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锦明专利>正文

空吸式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4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摩托车驾驶员戴用的空吸式头盔,它由强硬的外壳体1、软质内衬3、中间层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头盔的内顶部设有一通气筒4,它与头盔内设置的通气沟槽6相连通,头盔顶上设有一空吸装置5,它由流线型本体51、聚气室52、排气室54,聚、排气室间的连通细管53所组成,细管与通气筒相连通。此空吸装置使头盔内形成气流而透气性好,且用双曲拱形中间层增加其抗冲击强度。(*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摩托车驾驶员所戴的头盔。现有的摩托车驾驶员所戴有的头盔,一般由高强度硬质外壳、软质内层和外壳内层间起隔热、缓冲作用的中间层所组成,其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头盔受冲击时抗冲击强度不够,二是头盔本身不透风,因此当炎夏季节戴时,异常闷热。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透气通风好的摩托车驾驶员用的头盔。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头盔内的顶部设有一个通气筒,在头盔的中间层的里面和其贴合的软质内层上开设有多条通气凹槽,并使其与通气筒相连通,在头盔上设有一个空吸装置,它由流线型本体、设于本体前端的喇叭型收缩状聚气室、与此聚气室相连通的细管及与此细管另一端相连通的扩散形排气室所组成,细管与通气筒相连通。当驾驶员驱车飞驰时,空气进入聚气室,加速流经细管后,再由排气室流出,细管内的加速气流造成空吸作用,从而使头盔内气体由多条通气凹槽自下而上通过通气筒吸入细管,然后由与细管相连通的排气室排出,从而使头盔透风,夏季戴着不闷热。下面以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图3是图1的右侧视图。图4为图1的A-A剖面图。图5为图3中挡风块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3可见,本实施例的头盔由高强度的硬质外壳1、软质内层3和介于外壳、内层间的可塑性中间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头盔内中设有一个通气筒4,在头盔的外壳上设有一个空吸装置5,它由流线型本体51,设置于本体前端的喇叭型收缩状聚气室52,与此聚气室52相连通的细管53,及与此细管53另一端相连通的扩散形排气室54所组成,细管53与通气筒4相连通。由图4可见,为了加强中间层2的抗冲击强度,将中间层2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内表面相吻合,而中间层2的内表面与内层3相吻合且为双曲拱线形,这种双曲拱形结构使中间层的抗冲击强度大为增强,而曲拱的凹槽6为通气槽,它与顶部通气筒4相连通,且由此凹槽、通气桶、细管、排气室而组成一通气气路,从而使本实施例的头盔透气好,抗冲击好。本实施例中间层2为由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所制的双曲拱线形中间层,它可塑性好,耐冲击力强,且价格较便宜。图5的二个挡风块7以活动按扣的方式装置于外壳上,平时作为外壳上装饰物,需要挡风时将其分别扣在聚气室52和排气室54的窗口上,使风不进入空吸装置,头盔内就不会产生上述的气流或通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吸式头盔,由高强度的硬质外壳1、软质内层3和介于外壳、内层间的可塑性中间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头盔内设有一个通气筒4,在头盔的外壳上设有一个空吸装置5,它由流线型本体51,设置于本体前端的喇叭型收缩状聚气室52,与此聚气室52相连通的细管53,及与此细管53另一端相连通的扩散形排气室54所组成,细管53与通气筒4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吸式头盔,由高强度的硬质外壳1、软质内层3和介于外壳、内层间的可塑性中间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头盔内设有一个通气筒4,在头盔的外壳上设有一个空吸装置5,它由流线型本体51,设置于本体前端的喇叭型收缩状聚气室52,与此聚气室52相连通的细管53,及与此细管53另一端相连通的扩散形排气室54所组成,细管53与通气筒4相连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吸式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锦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