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265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及施工工艺,包括地下室底板,在地下室底板上方现浇有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地下室底板和钢筋混凝土楼板之间设有外墙防水结构,所述外墙防水结构包括内层外墙防水层、外层外墙防水层及排水系统;外层外墙防水层与内层外墙防水层之间设有间隙,且通过外墙防水支撑系统进行结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通过外层外墙防水层进行第一道防水,双结构层之间的空气流动带走表面的渗漏水,然后通过外墙排水集水井中的排污泵将渗漏水排出,再通过内层外墙防水层作为第二道防水,因此,该外墙防水结构防水效果显著,保证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及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外墙防水能有效防止雨水、生活用水的渗漏和地下水的侵蚀,确保建筑结构、内部空间不受到污损,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地下室外墙工程的渗漏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雨季来临的时候,地下室的外墙往往发生渗漏,造成室内白色墙体变黑,使物资受潮乃至腐烂变质,严重者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度和降低使用功能。从整个建筑的防水来看,目前建筑物外墙渗水率已高于屋面滤水率,并且外墙防水破坏修补难度较大且质量不稳定。目前地下室外墙防水的普遍做法是外贴防水卷材加自防水混凝土。但是很多工程案例证实其防水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防水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在地下室底板上方现浇有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地下室底板和钢筋混凝土楼板之间设有外墙防水结构,所述外墙防水结构包括内层外墙防水层、外层外墙防水层及排水系统;外层外墙防水层与内层外墙防水层之间设有间隙,且通过外墙防水支撑系统进行结构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外层外墙防水层进行第一道防水,在建筑建成后的几年内,地下水一般不会渗透外层外墙防水层或出现极少的渗漏。此时通过双结构层之间的空气流动带走表面的渗漏水。若出现大面积渗漏,此时渗漏水会通过地下室底板的分水线进入外墙排水集水井。然后通过设在外墙排水集水井中的排污泵将渗漏水排到建筑物的总排水管进入市政排水系统。经过一防一排,渗漏水浸润到内层外墙防水外表面的几率几乎为零,再加上第二道防水,即内层外墙防水层的作用,渗漏水最终进人到地下室内的几率为零。因此该外墙防水结构防水效果显著,保证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功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外墙防水层包括保护层、外表面防水层、找平层和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层外墙防水层采用多层结构设置,结构稳定,防水效果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分水线、排水沟、外墙排水集水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渗漏水外排,缓解渗漏,避免渗漏水积存引发坍塌可能,提高安全系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上设观察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口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观察渗漏情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水线设置在地下室底板上,分水线连通排水沟,排水沟连接至外墙排水集水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水线、外墙排水集水井和排水沟连通设置,方便将渗漏水引流至外墙排水集水井中,并通过排污泵快速排出,提高安全系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墙排水集水井中设有排污泵,排污泵将渗漏水排到建筑物的总排水管进入市政排水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口的设置以便观察渗漏情况决定是否启用排污泵,排污泵可以快速排出外墙排水集水井中的渗漏水,提高安全系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墙防水支撑系统材料可以选择钢材或者钢筋混凝土。有益效果:首先通过外层外墙防水层进行第一道防水,在建筑建成后的几年内,地下水一般不会渗透外层外墙防水层或出现极少的渗漏。此时通过双结构层之间的空气流动带走表面的渗漏水。若出现大面积渗漏,此时渗漏水会通过地下室底板的分水线进入外墙排水集水井。然后通过设在外墙排水集水井中的排污泵将渗漏水排到建筑物的总排水管进入市政排水系统。经过一防一排,渗漏水浸润到内层外墙防水外表面的几率几乎为零,再加上第二道防水——内层外墙防水层的作用,渗漏水最终进人到地下室内的几率为零。因此该外墙防水结构防水效果显著,保证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浇筑完成后的地下室底板上,在预定位置浇筑外层外墙防水层的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待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强度达到要求后在外表面依次做1:3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外表面防水层、保护层;步骤二:在地下室底板上规划好的位置设置外墙排水集水井、分水线和排水沟;外墙排水集水井、分水线和排水沟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步骤三:根据内、外层外墙防水结构层之间的距离设置内层外墙防水,其距离可以根据外墙排水集水井的尺寸调整;内层外墙防水层的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完成之后在其外表面依次做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和保护层;防水层的施工质量也必须达到规范中的要求;第四步:浇筑上面的钢筋混凝土板,浇筑时要在与外墙排水集水井位置相同的地方预留孔洞,以建成观察检修孔,洞口盖板做成分离式,平时敞开洞口进行通风,遇特殊情况可关闭洞口,最后在外墙排水集水井中安装排污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防水支撑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浇筑墙时在支杆位置处预留钢筋。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防水支撑系统采用型钢,在墙体上预留孔洞但不穿透墙体,最后插入型钢并灌浆。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施工简单,浇注省时省力,经济效益好,并且由于内、外层外墙防水层共同抵抗土压力,内、外层外墙防水层不需要设计太厚,达到了减小截面尺寸、节省钢筋,控制裂缝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观察口平面布置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观察检修孔构造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内层外墙防水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下室底板;2、钢筋混凝土楼板;3、内层外墙防水层;31、保护层;32、外表面防水层;33、找平层;34、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4、外层外墙防水层;5、排水系统;51、分水线;52、排水沟;53、外墙排水集水井;6、间隙;7、外墙防水支撑系统;8、观察口;9、排污泵;10、洞口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如图2,包括地下室底板1,在地下室底板1上方现浇有钢筋混凝土楼板2,在地下室底板1和钢筋混凝土楼板2之间设有外墙防水结构,外墙防水结构包括内层外墙防水层3、外层外墙防水层4,及排水系统5;外层外墙防水层4与内层外墙防水层3之间设有间隙6,且通过外墙防水支撑系统7进行结构连接,外墙防水支撑系统7材料可以选择钢材或者钢筋混凝土。如图1,排水系统5包括分水线51、排水沟52、外墙排水集水井53;分水线51设置在地下室底板1上,分水线51连通排水沟52,排水沟52连接至外墙排水集水井53,外墙排水集水井53中设有排污泵9,排污泵9将渗漏水排到建筑物的总排水管进入市政排水系统。如图3,钢筋混凝土板上设观察口8,以便观察渗漏情况决定是否启用排污泵9。如图4,在观察口8上盖有洞口盖板10。如图5,内层外墙防水层3包括保护层31、外表面防水层32、找平层33和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34。实施例二: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浇筑完成后的地下室底板1上,在预定位置浇筑外层外墙防水层4的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34;待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34强度达到要求后在外表面依次做1:3的水泥砂浆找平层33、外表面防水层32、保护层31;步骤二:在地下室底板1上规划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底板(1),在地下室底板(1)上方现浇有钢筋混凝土楼板(2),在地下室底板(1)和钢筋混凝土楼板(2)之间设有外墙防水结构,所述外墙防水结构包括内层外墙防水层(3)、外层外墙防水层(4)及排水系统(5);外层外墙防水层(4)与内层外墙防水层(3)之间设有间隙(6),且通过外墙防水支撑系统(7)进行结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底板(1),在地下室底板(1)上方现浇有钢筋混凝土楼板(2),在地下室底板(1)和钢筋混凝土楼板(2)之间设有外墙防水结构,所述外墙防水结构包括内层外墙防水层(3)、外层外墙防水层(4)及排水系统(5);外层外墙防水层(4)与内层外墙防水层(3)之间设有间隙(6),且通过外墙防水支撑系统(7)进行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外墙防水层(3)包括保护层(31)、外表面防水层(32)、找平层(33)和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5)包括分水线(51)、排水沟(52)、外墙排水集水井(5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上设观察口(8),观察口(8)上盖有洞口盖板(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线(51)设置在地下室底板(1)上,分水线(51)连通排水沟(52),排水沟(52)连接至外墙排水集水井(5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排水集水井(53)中设有排污泵(9),排污泵(9)将渗漏水排到建筑物的总排水管进入市政排水系统(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结构层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防水支撑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爱军马国强姜建波鲍黎陆萍潘春燕斯琰琤郑纯付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