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62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包括主体、线束骨架和插接器,线束骨架的顶部设置有主体,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转卡子,第一防转卡子的一侧设置有倒三角锁勾,第一防转卡子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脚,第一卡脚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脚,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防转卡子,主体的内边侧设置有卡块,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插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体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防转卡子与第二防转卡子,第一卡脚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脚,满足线束在狭小空间内能够按照指定路径排布,同时避免在外力作用下破损的情况,可直接与发动机缸盖上的圆孔匹配,安装更方便,同时减少在装配过程中造成的线束损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A new type of internal wire beam anti rotating bracket for engine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engine wire harness anti rotation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frame and wire harness connector, the top wire skeleton provided with the main body, one end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ti rotating clamp, the first side is provided with anti rotating clamp inverted triangle lock hook, the other side of the clip to prevent the car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ide of the first leg, the fastening pin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lamping pin, the other end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clamp second, a block disposed within the main body side of the main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ends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ti rotation clip and second anti rotating clamp, one side of the first clamping foo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lamping foot, can meet the specified pa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rangement of wire harness in the narrow space, while avoiding damage under external force, can be directly matched with the circular hole on the cylinder head, the mo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while reducing the wiring caused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of the damag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
技术介绍
作为整车动力的传输载体,发动机线束尚没有确实可靠的固定以及合适的保护,同时,由于发动机本身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震动,以致出现发动机线束容易移动、脱落,甚至发动机的线束在汽车运动中被车内各种锋利的零部件损伤磨坏,造成发动机功能失效乃至整车烧蚀等严重后果。目前,公知的发动机缸内线束采用插接器防转的结构,在插接器上设计一个缺口,与之配合的缸盖穿缸孔位置设计成一个凸起,运用插接器和缸盖的配合实现放旋转目的,以此来达到旋转拧紧的目的。但是,这类发动机缸盖易与插接器刮磨,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包括主体、线束骨架和插接器,所述线束骨架的顶部设置有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转卡子,所述第一防转卡子的一侧设置有倒三角锁勾,所述第一防转卡子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脚,所述第一卡脚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脚,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防转卡子,所述主体的内边侧设置有卡块,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插接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转卡子与第二防转卡子的一端均设置有抵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分别与线束骨架相支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抵板与插接器相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在主体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防转卡子与第二防转卡子,第一卡脚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脚,满足线束在狭小空间内能够按照指定路径排布,同时避免在外力作用下破损的情况,可直接与发动机缸盖上的圆孔匹配,安装更方便,同时减少在装配过程中造成的线束损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主体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装配图;图中:1、主体;2、线束骨架;3、插接器;4、第一防转卡子;5、倒三角锁勾;6、第一卡脚;7、第二卡脚;8、第二防转卡子;9、卡块;10、抵板;11、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包括主体1、线束骨架2和插接器3,线束骨架2的顶部设置有主体1,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转卡子4,第一防转卡子4的一侧设置有倒三角锁勾5,第一防转卡子4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脚6,第一卡脚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脚7,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防转卡子8,主体1的内边侧设置有卡块9,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插接器3。进一步的,第一防转卡子4与第二防转卡子8的一端均设置有抵板10,主体1与插接器3之间通过第一防转卡子4和第二防转卡子8,使主体1与插接器3保持稳定不转动。第一卡脚6和第二卡脚7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加固第一卡脚6和第二卡脚7,增加第一卡脚6和第二卡脚7的稳定性,避免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外侧倾斜导致第一卡脚6和第二卡脚7与线束骨架2脱落。第一卡脚6和第二卡脚7分别与线束骨架2相支撑,第一卡脚6和第二卡脚7之间形成一个卡槽,线束骨架2嵌入到卡槽内。抵板10与插接器3相支撑,抵板10与插接器3相互支撑,保证插接器3在装配过程中不转动。具体的,第一卡脚6和第二卡脚7之间形成一个卡槽,线束骨架2嵌入到卡槽内,将插接器3插入主体1内,卡块9填充插接器3与主体1之间空隙,加固插接器3和主体1,倒三角锁勾5锁定插接器3和主体1不松动,第一防转卡子4与第二防转卡子8通过抵板10形成一定角度与插接器3相互抵触,使插接器3、主体1和线束骨架2之间稳定不转动。通过在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防转卡子4与第二防转卡子8,第一卡脚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脚7,满足线束在狭小空间内能够按照指定路径排布,同时避免在外力作用下破损的情况,可直接与发动机缸盖上的圆孔匹配,安装更方便,同时减少在装配过程中造成的线束损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包括主体(1)、线束骨架(2)和插接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骨架(2)的顶部设置有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转卡子(4),所述第一防转卡子(4)的一侧设置有倒三角锁勾(5),所述第一防转卡子(4)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脚(6),所述第一卡脚(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脚(7),所述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防转卡子(8),所述主体(1)的内边侧设置有卡块(9),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插接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动机缸内线束防转支架,包括主体(1)、线束骨架(2)和插接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骨架(2)的顶部设置有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转卡子(4),所述第一防转卡子(4)的一侧设置有倒三角锁勾(5),所述第一防转卡子(4)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脚(6),所述第一卡脚(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脚(7),所述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防转卡子(8),所述主体(1)的内边侧设置有卡块(9),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插接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辉陈岩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金事达电子系统白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