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度调节装置及反应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9198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开度调节装置及反应釜,涉及塑料机械技术领域,为解决塑料颗粒从反应釜排出时,出料量无法得到精准控制的问题而设计。该开度调节装置包括开度调节块、连接板和开度调节杆。开度调节块将反应釜分为相互独立的工作区和出料区;开度调节块上设置有连通工作区和出料区的锥形通孔,锥形通孔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连接板为“L”型,固定设置在反应釜的外部下端;连接板的水平段设置有贯通的螺纹孔;开度调节杆包括与锥形通孔相匹配的调节段和与螺纹孔旋合的进给段;开度调节杆自下而上依次穿过连接板的水平段、反应釜的底壁和开度调节块。该反应釜包括上述开度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用于对出料量进行调节。

Opening adjustment device and reac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pening regulation device and a reaction kett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lastic machinery. It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discharge quantity of plastic particles can not be accurately controlled when discharged from a reaction kettle. The opening adjustment device includes an opening adjustment block, a connecting plate and an opening adjustment lever. The opening regulation block the reaction kettle is divided into independent working zone and the discharge zone; opening of the adjust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work area and a conical material area through hole, tapered through hole diameter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bottom to top;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the \L\ type, fix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external reactor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 threaded hole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opening; the adjusting rod comprises a feeding section adjusting section is matched with the conical hole and screw with the threaded hole; the adjusting rod passes through the bottom opening of the horizontal section, connecting plate bottom wall of the reactor and the opening of the regulating block. The reaction kettle includes the opening adjustment device. The reaction kettl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o adjust the discharge amou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度调节装置及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塑料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开度调节装置及反应釜。
技术介绍
塑料制品以其质轻、化学性质稳定、加工成本低及绝缘性好等一系列突出优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工业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是,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由废弃塑料及垃圾塑料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这些废弃塑料进行回收加工处理,就显得尤为必要。通常,对废弃塑料的处理工艺主要为:将其加工成颗粒,并将这些塑料颗粒投放至反应釜中进行处理,继而实现后续塑料制品的再生产。但是,由于反应釜中的塑料颗粒未经发泡,粒径较小,而反应釜出料口的开度为一定值,当塑料颗粒从反应釜排出进入至下一工序中时,出料量无法得到精准控制,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塑料颗粒一下子全部涌入下一工序中,大大影响了塑料制品的加工配比,从而降低了塑料制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度调节装置,以解决塑料颗粒从反应釜排出时,出料量无法得到精准控制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开度调节装置,包括开度调节块、连接板和开度调节杆。所述开度调节块将反应釜分为相互独立的工作区和出料区;所述开度调节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工作区和所述出料区的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板为“L”型,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应釜的外部下端;所述连接板的水平段设置有贯通的螺纹孔;所述开度调节杆包括与所述锥形通孔相匹配的调节段和与所述螺纹孔旋合的进给段;所述开度调节杆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板的水平段、所述反应釜的底壁和所述开度调节块,且所述调节段与所述锥形通孔的锥度相匹配。进一步的,还包括开度控制装置;所述开度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套装在所述开度调节杆上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用于感应所述从动齿轮转动圈数的感应模块、用于对所述感应模块中的感应信号进行处理的控制模块和用于显示开度信息的显示模块。所述从动齿轮通过一安装轴枢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感应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模块包括与所述从动齿轮同步转动的感应转盘、固定设置在所述感应转盘上表面的感应件和用于记录所述感应件脉冲数的感应单元。所述感应转盘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被均匀地划分为偶数个待检区;感应件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环形区域上,每个所述感应件覆盖一个所述待检区。所述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感应转盘的上方,且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部正对所述环形区域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进一步的,在所述开度调节杆与所述反应釜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进一步的,在所述开度调节杆的转矩输入端设置有转动手柄。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出料区的侧壁。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反应釜内部设置开度调节块,该开度调节块将反应釜分为相互独立的工作区和出料区,在开度调节块上设置有将上述工作区和出料区相连通的锥形通孔,该锥形通孔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在反应釜的外部下端固定设置有一“L”型连接板,该连接板的水平段设置有贯通的螺纹孔。将一开度调节杆自下而上依次穿过连接板的水平段、反应釜的底壁和开度调节块,其中,开度调节杆的穿入端设置有与锥形通孔相匹配的调节段,在其中段设置有与上述螺纹孔旋合的进给段。该开度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为:转动开度调节杆的下端,在转动力矩的作用下,进给段与连接板上的螺纹孔螺旋传动进给,将转动力矩转化为竖直运动位移,使开度调节杆向下运动。此时,在开度调节杆的调节段与开度调节块的锥形通孔之间将产生锥形环状的落料间隙,位于反应釜工作区中的塑料颗粒将从上述落料间隙处落入至出料区中,并最终从反应釜的出料口排出。当所需的塑料颗粒流量较大时,通过控制开度调节杆的转动圈数,使其竖直运动位移增加,从而使锥形环状的落料间隙增大,即可在出料口处获得流量较大的塑料颗粒;当所需的塑料颗粒流量较小时,其调节过程与上述大流量的调节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该开度调节装置利用开度调节杆的进给段与连接板的螺旋配合,将输入转矩转化为竖直进给位移,从而对开度调节杆的调节段与开度调节块锥形通孔之间的锥形环状间隙大小进行精准控制,进而实现了对出料口处塑料颗粒流量的可靠调节,提高了塑料制品的加工配比精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塑料制品的生产质量。此外,当反应釜停机不工作时,调节段与锥形通孔利用锥形锁紧原理紧密抵接在一起,从而将反应釜的工作区与出料区可靠隔开,避免了塑料颗粒从工作区向出料区的无限制流动。并且,该开度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开度调节过程易于实现,成本较低。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以解决塑料颗粒从反应釜排出时,出料量无法得到精准控制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反应釜,包括上述开度调节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靠近所述出料口一端的釜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反应釜上设置上述开度调节装置,其中,开度调节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已在上述开度调节装置的有益效果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该反应釜利用开度调节杆的进给段与连接板的螺旋配合,将输入转矩转化为竖直进给位移,从而对开度调节杆的调节段与开度调节块锥形通孔之间的锥形环状间隙大小进行精准控制,进而实现了对出料口处塑料颗粒流量的可靠调节,提高了塑料制品的加工配比精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塑料制品的生产质量。此外,当反应釜停机不工作时,调节段与锥形通孔利用锥形锁紧原理紧密抵接在一起,从而将反应釜的工作区与出料区可靠隔开,避免了塑料颗粒从工作区向出料区的无限制流动。并且,该反应釜的开度调节过程易于实现,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开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反应釜的出料区部分为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感应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开度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标:10-反应釜;20-开度调节块;30-开度调节杆;40-连接板;50-主动齿轮;60-从动齿轮;70-感应模块;80-控制模块;90-显示模块;100-转动手柄;110-密封件;11-出料口;31-调节段;32-进给段;33-齿轮安装段;34-锁紧段;35-手柄固定段;71-感应单元;72-感应转盘;73-感应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开度调节装置及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度调节块(20),所述开度调节块(20)将反应釜(10)分为相互独立的工作区和出料区;所述开度调节块(2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工作区和所述出料区的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连接板(40),所述连接板(40)为“L”型,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应釜(10)的外部下端;所述连接板(40)的水平段设置有贯通的螺纹孔;开度调节杆(30),所述开度调节杆(30)包括与所述锥形通孔相匹配的调节段(31)和与所述螺纹孔旋合的进给段(32);所述开度调节杆(30)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板(40)的水平段、所述反应釜(10)的底壁和所述开度调节块(20),且所述调节段(31)与所述锥形通孔的锥度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度调节块(20),所述开度调节块(20)将反应釜(10)分为相互独立的工作区和出料区;所述开度调节块(2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工作区和所述出料区的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连接板(40),所述连接板(40)为“L”型,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应釜(10)的外部下端;所述连接板(40)的水平段设置有贯通的螺纹孔;开度调节杆(30),所述开度调节杆(30)包括与所述锥形通孔相匹配的调节段(31)和与所述螺纹孔旋合的进给段(32);所述开度调节杆(30)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板(40)的水平段、所述反应釜(10)的底壁和所述开度调节块(20),且所述调节段(31)与所述锥形通孔的锥度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度控制装置;所述开度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套装在所述开度调节杆(30)上的主动齿轮(50)、与所述主动齿轮(50)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60)、用于感应所述从动齿轮(60)转动圈数的感应模块(70)、用于对所述感应模块(70)中的感应信号进行处理的控制模块(80)和用于显示开度信息的显示模块(90);所述从动齿轮(60)通过一安装轴枢接在所述连接板(40)上;所述感应模块(70)与所述控制模块(80)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80)与所述显示模块(90)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千峰陈千勇汤启进周良永
申请(专利权)人:博繁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