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894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控耳机,该线控耳机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模块、语音输入模块、缓冲电路模块、放大电路模块以及输出电路模块,语音输入模块通过开关元件与主控电路模块电连接;语音输入模块获取外界的语音信号,语音输入模块分别向主控电路模块和缓冲电路模块发送语音信号,缓冲电路模块将阻抗匹配后的语音信号发送至放大电路模块,放大电路模块将语音信号放大后输送至输出电路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控耳机具有侧音功能,便于用户控制通话音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控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
,具体的,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线控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为了便于用户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发展出了许多便捷的应用配件,其中,线控耳机的应用配件为其中一种。现有的线控耳机中,通过在耳机上设置控制电路,可对智能移动终端进行控制,例如实现控制音乐的播放、接听来电、调节音量的大小等功能。当用户在智能移动终端上使用耳机时,若有来电,用户可通过对耳机上的控制电路进行操作,可实现接听来电,而无需打开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进行操作,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然而,现有的大多数耳机为了追求音质,将耳机的密封性做得很出色,使得用户在佩戴耳机时,外界的声音近乎隔绝,用户很难听到外界的声音,从而导致用户在使用耳机接听来电时,无法判断自身说话的音量,导致讲电话时音量会愈讲愈大,这对周围人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噪声污染。这是因为智能移动终端中没有提供确认声音(即,侧音)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线控耳机上增加设置把这缺陷补救过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具有侧音功能,便于用户控制通话音量的线控耳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线控耳机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模块、语音输入模块、缓冲电路模块、放大电路模块以及输出电路模块,语音输入模块通过开关元件与主控电路模块电连接;语音输入模块获取外界的语音信号,语音输入模块分别向主控电路模块和缓冲电路模块发送语音信号,缓冲电路模块将阻抗匹配后的语音信号发送至放大电路模块,放大电路模块将语音信号放大后输送至输出电路模块。由上述方案可见,本技术的线控耳机通过设置缓冲电路模块和放大电路模块,实时获取语音通话时语音输入模块中的语音信号,并经过缓冲电路模块的阻抗匹配以及放大电路模块的放大处理,最终得到侧音效果,使用户在使用耳机通话时可听见自己说话的声音,便于用户控制发声音量,避免造成噪音污染。一个方案中,缓冲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之间的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缓冲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由此可见,缓冲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可降低输入放大电路模块的语音信号的噪声,同时对语音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另一个方案中,输出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输出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由此可见,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串联设置有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可对语音信号进一步滤波,同时语音信号的输出更加稳定。优选的方案中,缓冲电路模块包括一个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接收语音信号,语音信号由三极管的集电极输送至放大电路模块。由此可见,采用三极管作为缓冲电路模块,可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的优点,在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阻抗匹配的同时降低对语音信号的干扰。进一步的方案中,控制电路还包括按键电路模块,按键电路模块向主控电路模块发送按键控制信号。由此可见,本技术的线控耳机还设置有按键电路模块,通过按键电路模块向主控电路模块发送按键控制信号,可实现对移动智能终端的控制,例如,调节耳机音量的大小,接听语音通话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控耳机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框图。图2是本技术线控耳机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线控耳机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线控耳机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可进行语音通信的移动智能终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线控耳机设置有控制电路以及接收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音频信号的喇叭,优选的,线控耳机包括两个喇叭,分别是左声道喇叭和右声道喇叭,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模块1、语音输入模块2、缓冲电路模块3、放大电路模块4以及输出电路模块5。参见图2和图3,语音输入模块2通过开关元件Q1与主控电路模块1电连接。主控电路模块1向开关元件Q1发送开关控制信号,使开关元件Q1导通或截止。优选的,开关元件Q1为场效应管。语音输入模块2的输出端通过RC滤波电路7与缓冲电路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RC滤波电路7包括电容C1、电阻R1和电阻R2,电容C1的第一端与语音输入模块2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与缓冲电路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电容C1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元件Q1的同一端电连接。语音输入模块2获取外界的语音信号后,语音信号经过RC滤波电路7滤波并被输送至缓冲电路模块3。本实施例中,缓冲电路模块3包括三极管Q2、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电容C2的第一端与RC滤波电路7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与电源端VCC电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容C2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4的第一端与电源端VCC电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与电容C2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5的第一端与电源端VCC电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电容C3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6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4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语音信号,语音信号经过阻抗匹配后由三极管Q2的集电极输送至放大电路模块4,缓冲电路模块3对语音信号进行阻抗匹配,使得语音输入模块2的输出阻抗与放大电路模块4的输入阻抗相等,从而放大电路模块4可在输出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缓冲电路模块3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模块4的输入端之间的支路上设置有电容C5和电阻R7,电容C5的第一端与缓冲电路模块3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5的第二端与电阻R7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与放大电路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放大电路模块4包括一个SGM321放大器,SGM321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收缓冲电路模块3发送的语音信号。SGM321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SGM321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8和电容C6,电阻R8和电容C6并联连接。放大电路模块4将语音信号放大后输送至输出电路模块5。输出电路模块5的输入端与放大电路模块4的输出端之间的支路上设置有电阻R9和电容C7,电阻R9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模块4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与电容C7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7的第二端与输出电路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实施例中,输出电路模块5包括一个耳机插座J1,耳机插座J1为PJ393耳机插座。通过耳机插座J1可向喇叭输出语音信号。此外,本技术的线控耳机的控制电路还设置有按键电路模块6,按键电路模块6向所述主控电路模块1发送按键控制信号。通过按键电路模块6向主控电路模块1发送按键控制信号,可实现对移动智能终端的控制,例如,调节耳机音量的大小,接听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控耳机

【技术保护点】
线控耳机,设置有控制电路以及接收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模块、语音输入模块、缓冲电路模块、放大电路模块以及输出电路模块,所述语音输入模块通过开关元件与所述主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语音输入模块获取外界的语音信号,所述语音输入模块分别向所述主控电路模块和所述缓冲电路模块发送所述语音信号,所述缓冲电路模块将阻抗匹配后的所述语音信号发送至所述放大电路模块,所述放大电路模块将所述语音信号放大后输送至输出电路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控耳机,设置有控制电路以及接收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模块、语音输入模块、缓冲电路模块、放大电路模块以及输出电路模块,所述语音输入模块通过开关元件与所述主控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语音输入模块获取外界的语音信号,所述语音输入模块分别向所述主控电路模块和所述缓冲电路模块发送所述语音信号,所述缓冲电路模块将阻抗匹配后的所述语音信号发送至所述放大电路模块,所述放大电路模块将所述语音信号放大后输送至输出电路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之间的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缓冲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达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奥凯华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