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80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包括右车底座和左车底座,所述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跨设有前扶手和后扶手,左车底座的顶部左前方设有电瓶显示器,电瓶显示器的上部设有车把,左车底座的顶部左后方设有电箱,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的底部前侧均安装有一个前车轮,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的底部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后车轮,左车底座的底部电机架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从动链轮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使人工不再徒步,改为电瓶车代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此电瓶车结构简单,分体便于携带,组装简单易于操作。

Special portable portable electric vehicle for tr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il special split portable battery car, including the right and left the car car base base, before and after the top of the left and right car car base on both sides of the base respectively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cross armrest and rear armrest, the battery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left front top car left the base, the upper battery display is provided with a handle bar, the top left of the rear car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box, the front left and right at the bottom of the truck base car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wheel, a rear left and right at the bottom of the car seat car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wheel, the car left at the bottom of the motor frame base mounted on the motor, the output shaft end of the motor the Department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sprocket, sprocket and the driven sprocket drive through the chain connection. Th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artificial labor no longer on foot, instead of replacing the battery car, greatly improving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The battery ca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separation and portability, simple assembly and easy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
本技术涉及轨道电瓶车,具体是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
技术介绍
轨道指用条形的钢材铺成的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路线。也可以是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的路线。也叫轨迹。物体运动的路线,更多的是指有一定规则的,如原子内电子的运动和人造卫星的运行都有一定的轨道。电动轨道车:最常用名称为电动平车,又称铁路轨道平车、电动平板车、轨道平车、轨道平板车、电瓶车、台车、过跨车、地爬车等,是一种有轨电动运输车辆,首先它是电动车辆,在电动驱动下自动运行,其次它是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需要在地面上铺设轨道。目前,轨道检修均为人工徒步进行,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轨道检修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包括右车底座、左车底座、后扶手、前扶手、前车轮、后车轮、电瓶显示器、电箱和电机,所述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跨设有前扶手和后扶手,所述前扶手和后扶手的下端分别设有前扶手固定头和后扶手固定头,所述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上对应开设有用于前扶手固定头和后扶手固定头插接的扶手插孔,所述左车底座的顶部左前方设有电瓶显示器,所述电瓶显示器的上部设有车把,车把上还设有控制开关,所述左车底座上对应开设有用于电瓶显示器插接的电瓶显示器插孔,所述左车底座的顶部左后方设有电箱,电箱的左侧还设有手刹,所述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的底部前侧均安装有一个前车轮,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的底部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后车轮,所述左车底座的底部左侧前部和后部与右车底座的底部右侧前部和后部均固定有第一轴承架,第一轴承架上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对应与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左车底座的底部右侧前部和右车底座的底部左侧前部均固定有第二轴承架,第二轴承架上安装有用于对左轮轴和右轮轴进行支撑的第二轴承,所述左车底座的底部还固定设有电机架,电机架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从动链轮传动连接,从动链轮安装固定于左轮轴上,所述左车底座的右侧和右车底座的左侧均固定有多个连接环,各个连接环上插接有连接杆,所述左轮轴的右端和右轮轴的左端分别设有左轮轴固定头和右轮轴固定头,左轮轴固定头上配合套设有插筒,所述插筒上滑动设有插头,左轮轴固定头上开设有用于插头容置的插头孔,所述插筒上于扶手插销外侧套设有下套筒,下套筒上配合滑动设有上套筒,上套筒的上端固定设有插销,所述插头的上端固定于上套筒的内顶部,所述插头上还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固定于上套筒的内顶部,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插筒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均包括钢架和固定于钢架上的盖板,且钢架为“目”字形状,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拼装后的整体尺寸为:长1650mm*宽800mm*高215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对前扶手固定头和后扶手固定头进行固定的扶手插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前进和后退开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为500W直流无刷电机,转数450转。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车底座右侧的连接环与右车底座左侧的连接环交错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为“T”字形状,连接杆的尖端还插接有用于连接杆防脱的开口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轮轴固定头和右轮轴固定头的截面为四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的设计使人工不再徒步,改为电瓶车代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此电瓶车结构简单,分体便于携带,组装简单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部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左轮轴和右轮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左轮轴和右轮轴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左车底座和右车底座的组成示意图。图中:1-后扶手,2-后扶手固定头,3-右车底座,4-前车轮,5-前扶手,6-左车底座,7-前扶手固定头,8-电瓶显示器,9-手刹,10-控制开关,11-车把,12-电箱,13-后车轮,14-第一轴承架,15-第一轴承,16-第二轴承架,17-第二轴承,18-从动链轮,19-主动链轮,20-链条,21-电机架,22-电机,23-连接杆,24-连接环,25-电瓶显示器插孔,26-扶手插孔,27-扶手插销,28-左轮轴,29-右轮轴,30-插头孔,31-插筒,32-左轮轴固定头,33-右轮轴固定头,34-插销,35-上套筒,36-下套筒,37-插头,38-弹簧,39-钢架,40-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包括右车底座3、左车底座6、后扶手1、前扶手5、前车轮4、后车轮13、电瓶显示器8、电箱12和电机22,如图5所示,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均包括钢架39和固定于钢架39上的盖板40,且钢架39为“目”字形状,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拼装后的整体尺寸为:长1650mm*宽800mm*高215mm,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跨设有前扶手5和后扶手1,所述前扶手5和后扶手1的下端分别设有前扶手固定头7和后扶手固定头2,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上对应开设有用于前扶手固定头7和后扶手固定头2插接的扶手插孔26,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对前扶手固定头7和后扶手固定头2进行固定的扶手插销27,通过扶手插销27可用于对前扶手固定头7和后扶手固定头2进行固定,避免后扶手1和前扶手5脱落,所述左车底座6的顶部左前方设有电瓶显示器8,所述电瓶显示器8的上部设有车把11,车把11上还设有控制开关10,所述控制开关10包括前进和后退开关,通过控制开关10可对电瓶车进行前进和后退控制,所述左车底座6上对应开设有用于电瓶显示器8插接的电瓶显示器插孔25,可将电瓶显示器8插接于电瓶显示器插孔25上,安装方便,所述左车底座6的顶部左后方设有电箱12,电箱12的左侧还设有手刹9,通过手刹9可对电瓶车进行手动制动,类似于汽车上的手刹,具体不进行详述。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前侧均安装有一个前车轮4,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后车轮13,具体的,所述左车底座6的底部左侧前部和后部与右车底座3的底部右侧前部和后部均固定有第一轴承架14,第一轴承架14上安装有第一轴承15,所述前车轮4和后车轮13分别对应与第一轴承15转动连接,所述左车底座6的底部右侧前部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左侧前部均固定有第二轴承架16,第二轴承架16上安装有用于对左轮轴28和右轮轴29进行支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

【技术保护点】
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包括右车底座(3)、左车底座(6)、后扶手(1)、前扶手(5)、前车轮(4)、后车轮(13)、电瓶显示器(8)、电箱(12)和电机(2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跨设有前扶手(5)和后扶手(1),所述前扶手(5)和后扶手(1)的下端分别设有前扶手固定头(7)和后扶手固定头(2),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上对应开设有用于前扶手固定头(7)和后扶手固定头(2)插接的扶手插孔(26),所述左车底座(6)的顶部左前方设有电瓶显示器(8),所述电瓶显示器(8)的上部设有车把(11),车把(11)上还设有控制开关(10),所述左车底座(6)上对应开设有用于电瓶显示器(8)插接的电瓶显示器插孔(25),所述左车底座(6)的顶部左后方设有电箱(12),电箱(12)的左侧还设有手刹(9),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前侧均安装有一个前车轮(4),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后车轮(13),所述左车底座(6)的底部左侧前部和后部与右车底座(3)的底部右侧前部和后部均固定有第一轴承架(14),第一轴承架(14)上安装有第一轴承(15),所述前车轮(4)和后车轮(13)分别对应与第一轴承(15)转动连接,所述左车底座(6)的底部右侧前部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左侧前部均固定有第二轴承架(16),第二轴承架(16)上安装有用于对左轮轴(28)和右轮轴(29)进行支撑的第二轴承(17),所述左车底座(6)的底部还固定设有电机架(21),电机架(21)上安装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主动链轮(19),所述主动链轮(19)通过链条(20)与从动链轮(18)传动连接,从动链轮(18)安装固定于左轮轴(28)上,所述左车底座(6)的右侧和右车底座(3)的左侧均固定有多个连接环(24),各个连接环(24)上插接有连接杆(23),所述左轮轴(28)的右端和右轮轴(29)的左端分别设有左轮轴固定头(32)和右轮轴固定头(33),左轮轴固定头(32)上配合套设有插筒(31),所述插筒(31)上滑动设有插头(37),左轮轴固定头(32)上开设有用于插头(37)容置的插头孔(30),所述插筒(31)上于扶手插销(27)外侧套设有下套筒(36),下套筒(36)上配合滑动设有上套筒(35),上套筒(35)的上端固定设有插销(34),所述插头(37)的上端固定于上套筒(35)的内顶部,所述插头(37)上还套设有弹簧(38),弹簧(38)的上端固定于上套筒(35)的内顶部,弹簧(38)的下端固定于插筒(3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包括右车底座(3)、左车底座(6)、后扶手(1)、前扶手(5)、前车轮(4)、后车轮(13)、电瓶显示器(8)、电箱(12)和电机(2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跨设有前扶手(5)和后扶手(1),所述前扶手(5)和后扶手(1)的下端分别设有前扶手固定头(7)和后扶手固定头(2),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上对应开设有用于前扶手固定头(7)和后扶手固定头(2)插接的扶手插孔(26),所述左车底座(6)的顶部左前方设有电瓶显示器(8),所述电瓶显示器(8)的上部设有车把(11),车把(11)上还设有控制开关(10),所述左车底座(6)上对应开设有用于电瓶显示器(8)插接的电瓶显示器插孔(25),所述左车底座(6)的顶部左后方设有电箱(12),电箱(12)的左侧还设有手刹(9),所述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前侧均安装有一个前车轮(4),左车底座(6)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后车轮(13),所述左车底座(6)的底部左侧前部和后部与右车底座(3)的底部右侧前部和后部均固定有第一轴承架(14),第一轴承架(14)上安装有第一轴承(15),所述前车轮(4)和后车轮(13)分别对应与第一轴承(15)转动连接,所述左车底座(6)的底部右侧前部和右车底座(3)的底部左侧前部均固定有第二轴承架(16),第二轴承架(16)上安装有用于对左轮轴(28)和右轮轴(29)进行支撑的第二轴承(17),所述左车底座(6)的底部还固定设有电机架(21),电机架(21)上安装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主动链轮(19),所述主动链轮(19)通过链条(20)与从动链轮(18)传动连接,从动链轮(18)安装固定于左轮轴(28)上,所述左车底座(6)的右侧和右车底座(3)的左侧均固定有多个连接环(24),各个连接环(24)上插接有连接杆(23),所述左轮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顺赵勇赵梓含
申请(专利权)人:南皮鑫瑞欧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