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敷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641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敷材结构,其包含薄型发热体,其厚度为小于5mm;以及半固体凝胶层,其包含第一面及第二面,半固体凝胶层的第一面与薄型发热体贴合。其中,半固体凝胶层包含皮肤外用剂,皮肤外用剂于半固体凝胶层的第二面具有第一浓度,于半固体凝胶层的第一面具有第二浓度,且第一浓度大于第二浓度。

Heat compress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ing compress materia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thin heating body whose thickness is less than 5mm, and the semisolid gel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surface and a two surface, and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semisolid gel layer is bonded with the thin heating body. Among them, the semisolid gel layer contains skin external agent, and the skin external agent has the first concentration on the second surface of the semisolid gel layer.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semisolid gel layer has second concentration, and the first concentration is greater than second concen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敷材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发热敷材结构,特别是结合薄型发热体与半固体凝胶层,且此半固体凝胶层涂布有具浓度梯度的皮肤外用剂的发热敷材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敷材可区分为湿式敷材及干式敷材。常见的湿式敷材有面膜,其主要结构大多为仅使用单层支持布料(例如不织布),加以「浸泡」皮肤外用剂(例如玻尿酸、胶原蛋白等),使用者可直接将单层布料敷贴在脸上;较为常见的干式敷材则有外用贴布,是直接在支持布料上「涂布」皮肤外用剂之外,另涂布一层黏着层,使贴布可牢固黏贴在目标部位上。然而,不论现有湿式敷材浸泡皮肤外用剂(如玻尿酸、胶原蛋白等)或是干式敷材涂布皮肤外用剂,液体或凝胶状的皮肤外用剂在敷材上的分布有无法达成期望浓度的问题。详言之,湿式敷材是直接以皮肤外用剂浸润,因此敷材整体会具有均匀浓度的皮肤外用剂,当将其贴附于皮肤使用时,仅有表面的皮肤外用剂可被肌肤吸收,进而造成敷材(例如不织布)内部吸附的皮肤外用剂因无法被吸收而被浪费掉。另一方面,干式敷材是将皮肤外用剂涂布于敷材表面,理论上当涂布时其表面浓度会最高,然实际上皮肤外用剂却会随着存放时间越长而逐渐渗透进敷材内部,使得最终整体浓度仍是均匀分布于整个敷材,如此一来,敷材表面的皮肤外用剂的浓度必然会下降,与原先涂布后的外用剂期望浓度有落差,无法维持初始涂布后的浓度的设定,且易造成皮肤外用剂的浪费。再者,后续在使用干式敷材时,由于无法使肌肤与期望浓度的皮肤外用剂接触进而吸收,而造成皮肤外用剂的功效不彰的问题。此外,一般而言,当使用敷材时,可透过敷材与贴附肌肤部位之间的封闭空间的温度上升,来达成局部肌肤吸收皮肤外用剂的功效。以湿式敷材例如面膜作为说明,当使用者将面膜敷在脸部时,理论上肌肤可因敷上面膜而与外部空气隔离,使肌肤与面膜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当此空间被体温微微加热时,肌肤表面温度会升高(大约仅上升1℃),毛细孔因热温而打开且微血管扩张,此时面膜上的皮肤外用剂可透过经皮吸收进入肌肤皮层,增加肌肤对该皮肤外用剂的吸收。在现有的医学领域中,湿式敷材面膜的经皮吸收原理亦可应用于皮肤病患者,例如针对干癣或慢性湿疹皮肤病患者的封闭式疗法,由于其病灶的角质层太厚,故而在患部擦药之后,再将患部包以保鲜膜或是防水不透气的塑料用以使局部肌肤的温度上升,如此可增加患部肌肤对药物的吸收速率。然而,湿式敷材面膜有仍需改善之处。湿式敷材面膜仅使用单层布料浸润皮肤外用剂,然在使用过程中,面膜与肌肤之间的形成的微空间中的热气易受外在环境温度干扰,不易维持所需的温度。如此一来,湿式敷材面膜并无法使皮肤外用剂有效被肌肤所吸。此外,皮肤外用剂(大多为液体或凝胶状)由于比热关系在较低气温(如冬天)的环境下较为冰冷,增加使用上的不适。另一方面,现有干式敷材亦有待改善之处。以酸痛贴布举例说明,现有酸痛贴布在贴附于使用者的肌肤部位时,是透过肌肤及贴布之间紧密的微环境,使止痛消炎的特定成分能对患部产生温热感。但这些温热感将随着消炎止痛化学成分挥发或经皮吸收而逐渐消失,无法持续发热一段特定的时间。虽然目前已有发热型热敷眼罩,然该热敷眼罩仅具有简单的发热结构,纯粹仅能提供热敷效果。在改善敷材结构以俾达到最佳发热经皮吸收效果的技术上,有先前技术如台湾新型专利TWM489550揭露的护肤加热装置,其利用热敷包与护肤膜单元分别放置于具有隔室的袋体中,在使用护肤膜单元之前可先行经由该热敷包加热护肤膜单元。然而由于热敷包仅能在使用前加热护肤膜单元,当护肤膜单元从袋体移出后,将容易散失热度,如此无法于使用护肤膜单元的同时达到持续热敷效果,热敷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改善前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皮肤外用剂集中于半固体凝胶层的表面,并可于敷上肌肤的同时进行热敷的发热敷材结构。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敷材结构,其包含结合具有浓度梯度的皮肤外用剂的半固体凝胶层,在敷于肌肤的同时,透过稳定的发热体,提高温度以促进该皮肤外用剂的经皮吸收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敷材结构,其包含薄型发热体,其厚度为小于5mm;以及半固体凝胶层,其包含第一面及第二面,半固体凝胶层的第一面与薄型发热体贴合。其中,半固体凝胶层包含皮肤外用剂,皮肤外用剂于半固体凝胶层的第二面具有第一浓度,于半固体凝胶层的第一面有第二浓度,且第一浓度大于第二浓度。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包含于半固体凝胶层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之间具有第三浓度的皮肤外用剂。优选地,第一浓度可大于第三浓度,第三浓度可大于第二浓度。优选地,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的差值可至少大于20%。优选地,半固体凝胶层可包含固形物及水。优选地,固形物可包含选自聚丙烯酸系、多元醇系、聚乙烯醇系、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其共聚物、其组合物及其组合的群组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其中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可大于1×105。优选地,固形物占半固体凝胶层的总重量百分比可为1%至70%。优选地,半固体凝胶层的含水率可为30%至9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可包含设置于半固体凝胶层与薄型发热体之间的第一支撑层,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撑层与薄型发热体之间的第一黏合层。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可包含设置于薄型发热体面对第一黏合层的相对面的第二支撑层;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层与薄型发热体之间之第二黏合层。优选地,薄型发热体的发热温度为28℃至45℃。承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敷材结构,其结合薄型发热体与半固体凝胶层,具有以下多个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发热敷材结构,其半固体凝胶层包含高分子亲水性材料的固形物,可使涂布的皮肤外用剂集中于半固体凝胶层的表面,使该表面具有最高浓度的皮肤外用剂。(2)本专利技术的发热敷材结构,薄型发热体可于固定时间内稳定发热,提高肌肤与敷材之间的封闭空间的温度,达到热敷效应,进而可舒缓伤病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加局部的经皮吸收率。(3)本专利技术的发热敷材结构,皮肤外用剂以最高浓度维持集中于半固体凝胶层的表面,可利于使用者有效吸收该皮肤外用剂。此外,透过薄型发热体加热,达到缓释效应,可延长皮肤外用剂的释放时间,可促使渗透进半固体凝胶层内部的较低的皮肤外用剂继而可被肌肤吸收。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热敷材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半固体凝胶层的深度与皮肤外用剂浓度的分布关系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发热敷材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敷型面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描述半固体凝胶层中活性成分的扩散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酸痛贴布的示意图。图中:10、20:发热敷材结构;30:干敷型面膜;40:加热酸痛贴布;110、210、310、410:薄型发热体;120、220、340、440:半固体凝胶层;125、225、325、425:皮肤外用剂;240、320、420:第一黏合层;230、330、430:第一支撑层;422:第二黏合层;432:第二支撑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实施例,其为一种发热敷材结构。本实施例的发热敷材结构可参考图1来理解。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热敷材结构示意图。所述发热敷材结构10包含薄型发热体110以及半固体凝胶层120。薄型发热体110的厚度可为0.1至5mm,半固体凝胶层120的厚度可为0.1mm至3mm。薄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发热敷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热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薄型发热体,其厚度为小于5mm;以及半固体凝胶层,其包含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半固体凝胶层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薄型发热体贴合,其中所述半固体凝胶层包含皮肤外用剂,所述皮肤外用剂于所述半固体凝胶层的所述第二面具有第一浓度,于所述半固体凝胶层的所述第一面具有第二浓度,且所述第一浓度大于所述第二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薄型发热体,其厚度为小于5mm;以及半固体凝胶层,其包含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半固体凝胶层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薄型发热体贴合,其中所述半固体凝胶层包含皮肤外用剂,所述皮肤外用剂于所述半固体凝胶层的所述第二面具有第一浓度,于所述半固体凝胶层的所述第一面具有第二浓度,且所述第一浓度大于所述第二浓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于半固体凝胶层的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之间具有所述皮肤外用剂的第三浓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浓度大于所述第三浓度,所述第三浓度大于所述第二浓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的差值至少大于2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固体凝胶层包含固形物及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婉榕郭家宏李邦浩
申请(专利权)人:久原生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