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瓣合式独立熔体进料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60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瓣合式独立熔体进料管,保证熔体的连续均匀进料,并简化了模具的加工难度。包括截面呈弧形的左瓣管和右瓣管,所述左瓣管和右瓣管相互对接经管箍和螺钉紧固构成进料管,所述左瓣管的其中一个对接面和与之相对接的右瓣管的对接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缺口,所述缺口沿着进料管径向两端开放且轴向两端封闭,所述管箍置于缺口的两端的进料管上,所述进料管的其中一端经堵头封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卸简便,下料均匀,使用独立的进料管,减少模具厚度,减轻模具的重量。

An independent melt feeding tub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dependent melt feeding tube, which ensures continuous and uniform feeding of the melt, and simplifies the processing difficulty of the mold. Including the section of arc left valve pipe and a right valve tube, the left and right tube flap flap tube mutual butt joint hoop and screw fastening structure by feeding tube, wherein a butt butt joint surface and the right flap is rela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ube surface of the left valve tub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matched gap the gap, along the radial feed pipe ends open and axial feeding closed ends, the two ends of the hoop in the gap of the pipe, and the feeding end of the tube through which the plug sealing e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disassembly, uniform blanking and an independent feeding tube, reduc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die and reducing the weight of the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瓣合式独立熔体进料管
本技术涉及塑料机械,特别是一种瓣合式独立熔体进料管。
技术介绍
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带的熔融浸渍中,热塑性塑料通过挤出设备加热熔融共混后进入浸渍模具中。传统模具的进熔体口多采用在模具上直接钻孔,并且下料口也为小孔,料流在展开的限位带上具有一定的间隔,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预浸带中树脂分布不均匀。要使料流均匀连续下落可采用狭缝式下料口,但是在模板上直接加工1-2mm的狭缝加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瓣合式独立熔体进料管,保证熔体的连续均匀进料,并简化了模具的加工难度。本技术包括呈弧形的左瓣管和右瓣管,所述左瓣管和右瓣管相互对接经管箍和螺钉紧固构成进料管,所述左瓣管的其中一个对接面和与之相对接的右瓣管的对接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缺口,所述缺口沿着进料管径向两端开放且轴向两端封闭,所述管箍置于缺口的两端的进料管上,所述进料管的其中一端经堵头封端,两个缺口对接构成出料缝,与出料缝径向相对的左瓣管和右瓣管上分别沿着轴向布置有多个向上伸出的凸台,所述左瓣管和右瓣管上的凸台一一对应且左瓣管和右瓣管上相对应的凸台之间经螺栓紧固。本技术拆卸简便,下料均匀,使用独立的进料管,减少模具厚度,减轻模具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装在模具中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设有迷宫密封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和图2给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呈弧形的左瓣管2和右瓣管4,所述左瓣管2和右瓣管4相互对接经管箍3和螺钉1紧固构成进料管7,所述左瓣管2的其中一个对接面和与之相对接的右瓣管4的对接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缺口8,所述缺口8沿着进料管7径向两端开放且轴向两端封闭,所述管箍3置于缺口8的两端的进料管7上,所述进料管7的其中一端经堵头6封端,两个缺口对接构成出料缝9,与出料缝9径向相对的左瓣管2和右瓣管4上分别沿着轴向布置有多个向上伸出的凸台10,所述左瓣管2和右瓣管4上的凸台10一一对应且左瓣管2和右瓣管4上相对应的凸台10之间经螺栓11紧固。可以在凸台上设置螺栓穿过孔,螺栓穿过之后,在螺栓的相对于头部的另一端旋拧一个压在凸台上的螺母16,螺栓头部压在相对的另一个凸台上即可。由图3给出,所述左瓣管2和右瓣管4之间经迷宫密封对接。所述的迷宫密封的结构为:在左瓣管2和右瓣管4的除缺口部分的对接面上分别设有上啮合部12和下啮合部13,在左右瓣管对接时上啮合部12和下啮合部13交错啮合,在上啮合部12和下啮合部13上可以间隔设有多个轴向的半圆槽14(在图1中呈横向间隔布置),半圆槽14轴向贯通瓣管,上下啮合部的半圆槽14相对接构成圆形密封孔,所述圆形密封孔内压合有耐高温密封条15。因为密封条是耐高温密封条,因此可以承受熔体的温度。所述缺口8的深度为0.5mm-1mm,两个缺口8对接后构成一个1-2mm的出料缝9(即狭缝)。出料缝9的轴向两端封闭,径向连通进料管7内部和外部,宽度为1-2mm。所述进料管7径向截面的外边呈圆形,所述进料管7远离堵头6的一端的外圆面上设有外螺纹。使用外螺纹将进料管7固定在模具的上模侧板5上,使得固定方便快捷,拆装方便,使用外螺纹只是一种优选的固定方式,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公知方式进行固定。本技术的管箍3可以有多个,间隔套在进料管7上,但是有缺口8的位置处不设置管箍3,管箍3套在进料管上之后经螺钉1固定即可。本技术使用时,整个熔体进料管7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模具的上模侧板5上,没有堵头6的一端为进料口,左瓣管2和右瓣管4的一侧都有一个0.5-1mm的缺口8,在两瓣管对扣后形成一个1-2mm的出料缝9,将出料缝9朝向下放置,此时出料缝9的上下通透,纵向宽度为1-2mm,轴向两端封闭,熔体经进料口进入到进料管7内,然后经出料缝9均匀的落在纤维单向带上或者熔池里。本技术使用出料缝式下料口,使得下料均匀、连续;使用瓣式进料管,简化了模具的加工难度,安装拆卸方便;使用独立的进料管,减少模具厚度,减轻模具的重量。本技术的左右瓣管对接后,在出料缝9两侧的左右瓣管上套有管箍3,而在出料缝9相对一侧的对接面上布置多个相互对应的凸台10,左右瓣管之间的凸台10经螺栓11紧固在一起,两个相对应的凸台10间隔设置,两个相对应的凸台10在螺栓11的预紧力的作用下将下部的左右瓣管紧紧的合在一起,避免有熔体从除了出料缝9之外的对接处漏出。优选的在除了出料缝9处的左右瓣管的对接处设置为迷宫密封,进一步加强了本技术的密封性,其迷宫密封的上啮合部12可以设置在左瓣管2的除了缺口8外的对接处的上侧(在图3中显示为上侧),沿着左瓣管2长度方向设置,其下啮合部13可以设置在右瓣管4的除了缺口8外的对接处的下侧,沿着右瓣管4长度方向设置,上啮合部12下侧面和下啮合部13的上侧面压紧对接,上啮合部12的自由端面对紧右瓣管4的端面,下啮合部13的自由端面对紧左瓣管2的端面,在上下啮合部之间还经过密封孔压紧有耐高温密封条15,在管箍3、凸台10、迷宫密封的作用下,确保了本技术的密封性,确保了溶体不会从出料缝之外的左右瓣管对接处流出。本技术拆卸简便,下料均匀,使用独立的进料管,减少模具厚度,减轻模具的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瓣合式独立熔体进料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瓣合式独立熔体进料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弧形的左瓣管(2)和右瓣管(4),所述左瓣管(2)和右瓣管(4)相互对接经管箍(3)和螺钉(1)紧固构成进料管(7),所述左瓣管(2)的其中一个对接面和与之相对接的右瓣管(4)的对接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缺口(8),所述缺口(8)沿着进料管(7)径向两端开放且轴向两端封闭,所述管箍(3)置于缺口(8)的两端的进料管(7)上,所述进料管(7)的其中一端经堵头(6)封端,两个缺口对接构成出料缝(9),与出料缝(9)径向相对的左瓣管(2)和右瓣管(4)上分别沿着轴向布置有多个向上伸出的凸台(10),所述左瓣管(2)和右瓣管(4)上的凸台(10)一一对应且左瓣管(2)和右瓣管(4)上相对应的凸台(10)之间经螺栓(11)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瓣合式独立熔体进料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弧形的左瓣管(2)和右瓣管(4),所述左瓣管(2)和右瓣管(4)相互对接经管箍(3)和螺钉(1)紧固构成进料管(7),所述左瓣管(2)的其中一个对接面和与之相对接的右瓣管(4)的对接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缺口(8),所述缺口(8)沿着进料管(7)径向两端开放且轴向两端封闭,所述管箍(3)置于缺口(8)的两端的进料管(7)上,所述进料管(7)的其中一端经堵头(6)封端,两个缺口对接构成出料缝(9),与出料缝(9)径向相对的左瓣管(2)和右瓣管(4)上分别沿着轴向布置有多个向上伸出的凸台(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爱云张保丰宋凯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