内侧凹陷的第二凹部。在该墨水瓶中,在容器主体部的外周部分上设有第二凹部。因此,能够将容器主体部加强。由此,例如,当压榨力作用在容器主体部上时,能够减轻容器主体部的变形,所以容易抑制容器主体部内的墨水漏出。这样,在该墨水瓶中,容易使便利性提高。[应用例3]在上述墨水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具有包围所述墨水出口的筒状的筒部,并且,在所述筒部的外壁部分上形成有台阶。在该墨水瓶中,由于在筒部的外壁部分上形成有台阶,所以容易通过将台阶相连的壁拦住墨水。由此,容易防止从墨水出口滴到端面上的墨水向容器主体部侧扩散。这样,在该墨水瓶中,容易使便利性提高。[应用例4]在上述墨水瓶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罐上设有能够连接所述墨水出口的连接部,所述墨水瓶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规定相对于处于如下状态时的所述墨罐的所述阀位置:所述墨水出口与所述墨罐的所述连接部连接、且所述阀打开的状态,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的所述筒部的外侧,并且经由结合部而与所述筒部结合,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轴向上,所述结合部设在比所述台阶距所述墨水出口更远的位置。在该墨水瓶中,形成在筒部上的台阶设在比结合部距墨水出口更近的位置。因此,从墨水出口滴到筒部上的墨水容易在到达结合部前被台阶拦住。其结果是,从墨水出口滴到筒部上的墨水难以到达结合部,所以容易防止墨水向定位部侧扩散。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供墨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罐和转接器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套件的外观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套件的分解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瓶的分解图。图8是图7中的A-A线的截面图。图9是图6中的B-B线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出口形成部、阀及支架的截面图。图11是将图8中的盖部件放大的图。图12是图5中的C-C线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出口形成部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和供墨装置的截面图。图16是表示图15中的D部分的放大图。图17是表示变形例1的墨水出口形成部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变形例2的墨水瓶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2的墨水出口形成部的截面图。[标号说明]1:墨水喷射系统;3:打印机;4:供墨装置;6:记录部;9:控制部;11:箱体;17:托架;19:记录头;31:墨罐;33:墨水注入部;34:供墨管;35:转接器;41:第一壁;42:第二壁;43:第三壁;44:第四壁;45:第五壁;46:第六壁;47:第七壁;48:第八壁;49:连接管;51:上限标记;52:下限标记;53A、53B:流路;54:插槽部;55:通孔;57:长方形部;58:圆形部;59:第一凸部;61:瓶套件;62:墨水瓶;63:盖部件;64:墨水容纳部;65:墨水出口形成部;66:螺纹;67:容器主体部;68:密封部件;69:螺纹;81:螺纹;82:躯体部;83:卡合部;83A:侧部;83B:端部;84:开口部;85:第二凹部;87:开口部;91:结合部;92:筒部;93:导出流路;94:端面;95:墨水出口;101:阀;102:支架;103:凸缘部;105:躯体部;106:顶板部;108:螺纹;109:端部;111:栓部;112:端部;113:端部;121、121A、121B:定位部;122:结合部;123:第三凹部;124:凸部;125:壁;131:第一凹部;132:顶端部;135:第四凹部;137:固定爪;138:容纳区域;P:记录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墨水喷射系统及瓶套件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结构成为可辨识的程度的大小,结构及部件的比例尺会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墨水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式的打印机3和供墨装置4。打印机3具有记录部6和控制部9。另外,在图1中,附加有作为相互正交的坐标轴的X轴、Y轴和Z轴。关于在其以后表示的附图,也根据需要而附加有X轴、Y轴和Z轴。在此情况下,各附图中的X轴、Y轴和Z轴对应于图1中的X轴、Y轴和Z轴。在图1中,图示了在由X轴和Y轴规定的XY平面中配置了墨水喷射系统1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XY平面与水平的平面一致的状态下,将墨水喷射系统1配置在XY平面中时的状态是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将在与水平面一致的XY平面中配置有墨水喷射系统1时的墨水喷射系统1的姿势称作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姿势。另外,水平面只要是实质上水平的面即可。例如,实质上的水平包括,在墨水喷射系统1被使用时所载置的面在容许的倾斜范围内倾斜。因此,实质上的水平面并不限定于例如高精度地形成的平面板(surfaceplate)等的面。例如,实质上的水平面包括当墨水喷射系统1被使用时所载置的桌子、台、搁架、地板等的各种各样的面。此外,铅垂方向并不严格限定于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向,也包括相对于实质上的水平面的垂直方向。因此,当实质上的水平面例如是桌子、台、搁架、地板等的面时,铅垂方向是指相对于这些面的垂直方向。以下,在表示墨水喷射系统1的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墨水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水瓶,其特征在于,具备:容器主体部,其能够容纳向墨罐补充的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在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并形成有能够使来自所述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阀,其设在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上,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密封所述墨水出口,在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上,所述墨水出口形成在朝向与所述容器主体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在所述端面中的所述墨水出口的外侧的部分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容器主体部侧凹陷的第一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10 JP 2016-116155;2016.10.17 JP 2016-203331.一种墨水瓶,其特征在于,具备:容器主体部,其能够容纳向墨罐补充的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在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并形成有能够使来自所述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阀,其设在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上,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密封所述墨水出口,在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上,所述墨水出口形成在朝向与所述容器主体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在所述端面中的所述墨水出口的外侧的部分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容器主体部侧凹陷的第一凹部。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忠弘鸟羽浩一田中良一石泽卓赤羽学渡边匡史深泽教幸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