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铺装地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29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铺装地面,该透水铺装地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底基层、透水基层、透水找平层、透水路面,透水路面上设有多个排液孔,排液孔下连通有排液管,排液管穿过透水找平层、透水基层、底基层,排液管远离排液孔的一端位于底基层内;排液管远离排液孔的一端的上方与排液管连通有分液管,分液管远离排液管的一端连通有滞留机构,具有对路面积水疏导能力强且对于地面积水疏导速度快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铺装地面
本技术涉及道路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透水铺装地面。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自己的生存空间、建设城市时,也在改变着大自然的环境,破坏着大自然的循环与平衡。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植物被大量建筑物取代与非透水硬化地面的使用。非透水硬化地面破坏了大自然中水和气体原有循环,因而产生了很多的负面问题。透水铺装是一种新兴的城市铺装形式,通过采用大孔隙的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得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下渗,从而达到了消除地表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的目的。近年来透水铺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授权公告号为CN205295835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06月0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景观铺装,包括透水面、透水找平层、透水基层、底基层和土基,透水基层内设有PVC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若干连接有导排管的导排透孔。现有技术在铺装在城市地面,当城市地面积水后,这些水分位于透水面上并通过透水面渗透,依次经过透水找平层、透水基层、底基层,其中部分水分进入土基中补充地下水,部分水分进入PVC排水管中被PVC排水管引流至滞留设施中。现有技术在使用时,可以使得透水地面表面的水分透过透水地面。实现减少地面水分沉积,补充地下水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技术是通过透水地面内的孔隙使得水分渗透的,使得位于地面上的水分向下渗透速度慢。若碰到大雨天气或漏水意外,使得地面上的积水速度快于地面渗水速度,地面上依旧会出现积水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铺装地面,其解决了现有的透水地面透水速度慢的问题,具有对路面积水疏导能力强且对于地面积疏导速度快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透水铺装地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底基层、透水基层、透水找平层、透水路面,透水路面上设有多个排液孔,排液孔下连通有排液管,排液管穿过透水找平层、透水基层、底基层,排液管远离排液孔的一端位于底基层内;排液管远离排液孔的一端的上方与排液管连通有分液管,分液管远离排液管的一端连通有滞留机构。采用上述结构,在地面内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与排液孔连通且排液管远离排液孔的一端位于底基层内,使得进入排液管内的水分沿着排液管最终进入底基层内,这部分水经过底基层后进入土基内湿润土壤或补充地下水。将排液管远离排液孔的一端设置在底基层内使得水分不是直接进入土基内的,使得土基的含水量水不会突然增大,且从排液管内流出的水分经过底基层进入土基层,使得土基内的水分流速减慢且单次进入土基内的水分不会过多,减少了从排液管内流出水分对于土基的损伤。分液管的设置是为了,当进入排液管内的水分过多时,水分在排液管内的积累速度快于水分渗透进入底基层内的速度,则位于排液管内的水分会逐渐增多。当排液管内的水分增加至分液管处时,这部分水会进入分液管沿着分液管流动,并最终进入滞留机构内对这部分水分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进一步优选为:滞留机构包括与分液管连通的滞留箱、与滞留箱上部连通的排水管道;滞留箱位于底基层内,且滞留箱的下底面由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制成。采用上述结构,滞留机构包括滞留箱、排水管道。使得水分从分液管进入滞留箱内时,会现在滞留箱内积聚,而滞留箱的底面为透水混凝土,在滞留箱内的水分会从透水混凝土逐渐渗透进入底基层内。使得分液管中的水分也会逐渐进入底基层内,补充地下水。而当分液管内的水分流量大,使得滞留箱内的水分积聚速度快于滞留箱内的水分渗透速度时,滞留箱内的水面会逐渐升高,水面升高至排液管到处时,位于排水管道处的水分会逐渐进入排水管道内,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加快进入排水管道内水流的排出,防止地面内水分过多,并且对更多的水分进行有效的利用,利用城市排水系统提高了透水地面对于透水地面上的积水的疏导能力。进一步优选为:排液管的侧壁上连通有多个疏导管,疏导管从排液管延伸至透水基层或底基层内,且疏导管从排液管处向下倾斜。采用上述结构,排液管侧壁连通多个疏导管,使得部分沿着排液管侧壁流动的水分向下滑动时会进入疏导管内沿着疏导管滑动,使得在排液管内流动的水分微流动到排液管底即可被排出进入地面层内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处。增加了排液管的排液量,同时使得排液管排出的溶液在底面层中更加分散且排出的水分分散的更加均匀。进一步优选为:排液管与疏导管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疏导孔。采用上述结构,排液管与疏导管侧壁上设有多个疏导孔,使得排液管与疏导管内液体流动时,水流可以随时从疏导孔内流出,方便了排液管与疏导管内水分的排出。提高了排液管与疏导管的排水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每个排液孔上均设有用于阻挡大颗粒物质或毛絮状物质进入排液孔的过滤盖;过滤盖位于排液孔上时,过滤盖上表面与透水路面共面。采用上述结构,排液孔上设有过滤盖,使得路面上的水分进入排液孔时会先经过过滤盖,使得水中的大大颗粒杂质先被过滤盖阻挡,使得进入排液孔内水流内的大颗粒杂质减少,使得排液管不易被异物阻塞,延长了排液管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优选为:过滤盖包括过滤框、位于过滤框所围成平面内的过滤横栏或过滤网,过滤横栏所围成的空隙或过滤网的孔径均不足以使得大颗粒物质与毛絮状物质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过滤盖由过滤框、过滤网共同构成,使用这种带有空隙的结构过滤水流,使得水流流经过滤盖时,过滤盖对于水流流动的影响小,便于水流进入排液孔,同时使得因为过滤网孔径与过滤横栏的空隙均不足以使得大颗粒物质通过,使得过滤盖对于大颗粒杂质有很好的过滤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排液孔的内孔壁上侧壁上有插接槽,过滤盖外周对应插接槽设有插接块,插接槽环绕过滤盖设置且插接块位于插接槽内时,插接块可围绕过滤盖中心在插接槽内旋转;插接槽的上部侧槽壁上对应插接块设有与插接块间隙配合的通孔,通孔将插接槽内部与环境连通。采用上述结构,插接槽插与插接块的设置使得过滤盖与透水路面之间可拆连接,安装过滤盖时将过滤盖上的插接块从通孔插入插接槽内,转动过滤盖使得过滤盖上的插接块在插接槽内运动且离开通孔,则此时插接块被插接槽限位使得插接块不可做竖直方向的大幅度运动,实现了对于过滤盖的限位。进一步优选为:土基与底基层之间至少铺设有一层透水土工布。采用上述结构,在土基与底基层之间铺设有透水土工布,使得地基层不会直接与土基层接触,减少了底基层对土基所造成的损伤,同时透水土工布对于通过其的水分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使得通过透水土工布的水流上的部分杂质可以被透水土工布过滤,使得进入土基内的水分还有的大颗粒杂质少,减少了进入土基内水流所携带的不溶性杂质对于对于土基造成的不良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地面内设有排液管、透水路面上设有排液孔,使得透水路面上的水分积累速度快,仅仅依靠透水路面本身的透水性能不能够立刻使得路面上的水分箱下渗透时,路面上的水流能够经过排液孔、排液管,从排液管进入底基层中,进入底基层中的水分继续向下渗透湿润土壤或是补充地下水。排水管下端上方与排水管连通有分液管,分液管连通有滞留箱,滞留箱连通有排水管道,从排水管中向底基层中排水速度快于水分在底基层中渗透速度时,排水管中水分会积聚,当水面升高至分液管处时,水流进入分液管后进入滞留箱,利用滞留箱较大的体积暂时存储这部分水。而滞留箱底面由透水混凝土或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透水铺装地面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水铺装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土基(1)、底基层(2)、透水基层(3)、透水找平层(4)、透水路面(5),所述透水路面(5)上设有多个排液孔(6),所述排液孔(6)下连通有排液管(7),所述排液管(7)穿过所述透水找平层(4)、透水基层(3)、底基层(2),所述排液管(7)远离所述排液孔(6)的一端位于所述底基层(2)内;所述排液管(7)远离所述排液孔(6)的一端的上方与排液管(7)连通有分液管(8),所述分液管(8)远离所述排液管(7)的一端连通有滞留机构(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铺装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土基(1)、底基层(2)、透水基层(3)、透水找平层(4)、透水路面(5),所述透水路面(5)上设有多个排液孔(6),所述排液孔(6)下连通有排液管(7),所述排液管(7)穿过所述透水找平层(4)、透水基层(3)、底基层(2),所述排液管(7)远离所述排液孔(6)的一端位于所述底基层(2)内;所述排液管(7)远离所述排液孔(6)的一端的上方与排液管(7)连通有分液管(8),所述分液管(8)远离所述排液管(7)的一端连通有滞留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铺装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机构(9)包括与所述分液管(8)连通的滞留箱(901)、与所述滞留箱(901)上部连通的排水管道(902);所述滞留箱(901)位于所述底基层(2)内,且所述滞留箱(901)的下底面由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铺装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7)的侧壁上连通有多个疏导管(10),所述疏导管(10)从排液管(7)延伸至所述透水基层(3)或底基层(2)内,且所述疏导管(10)从所述排液管(7)处向下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水铺装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7)与所述疏导管(10)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疏导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黄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景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