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新型钢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340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新型钢管桩。包括多段钢管,所述钢管内设有穿过所述钢管的中心的第一加强筋,多段所述钢管上下焊接成一体;相邻的两个钢管的焊接处的内、外表面沿轴向焊接有多道加劲钢板,所述加劲钢板的外周面上还焊接有钢筋,所述钢筋呈螺旋状设置在加劲钢板的外周面上;最下方段钢管的壁厚大于其他段钢管的壁厚,所述最下方段钢管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锥形角,所述最下方段钢管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尖部凸起,所述尖部凸起与所述最下方段钢管为一体结构且沿轴向层多列排列,多列尖部凸起把所述最下方段钢管均等分。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高强度,便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新型钢管桩
本技术涉及管桩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新型钢管桩。
技术介绍
摩擦桩是结构工程中桩基础类型中的一种,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等。目前采用的摩擦桩主要有钢筋混凝土钻(挖)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实心桩、钢管桩、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其中钢管桩是一种相对来说造价较高的摩擦桩结构。由于建筑对钢管桩强度的要求比较高,但现在常见的管桩结构比较简单,只起到支撑的作用,使用寿命有限,最主要的是达不到高强度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高强度,便于施工等优点的高强度新型钢管桩。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新型钢管桩,包括多段钢管,所述钢管内设有穿过所述钢管的中心的第一加强筋,多段所述钢管上下焊接成一体;相邻的两个钢管的焊接处的内、外表面沿轴向焊接有多道加劲钢板,所述加劲钢板的外周面上还焊接有钢筋,所述钢筋呈螺旋状设置在加劲钢板的外周面上;最下方段钢管的壁厚大于其他段钢管的壁厚,所述最下方段钢管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锥形角,所述最下方段钢管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尖部凸起,所述尖部凸起与所述最下方段钢管为一体结构且沿轴向层多列排列,多列尖部凸起把所述最下方段钢管均等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作如下改进:可选的,所述钢管内还设有偏离所述钢管的中心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为内部中空的的钢质管。可选的,所述最下方段钢管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锥形角。可选的,所述加劲钢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钢管长度的1/4。可选的,所述加劲钢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钢管厚度的8倍。可选的,所述加劲钢板沿所述钢管壁等间距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钢管桩由多段钢管上下焊接成一体,其钢管本身通过内设加劲肋,极限承载力可提高5%-10%,而相应的材料增加仅为5%-8%。可以通过选择钢管的数量来调节长度,相邻的两个钢管的焊接处的内、外表面沿轴向焊接有多道加劲钢板,使得在不增加桩长的条件下保证钢管桩的强度,同时不影响钢管桩的制作和沉桩。在工程设计条件受限制时,是一种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2、本技术的最下方段钢管的壁厚大于其他段钢管的壁厚,且在最下方段钢管的底部设置有锥形角,其具有导向的作用,由于是锥形结构,避免了打桩过程中阻力的产生,降低了打桩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相比于混凝土基础或预制混凝土基础,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节约了成本。而且本技术通过在最下方段钢管外周面上设置的尖部凸起,使得钢管桩在沉入地下后摩擦力大大加强,减少钢管桩的位置偏移或下降,其中尖部凸起与最下方段钢管成一体结构,整体性强,有效避免尖部凸起因为沉桩而发生脱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高强度新型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钢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钢管,2-最下方段钢管,3-锥形角,4-第一加强筋,5-加劲钢板,6-第二加强筋,7-尖部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权利要求书和下面的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种高强度新型钢管桩,如图1-2所示,包括多段钢管1,所述钢管1内设有穿过所述钢管1的中心的第一加强筋4,多段所述钢管1上下焊接成一体,相邻的两个钢管1的焊接处的内、外表面沿轴向焊接有多道加劲钢板5,所述加劲钢板5的外周面上还焊接有钢筋(图中未示出)用以加强强度,所述钢筋呈螺旋状设置在加劲钢板5的外周面上;最下方段钢管2的壁厚大于其他段钢管1的壁厚,所述最下方段钢管2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锥形角3,所述最下方段钢管2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尖部凸起7,所述尖部凸起7与所述最下方段钢管2为一体结构且沿轴向层多列排列,多列尖部凸起7把所述最下方段钢管2均等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作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钢管1内还设有偏离所述钢管1的中心的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与所述第一加强筋4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4和所述第二加强筋6均为内部中空的的钢质管。进一步,所述最下方段钢管2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锥形角3。进一步,所述加劲钢板5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钢管1长度的1/4。进一步,所述加劲钢板5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钢管1厚度的8倍。进一步,所述加劲钢板5沿钢管1壁等间距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钢管桩由多段钢管1上下焊接成一体,其钢管1本身通过内设加劲肋,极限承载力可提高5%-10%,而相应的材料增加仅为5%-8%。可以通过选择钢管1的数量来调节长度,相邻的两个钢管1的焊接处的内、外表面沿轴向焊接有多道加劲钢板5,使得在增加桩长的条件下保证钢管桩的强度,同时不影响钢管桩的制作和沉桩。在工程设计条件受限制时,是一种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2、本技术的最下方段钢管2的壁厚大于其他段钢管1的壁厚,且在最下方段钢管2的底部设置有锥形角3,其具有导向的作用,由于是锥形结构,避免了打桩过程中阻力的产生,降低了打桩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相比于混凝土基础或预制混凝土基础,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节约了成本。而且本技术通过在最下方段钢管2外周面上设置的尖部凸起7,使得钢管桩在沉入地下后摩擦力大大加强,减少钢管桩的位置偏移或下降,其中尖部凸起7与最下方段钢管2成一体结构,整体性强,有效避免尖部凸起7因为沉桩而发生脱落。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强度新型钢管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新型钢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钢管,所述钢管内设有穿过所述钢管的中心的第一加强筋,多段所述钢管上下焊接成一体;相邻的两个钢管的焊接处的内、外表面沿轴向焊接有多道加劲钢板,所述加劲钢板的外周面上还焊接有钢筋,所述钢筋呈螺旋状设置在加劲钢板的外周面上;最下方段钢管的壁厚大于其他段钢管的壁厚,所述最下方段钢管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锥形角,所述最下方段钢管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尖部凸起,所述尖部凸起与所述最下方段钢管为一体结构且沿轴向层多列排列,多列尖部凸起把所述最下方段钢管均等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新型钢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钢管,所述钢管内设有穿过所述钢管的中心的第一加强筋,多段所述钢管上下焊接成一体;相邻的两个钢管的焊接处的内、外表面沿轴向焊接有多道加劲钢板,所述加劲钢板的外周面上还焊接有钢筋,所述钢筋呈螺旋状设置在加劲钢板的外周面上;最下方段钢管的壁厚大于其他段钢管的壁厚,所述最下方段钢管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锥形角,所述最下方段钢管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尖部凸起,所述尖部凸起与所述最下方段钢管为一体结构且沿轴向层多列排列,多列尖部凸起把所述最下方段钢管均等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新型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内还设有偏离所述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亮董晓军李铁虎余力王建军王浪唐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