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123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7:42
一种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施工地区的第一建筑条件,当第一建筑条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一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当第一建筑条件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施工地区的第二建筑条件,当第二建筑条件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二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当第二建筑条件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三施工方式进行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对施工地区的建筑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而有效解决当前由于对花岗岩地区的工程地质等认知不足而导致桩基失效的问题,有效保证工程桩基验收合格,无需额外进行补桩或者其他补救措施,确保工程的进度和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高层建筑,特别是多层地下室建筑结构的兴起,抗拔桩因其能有效抵消土壤中水对结构产生的上浮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地下工程中。然而,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采用抗拔桩施工方案时,由于对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性质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或在前期工作中未能按要求进行水文地质测试,往往容易发生由于岩土方面的原因而导致桩基出现失效现象,从而导致工程桩验收不合格,进而需要进行大量的补桩措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能够对花岗岩残积土地区的工程地质等条件进行分析,并针对该工程地质等条件制定合适的抗拔桩方案,有效避免桩基失效现象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施工地区的第一建筑条件,当所述第一建筑条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一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当所述第一建筑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施工地区的第二建筑条件,当所述第二建筑条件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二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当所述第二建筑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三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其中,所述第一建筑条件与所述第二建筑条件不同,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不同,且所述第一施工方式、第二施工方式及第三施工方式均不相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施工方式为预制桩的施工方式,所述第二施工方式为采用干作业成孔形成第一灌注桩的施工方式,所述第三施工方式为采用泥浆护壁形成第二灌注桩的施工方式。采用上述方式,能够对花岗岩残积土地区的建筑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根据不同的建筑条件来制定不同的抗拔桩类型(例如预制桩、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对花岗岩残积土地区的工程条件认识不足而导致施工后有可能造成的桩基失效问题,减少大量补桩或者其他补救措施的使用,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其中,所述预制桩主要包括木桩、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桩等;该预制桩可先在工厂或者施工现场先完成,然后再将完成的桩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采用第二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施工地区的桩位进行测定;对测定的每一个所述桩位进行钻孔,以形成桩位孔;对每一个所述桩位孔进行清孔;在每一个所述桩位孔内放入钢筋笼;对每一个放置有所述钢筋笼的所述桩位孔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第一灌注桩。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采用第三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施工地区的桩位进行测定;在测定的每一个所述桩位内埋设护筒;制备好泥浆,并将制备好的所述泥浆灌注在每一个所述护筒内,以形成桩位孔;对每一个所述桩位孔进行清孔;在每一个所述桩位孔内放入钢筋笼;对每一个放置所述钢筋笼的所述桩位孔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第二灌注桩。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对每一根所述第二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ta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Rta=uqsili+u∑λjqsjalj+G0;其中,qsja表示所述第二灌注桩在第一类土层中的桩侧阻力特征值;qsi表示所述第二灌注桩在第二类土层中的桩侧阻力特征值;li表示所述第二类土层在第i层的厚度;u表示所述第二灌注桩的桩身的截面周长;λj表示所述第二灌注桩的抗拔摩阻力折减系数;lj表示所述第一类土层在第j层的厚度;G0表示所述第二灌注桩的自重。其中,第二灌注桩的自重G0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部分取有效重度计算;其中,i、j均表示自然数,其取值范围均大于等于1。采用上述公式来计算每一根所述第二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ta,从而能够使得该第二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结构更加准确,有效解决按照现行规范及地勘提供的桩基参数直接进行灌注桩设计时,容易造成灌注桩实际桩侧及桩端阻力比地勘提供参数值小而导致形成的灌注桩不合格的问题。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土层为中风化土层或微风化土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类土层为素填土或淤泥质土时,所述qsi的取值为第一数值;当所述第二类土层为砾砂、粘土、粘性土、全风化或强风化土层时,所述qsi的取值为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的取值范围不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灌注桩的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或微风化岩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当所述第二建筑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三施工方式进行施工之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对形成的所述第二灌注桩进行试桩。采用试桩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桩基工程事故的问题,有效加快工程进度,节约项目的投资成本。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建筑条件包括土质和地下室层数;所述当所述第一建筑条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一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的步骤中,包括:当所述土质为花岗岩残积土时,且当所述地下室的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层数时,采用所述第一施工方式进行施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施工地区的土质为花岗岩残积土,且所述地下室的层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层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建筑条件包括建筑物类型和地下室的层数;所述当所述第二建筑条件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二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的步骤中,包括:当所述建筑物类型为工业建筑、公共建筑或农业建筑,且所述地下室的层数大于所述预设层数时,采用所述第二施工方式进行施工。也就是说,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施工地区的周边建筑物类型为工业建筑、公共建筑或农业建筑,且所述地下室的层数大于所述预设层数。优选地,所述预设层数可为2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对施工地区的建筑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而有效解决当前由于对花岗岩地区的工程地质等认知和测试不足而导致桩基失效的问题,有效保证工程桩基验收合格,无需额外进行补桩或者其他补救措施,确保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此外,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采用第二灌注桩的施工方案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计算公式对形成的第二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进行计算,从而有效保证第二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替代了现有采用根据地勘报告进行估算的方式,计算结果准确,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采用第二灌注桩的施工方式而有可能造成的岩层崩解及部分泥浆护壁的泥皮过厚的问题,有效确保了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采用第二灌注桩的施工方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施工地区的第一建筑条件,当所述第一建筑条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一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当所述第一建筑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施工地区的第二建筑条件,当所述第二建筑条件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二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当所述第二建筑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三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其中,所述第一建筑条件与所述第二建筑条件不同,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不同,且所述第一施工方式、第二施工方式及第三施工方式均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施工地区的第一建筑条件,当所述第一建筑条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一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当所述第一建筑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施工地区的第二建筑条件,当所述第二建筑条件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二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当所述第二建筑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采用第三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其中,所述第一建筑条件与所述第二建筑条件不同,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不同,且所述第一施工方式、第二施工方式及第三施工方式均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工方式为预制桩的施工方式,所述第二施工方式为采用干作业成孔形成第一灌注桩的施工方式,所述第三施工方式为采用泥浆护壁形成第二灌注桩的施工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第二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施工地区的桩位进行测定;对测定的每一个所述桩位进行钻孔,以形成桩位孔;对每一个所述桩位孔进行清孔;在每一个所述桩位孔内放入钢筋笼;对每一个放置有所述钢筋笼的所述桩位孔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第一灌注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第三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施工地区的桩位进行测定;在测定的每一个所述桩位内埋设护筒;制备好泥浆,并将制备好的所述泥浆灌注在每一个所述护筒内,以形成桩位孔;对每一个所述桩位孔进行清孔;在每一个所述桩位孔内放入钢筋笼;对每一个放置所述钢筋笼的所述桩位孔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第二灌注桩。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花岗岩地区抗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一根所述第二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ta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Rta=uqsili+u∑λj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建华吴宏雄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