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均布型煤气发生炉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89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气发生装置,提出了一种经过改进的煤气发生炉炉蓖,这种炉蓖.在结构上充分考虑了气固的均匀分布,对每块炉片的形状也作了重新设计,当炉底有熔状结疤时,能有效地将熔渣轧碎,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直径的煤气发生炉.(*该技术在199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气发生装置。一种煤气发生炉的炉篦,在已有的炉篦中,如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工教研组与上海化工设计院联合设计,由江苏太仓老闸机械厂制造的均布型炉篦通常包括三块以上的炉片〔11〕,〔12〕,〔16〕和一个炉底〔17〕,在炉片〔11〕上还具有一个偏心多面体〔10〕与炉片〔21〕联成一体,在炉片〔11〕,〔12〕和〔16〕上还有二条以上帮助排渣用的弯形肋条〔4〕,一般情况下,炉片〔11〕,〔12〕均为锥台形,各炉片的直径依次增大,最小的放在最上面,依次复盖,形成一个塔体,二块炉片之间用支撑柱〔6〕支撑,有一定的间隙〔9〕,借以让水煤气或吹风气通过,炉片之间的固定可采用螺栓〔1〕,或采用横梁式固定法,即一横梁〔7〕的二端固定在炉片〔16〕上,而一根中心柱杆〔14〕穿过横梁中部的孔,一端固定在炉片〔11〕上,另一端用螺母固定在横梁上,固定后的这些炉片,利用炉片〔16〕上与炉底配合的若干小孔,用螺栓固定,因此当炉底〔17〕转动时,下层逐级推动或牵动上层,使整个炉篦随之转动,灰渣就从炉片〔16〕边缘的空隙中排出,这种结构,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排渣能力,但是,当炉底处的煤渣呈熔状结疤时,排渣就显得不够有力,其次,由于炉片的倾角〔15〕设计尚不够理想,通气面积太小,再者挡灰渣能力不够,常有灰渣进入空腔〔13〕。(参见附图1,附图2)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的各种缺陷,设计一种较完-->美的炉篦,从而提高生产能力。本技术的结构如附图所示。图1为用螺栓固定的炉篦的局部视图。图2为改进后用横梁固定的局部视图。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在于,在炉片〔16〕的弯肋〔4〕靠近炉片边缘的一端,设置一个向外翘起并向上突起的部份〔5〕,当炉底有熔状结疤时,可借这个突起部份将结疤轧碎,同时边缘上再设置数个与炉片〔16〕连成一体的尖角〔3〕,边缘上还有数个凹槽〔18〕、尖角〔3〕与凹槽〔18〕配合,达到卸渣的目的。为了更有效的均匀排渣,本技术对炉片〔11〕,〔12〕和〔16〕上的弯肋〔4〕的形状重新进行了设计。弯肋〔4〕与圆的切线角〔2〕为15~45℃。同时,在炉片〔12〕,〔16〕和炉底〔17〕上再设置一个挡灰圈〔8〕,且各炉片依次复盖,相互间有孔隙〔9〕,这样既可借以挡柱灰渣进入空腔〔13〕,又可使水煤气或吹风气通过。本技术对每个炉片的倾角〔15〕也重新进行了设计,最佳角度为18°~30°,使通气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生产能力。本技术的优点是明显的,能有效地挡住煤渣进入空腔〔13〕,通气面积较大,提高了生产能力,碎渣能力较强,能适用于各种直径的煤气发生炉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发生炉炉篦,包括炉底〔17〕和至少三块以上直径依次增大的炉片〔11〕、〔12〕和〔16〕,炉片〔11〕、〔12〕和〔16〕上还具有二条以上的弯肋〔4〕,炉片〔11〕上还具有一个与炉片〔11〕连成一体的偏心多面体〔10〕,炉片上还有支撑柱〔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说的炉篦的炉片〔12〕,〔16〕和炉底〔17〕上还具有一个挡灰圈〔8〕,炉片上的弯肋〔4〕与圆的切线角〔2〕为15°~45°,炉片〔16〕上还具有一个向外翘起并向上突起的部份〔5〕,边缘上有数个尖角〔3〕和数个凹槽〔18〕,各炉片依次复盖,相互间有孔隙〔9〕,用一种固定手段,籍以将炉片〔11〕,〔12〕和〔16〕相互固定,同时固定在炉底〔1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发生炉炉篦,包括炉底[17]和至少三块以上直径依次增大的炉片[11]、[12]和[16],炉片[11]、[12]和[16]上还具有二条以上的弯肋[4],炉片[11]上还具有一个与炉片[11]连成一体的偏心多面体[10],炉片上还有支撑柱[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说的炉篦的炉片[12],[16]和炉底[17]上还具有一个挡灰圈[8],炉片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芳朱子彬郑志胜刘宝中李昌武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化工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