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0299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方案设计,特别是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设计;该系统包括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人行道与机动车道衔接处设置路沿砖和路平砖,人行道系统为可渗透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雨水收集的蓄水池,机动车道采用不可透水混凝土铺设而成,蓄水池内设置有将水引出的潜水泵,路沿砖和路平砖形成有导流沟,并且雨水可通过路沿砖进入到人行道下方的蓄水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雨水收集、渗透和水资源再利用的问题,通过多层渗透的设计调高雨水净化效果,将雨水进行收集进行再利用,同时结合夜光条的设计能够起到交通导向的作用,更加符合城市形象建设,体现道路设计的人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方案设计,特别是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设计,属于城市给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道路建设,依靠普通砖体或混凝土铺设,下雨时砖体和混凝土不吸水和渗水,路面湿滑,雨水的排放依靠城市排水管道进行。经常会因为大雨、暴雨、排水量大、排水池堵塞而造成道路积水,甚至出现内涝等现象。同时雨水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管道而排出,使城市路面的雨水(淡水资源)利用率低。为了解决下雨城市人行道路和道路的排水及储水等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就是把城市建设成为像海绵体一样,能够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作用,化解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使之成为收放自如的水弹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给排水管网本身的作用。随着海绵城市的发展,需要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能高效的进行城市雨水的收集、净化、存储和渗透,并且能够与城市排水管网进行融合,是城市海绵系统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也是该理念推广的重要因素。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不仅具有收集、净化、存储和渗透的功能,还具备交通导向城市形象提升的效果,解决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同时还提升城市建设的人性化。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包括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人行道地表设有可进行雨水渗透的地表渗透层,该地表渗透层下方设置有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通的第一蓄水池,该第一蓄水池采机制透水砖制成,至少一个第一蓄水池设置有用于与城市管网连通的溢流管,该第一蓄水池还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二蓄水池,第二蓄水池上设置有用于第一蓄水池内的水进入池内的进水口,该第二蓄水池内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花洒连通的潜水泵,该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能够发光的路平砖和路沿砖,该路沿砖中部设置有弧形凹槽,路平砖上设置有与凹槽匹配的弧面,凹槽与弧面形成导流沟,该凹槽下部所在的路沿砖砖体上开设有穿透路沿砖且斜向下的导流孔,路沿砖下方还设置有槽沟,该槽沟宽度延伸至地表渗透层下,至少一个第一蓄水池与槽沟连通,机动车道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铺设而成。本技术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机动车道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铺设而成,在降雨的过程中,由于路面在设置时会设置一定的倾斜度,雨水会向两侧流动。在流至路平砖时,雨水沿着弧面进入到导流沟,通过导流孔和槽沟进入到蓄水池。人行道设置有渗透层,雨水通过渗透层进入到蓄水池。蓄水池采用第一蓄水池与第二蓄水池,第二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第一蓄水池内可以加一步沉淀过程,当雨水过多时,雨水通过溢流管排至城市排水管网中。第二蓄水池内设置有潜水泵,需要利用储备的雨水时通过潜水泵将第二蓄水池内的水取出。进一步的,该槽沟位于路沿砖下的宽度占总宽度的1/4-1/2。采用该设计能够保证对路沿砖的支撑。本技术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所述路沿砖与路平砖上设置有夜光条。进一步的,该沿砖体顶部面与位于路面一侧之间设有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该夜光条位于斜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路平砖上的夜光条位于距离靠近机动车道路面顶部边缘10mm-30mm的顶部端面上。进一步的,该夜光条采用采用白天吸收光线,夜晚能够发光的夜光材料制成。进一步的,该导流孔包括2个第一导流孔和2个位于第一导流孔下方的第二倒流孔,第二导流孔的间距大于第一倒流孔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弧面呈1/4圆形,凹槽呈1/2圆形。本技术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该地表渗透层由上至下包括:第一透水层、第一缓冲层、第二透水层、第二缓冲层、基层和土工布层,该第一透水层和第二透水层采用机制透水砖砌成,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采用砂子或砂子和碎石混合铺设而成,基层采用碎石或砂子和碎石混合铺设而成。进一步的,该基层分为两层,分别为上基层和下基层,且上基层的碎石颗粒小于下基层的碎石颗粒。进一步的,该第一蓄水池的池顶位于第一透水层下方,池顶设置有支撑栅栏,第一透水层铺设于支撑栅栏上方,形成顶部可开启的池顶结构。本技术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该第二蓄水池的进水口管口位于连接管道管口下方,溢流管管口位于连接管道管口上方,槽沟与第一蓄水池连通的管口位于溢流管管口上方。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解决了雨水收集、渗透和水资源再利用的问题,通过多层渗透的设计调高雨水净化效果,将雨水进行收集进行再利用,同时结合夜光条的设计能够起到交通导向的作用,更加符合城市形象建设,体现道路设计的人性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人行道与路面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人行道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人行道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1、图2和图3的地表渗透层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地表渗透层和第一蓄水池布置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路沿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路平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地表渗透层、101-第一透水层、102-第一缓冲层、103-第二透水层、104-第二缓冲层、105-基层、105a-上基层、105b-下基层、106-土工布层、2-土壤、3-第一蓄水池、4-第二蓄水池、41-进水口、5-可渗透池壁、6-连接管道、7-溢流管、8-路沿砖、81-导流孔、81a-第一导流孔、82a-第二导流孔、82-斜面、83-凹槽、9-路平砖、91-弧面、92-定位销、93定位孔、10-夜光条、11-槽沟、12-支撑栅栏、13-潜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人行道地表设有可进行雨水渗透的地表渗透层1,该地表渗透层1下方设置有通过连接管道6相互连通的第一蓄水池3,该第一蓄水池采机制透水砖制成,至少一个第一蓄水池3设置有用于与城市管网连通的溢流管7,该第一蓄水池3还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二蓄水池4,第二蓄水池4上设置有用于第一蓄水池内的水进入池内的进水口41,该第二蓄水池内4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花洒连通的潜水泵13,该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能够发光的路平砖9和路沿砖8,该路沿砖8中部设置有弧形凹槽83,路平砖9上设置有与凹槽83匹配的弧面91,凹槽83与弧面91形成导流沟,该凹槽83下部所在的路沿砖8砖体上开设有穿透路沿砖且斜向下的导流孔81,路沿砖下方还设置有槽沟11,该槽沟11宽度延伸至地表渗透层1下,至少一个第一蓄水池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人行道地表设有可进行雨水渗透的地表渗透层(1),该地表渗透层(1)下方设置有通过连接管道(6)相互连通的第一蓄水池(3),该第一蓄水池采机制透水砖制成,至少一个第一蓄水池(3)设置有用于与城市管网连通的溢流管(7),该第一蓄水池(3)还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二蓄水池(4),第二蓄水池(4)上设置有用于第一蓄水池内的水进入池内的进水口(41),该第二蓄水池内(4)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花洒连通的潜水泵(13),该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能够发光的路平砖(9)和路沿砖(8),该路沿砖(8)中部设置有弧形凹槽(83),路平砖(9)上设置有与凹槽(83)匹配的弧面(91),凹槽(83)与弧面(91)形成导流沟,该凹槽(83)下部所在的路沿砖(8)砖体上开设有穿透路沿砖且斜向下的导流孔(81),路沿砖下方还设置有槽沟(11),该槽沟(11)宽度延伸至地表渗透层(1)下,至少一个第一蓄水池(3)与槽沟(11)连通,机动车道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铺设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人行道地表设有可进行雨水渗透的地表渗透层(1),该地表渗透层(1)下方设置有通过连接管道(6)相互连通的第一蓄水池(3),该第一蓄水池采机制透水砖制成,至少一个第一蓄水池(3)设置有用于与城市管网连通的溢流管(7),该第一蓄水池(3)还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二蓄水池(4),第二蓄水池(4)上设置有用于第一蓄水池内的水进入池内的进水口(41),该第二蓄水池内(4)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花洒连通的潜水泵(13),该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能够发光的路平砖(9)和路沿砖(8),该路沿砖(8)中部设置有弧形凹槽(83),路平砖(9)上设置有与凹槽(83)匹配的弧面(91),凹槽(83)与弧面(91)形成导流沟,该凹槽(83)下部所在的路沿砖(8)砖体上开设有穿透路沿砖且斜向下的导流孔(81),路沿砖下方还设置有槽沟(11),该槽沟(11)宽度延伸至地表渗透层(1)下,至少一个第一蓄水池(3)与槽沟(11)连通,机动车道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铺设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砖(8)与路平砖(9)上设置有夜光条(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沿砖体(8)顶部面与位于路面一侧之间设有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82),该夜光条(10)位于斜面(82)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交通导向的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平砖(9)上的夜光条(10)位于距离靠近机动车道路面顶部边缘10mm-30mm的顶部端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芳杨尚坤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顺辉建材有限公司德阳华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