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786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和端子板;电芯,位于顶盖片的下侧,且具有主体以及连接于主体的极耳。其中,顶盖片具有上下贯通的收容孔,端子板位于收容孔的顶部;极耳具有连接部以及相对于连接部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收容于收容孔内且直接连接于端子板,连接部连接主体和弯折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端子板与极耳的弯折部均收容于顶盖片的收容孔内,不占用顶盖片与电芯的主体之间的空间,因此,可以有效的节约二次电池的内部空间,增加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参照图1,在现有的二次电池中,与电芯2的极耳22相连的端子板12通常为实心柱体,具有较大的厚度且延伸到二次电池内部,所以需要在顶盖片11与电芯2之间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端子板12以及极耳22,造成二次电池内部空间的浪费,降低了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节约二次电池的内部空间,增加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和端子板;电芯,位于顶盖片的下侧,且具有主体以及连接于主体的极耳。其中,顶盖片具有上下贯通的收容孔,端子板位于收容孔的顶部;极耳具有连接部以及相对于连接部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收容于收容孔内且直接连接于端子板,连接部连接主体和弯折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端子板与极耳的弯折部均收容于顶盖片的收容孔内,不占用顶盖片与电芯的主体之间的空间,因此,可以有效的节约二次电池的内部空间,增加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示意图,其中第一端子板和隔离件省略;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绝缘片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另一示意图,其中顶盖组件省略;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的隔离件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的二次电池的另一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顶盖组件22极耳11顶盖片221第一极耳111基体部222第二极耳112突出部3绝缘片12端子板31通孔121第一端子板O收容孔122第二端子板C连接部13隔离件B弯折部131上通孔P凸包132下通孔G凹槽2电芯W宽度方向21主体H高度方向211上端面L长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二次电池。参照图2至图8,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包括:顶盖组件1,包括顶盖片11和端子板12;电芯2,位于顶盖片11的下侧,且具有主体21以及连接于主体21的极耳22。其中,顶盖片11具有上下贯通的收容孔O,端子板12位于收容孔O的顶部;极耳22具有连接部C以及相对于连接部C弯折的弯折部B,弯折部B收容于收容孔O内且直接连接于端子板12,连接部C连接主体21和弯折部B。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端子板12与极耳22的弯折部B均收容于顶盖片11的收容孔O内,不占用顶盖片11与电芯2的主体21之间的空间,因此,可以有效的节约二次电池的内部空间,增加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参照图2、图3和图8,弯折部B平行且焊接于端子板12的下表面。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端子板12比本技术的端子板12的厚度大很多,所以无法从外部利用激光穿透焊直接将极耳22与端子板12焊接在一起,所以就需要通过转接片来连接极耳22和端子板12,造成二次电池的成型工艺复杂,体积能量密度较低。而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的端子板12为金属片,厚度小,可以直接采用激光穿透焊直接将极耳22的弯折部焊接于端子板12,成型工艺简单,且无需转接片。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参照图3,端子板12具有向下突出的凸包P,且端子板12上表面对应凸包P的位置具有凹槽G,凸包P与弯折部B焊接。焊接前,先将端子板12下侧的凸包P压靠在极耳22的弯折部B上,从而保证端子板12与弯折部B在焊接过程中接触良好,然后焊头可以沿着凹槽G进行焊接,从而将端子板12焊接于极耳22。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参照图2至图6,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绝缘片3,具有通孔31且设置于主体21的上侧,连接部C穿过通孔31,绝缘片3将弯折部B与上端面211隔开。通孔31沿高度方向H延伸。绝缘片3可以固定极耳22,并且能够在焊接的过程隔开热量,防止高温影响主体21,提高安全性能。绝缘片3优选由陶瓷制成。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参照图4,顶盖片11具有基体部111以及相对于基体部111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12,收容孔O设置于基体部111,突出部112围绕收容孔O。收容孔O需要收容端子板12以及极耳22的弯折部B,而顶盖片11的基体部111通常比较薄,所以为了保证收容孔O沿高度方向H延伸的空间足够容纳端子板12和极耳22的弯折部B,所以设置相对于基体部111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12。由于突出部112是向上突出,所以不占用顶盖片11与电芯2的主体21之间的空间。突出部112可以与基体部111一体成型(例如冲压),也可以通过其它连接方式固定到基体部111(例如焊接),突出部112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绝缘材料。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参照图2、图3和图8,顶盖组件1还包括隔离件13,包围端子板12的外周面且与突出部112连接,以将端子板12和突出部112绝缘隔开。如果突出部112由绝缘材料制成,隔离件13也可以与突出部112一体形成。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参照图2和图7,隔离件13固定在收容孔O的周壁上,且内部具有上下连通的上通孔131和下通孔132,上通孔131的尺寸大于下通孔132的尺寸;端子板12收容于上通孔131内并封闭下通孔132(端子板12断开下通孔132与外界的连通),弯折部B收容于下通孔132内。端子板12的外周面与上通孔131的周壁贴合,隔离件13的外周面与收容孔O的周壁贴合,因此,端子板12和隔离件13共同将收容孔O封闭。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参照图2和图6,极耳22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端子板12包括与第一极耳221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子板121以及与第二极耳222固定连接的第二端子板122;第一端子板121与顶盖片11绝缘设置。第二端子板122可以与顶盖片11绝缘设置,也可以直接连接于顶盖片11。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参照图8,第二端子板122与顶盖片11一体成型。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顶盖片11沿高度方向H向上冲压出一个凸台,凸台下表面包围的内腔即为收容孔O,凸台的位于收容孔O顶部的部分即为对应的第二端子板122。当然,第二端子板122也可以为独立的部件,可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固定于顶盖片11。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参照图6,电芯2为多个;一部分电芯2的第一极耳221的弯折部B以及第二极耳222的弯折部B向宽度方向W的一侧弯折,剩余部分电芯2的第一极耳221的弯折部B以及第二极耳222的弯折部B向宽度方向W的另一侧弯折。这种分向弯折的方式(相对于图1中的同向弯折)能够降低弯折部B的占用的空间。各电芯的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可为多层。参照图1至图4,宽度方向W、高度方向H以及长度方向L为二次电池的三个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顶盖组件(1),包括顶盖片(11)和端子板(12);电芯(2),位于顶盖片(11)的下侧,且具有主体(21)以及连接于主体(21)的极耳(22);其特征在于,顶盖片(11)具有上下贯通的收容孔(O),端子板(12)位于收容孔(O)的顶部;极耳(22)具有连接部(C)以及相对于连接部(C)弯折的弯折部(B),弯折部(B)收容于收容孔(O)内且直接连接于端子板(12),连接部(C)连接主体(21)和弯折部(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顶盖组件(1),包括顶盖片(11)和端子板(12);电芯(2),位于顶盖片(11)的下侧,且具有主体(21)以及连接于主体(21)的极耳(22);其特征在于,顶盖片(11)具有上下贯通的收容孔(O),端子板(12)位于收容孔(O)的顶部;极耳(22)具有连接部(C)以及相对于连接部(C)弯折的弯折部(B),弯折部(B)收容于收容孔(O)内且直接连接于端子板(12),连接部(C)连接主体(21)和弯折部(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弯折部(B)平行且焊接于端子板(12)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端子板(12)具有向下突出的凸包(P),且端子板(12)上表面对应凸包(P)的位置具有凹槽(G),凸包(P)与弯折部(B)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绝缘片(3),具有通孔(31)且设置于主体(21)的上侧,连接部(C)穿过通孔(31),绝缘片(3)将弯折部(B)与上端面(211)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顶盖片(11)具有基体部(111)以及相对于基体部(111)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12),收容孔(O)设置于基体部(111),突出部(112)围绕收容孔(O)。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龙王衍滨方宏新李耿陈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