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72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5:26
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包括底座、动力部、演示板及气缸演示装置,其中演示板垂直固装在底座上,演示板外侧为演示面,演示板背面依次设置有气缸演示装置及动力部,动力部提供动力带动气缸演示装置进行演示,所述演示板为透明可视结构,所述气缸演示装置为半剖形结构,该装置包括冲击演示部、蓄气演示部及气路演示部,其中冲击演示部一侧连接蓄气演示部,且气路演示部固装在二者上方;所述动力部与气缸演示装置之间还设有用于配合演示的发光板。该教具可实现对冲击气缸内部运行的可视化教学,可实现冲击气缸内、外部气路及气控阀工作状态的动态演示,且该教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
本技术属于机械装置领域,涉及一种气动技术教具,尤其是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
技术介绍
在当前教学方面,我国教育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实际演示的教学器具,使教学多为乏味的语言描述,尤其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门类,如液压与气动专业的教学等,在现有技术的应用中,液压与气动技术必不可少,而其中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而在课堂上,这些机构、气路及液路的开闭,压力的传导以及机械结构的运行很难再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物形象,尤其缺少从实际实物出发的专业性质的演示教具,通过公开专利检索,没有发现涉及气液增压缸教具的文献,本技术申请在教具结构、使用及使用功能上均有较大不同,由此可以验证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及新颖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该教具可实现对冲击气缸内部运行的可视化教学,可实现冲击气缸内、外部气路及气控阀工作状态的动态演示,可实现实时根据冲击气缸内部各腔室压力变化调节LED开闭,用电机带动活塞杆运动的方式模拟带压气体推动,方便教室环境下的演示教学,强化演示效果,且该教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尤其适用于高等院校气动与液压、气动与液压传动等课程的教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包括底座、动力部、演示板及气缸演示装置,其中演示板垂直固装在底座上,演示板外侧为演示面,演示板背面依次设置有气缸演示装置及动力部,动力部提供动力带动气缸演示装置进行演示,所述演示板为透明可视结构,所述气缸演示装置为半剖形结构,该装置包括冲击演示部、蓄气演示部及气路演示部,其中冲击演示部一侧连接蓄气演示部,且气路演示部固装在二者上方;所述动力部与气缸演示装置之间还设有用于配合演示的发光板。而且,所述演示板背面安装有电路控制器,演示面上部设有工作状态显示器,右部设有气路显示器,且该气路显示器显示图像与气缸演示装置相连通。而且,所述冲击演示部包括半剖形的前端盖截面、活塞缸截面、活塞杆截面;所述活塞杆截面穿装于活塞缸截面内部,活塞缸截面前端固装有前端盖截面。而且,所述蓄气演示部包括中盖截面、蓄气缸截面、后端盖截面,其中蓄气缸截面两端分别连接中盖截面及后端盖截面;所述中盖截面两端分别连接蓄气缸截面及活塞缸截面;所述中盖截面内部制有通孔,蓄气腔截面内设有透明通气软管,该通气软管一端连接中盖截面通孔,另一端连接后端盖截面内部气路。而且,所述气路演示部包括固装在冲击演示部及蓄气演示部上方的通气螺栓截面,以及连通两通气螺栓截面的通气管截面。而且,所述活塞缸截面、蓄气缸截面及通气管截面均为透明可视结构,发光板分别向上述三截面投射光源。而且,所述发光板中部制有横向的发光板长孔;所述活塞缸截面轴向中部制有横向的活塞缸长孔;所述动力部包括步进电机及滑轨,其中滑轨固装在底座上部,且电机滑动安装在滑轨上,电机输出端穿过发光板长孔与活塞缸长孔,并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和经济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半剖形的气缸演示装置,可使学生直观看到冲击气缸工作时内部活塞杆动作情况,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气动与液压传动中,力的传导原理,进一步加深对气压传动原理的理解。2、本技术通过设置气路显示器及工作状态显示器,可使学生直观的看到控制冲击气缸的各个气路的通断,以及各气控阀的开闭时间与冲击气缸冲击动作的关系。3、本技术通过设置发光板,以及透明的活塞缸及蓄气缸,可使学生直观看到冲击气缸工作时,其内部各腔体内的实时压力变化。4、本技术通过设置步进电机带动气缸活塞杆的方式,降低了教学演示的难度及教具的磨损程度,方便教室环境下的演示教学,有利于高等院校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准备行程、返回行程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蠕动行程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冲击行程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右视图;图5为图1的后视图;图6为中盖截面的通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包括24底座、动力部、3演示板及气缸演示装置,其中演示板垂直固装在底座上,演示板外侧为演示面,演示板背面依次设置有气缸演示装置及动力部,动力部提供动力带动气缸演示装置进行演示,所述演示板为透明可视结构,所述气缸演示装置为半剖形结构,该装置包括冲击演示部、蓄气演示部及气路演示部,其中冲击演示部一侧连接蓄气演示部,且气路演示部固装在二者上方;所述动力部与气缸演示装置之间还设有用于配合演示的20发光板。而且,所述演示板背面安装有1电路控制器,演示面上部设有2工作状态显示器,右部设有4气路显示器,且该气路显示器显示图像与气缸演示装置相连通。而且,所述冲击演示部包括半剖形的18前端盖截面、16活塞缸截面、15活塞杆截面;所述活塞杆截面穿装于活塞缸截面内部,活塞缸截面前端固装有前端盖截面。而且,所述蓄气演示部包括14中盖截面、12蓄气缸截面、11后端盖截面,其中蓄气缸截面两端分别连接中盖截面及后端盖截面;所述中盖截面两端分别连接蓄气缸截面及活塞缸截面;所述中盖截面内部制有19通孔,蓄气腔截面内设有透明13通气软管,该通气软管一端连接中盖截面通孔,另一端连接后端盖截面内部气路。而且,所述气路演示部包括固装在冲击演示部及蓄气演示部上方的10通气螺栓截面,以及连通两通气螺栓截面的17通气管截面。而且,所述活塞缸截面、蓄气缸截面及通气管截面均为透明可视结构,发光板分别向上述三截面投射光源。而且,所述发光板中部制有横向的23发光板长孔;所述活塞缸截面轴向中部制有横向的活塞缸长孔;所述动力部包括步进21电机及22滑轨,其中滑轨固装在底座上部,且电机滑动安装在滑轨上,电机输出端穿过发光板长孔与活塞缸长孔,并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气缸演示装置上部还设有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为垂直正对活塞杆方向,演示气缸工作时25位移传感器将活塞杆位移数据传入电路控制器中,并由电路控制器控制动力部电机运转,以及控制气路显示器及工作状态显示器的显示内容,和控制发光板投射区域的改变,从而实现灯光或显示器亮起演示气缸有气压部分,灯光或屏幕关闭显示气缸常压部分。该教具演示流程按照冲击气缸工作的三个冲程,主要分为三种演示效果:1)准备行程、返回行程:a、步进电机:位移传感器将活塞杆位移数据传入电路控制器中,并由电路控制器带动活塞杆回程,直至气缸活塞杆处于初始位置;b、压力演示板:对应活塞缸有杆腔位置及对应通气管位置的发光板亮起,表示该区域内为带压气体;对应蓄气腔及通气软管的发光板熄灭,表示该区域常压气体;c、气路展示板:气路显示器亮起显示的5二位五通阀且该阀处于初始位置,其中7、8、9气路显示器关闭,表示常压;6管路显示器亮起表示该管路内为带压气体。2)蠕动行程:a、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控制器开关,打开步进电机,缓慢控制气缸活塞杆向前端盖方向滑动,直至活塞杆完全脱离中盖。b、压力演示板:对应活塞缸无杆腔、蓄气腔及通气软管位置的发光板亮起,表示该区域内为带压气体;活塞缸有杆腔及通气管相对位置的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包括底座、动力部、演示板及气缸演示装置,其中演示板垂直固装在底座上,演示板外侧为演示面,演示板背面依次设置有气缸演示装置及动力部,动力部提供动力带动气缸演示装置进行演示,其特征在于:所述演示板为透明可视结构,所述气缸演示装置为半剖形结构,该装置包括冲击演示部、蓄气演示部及气路演示部,其中冲击演示部一侧连接蓄气演示部,且气路演示部固装在二者上方;所述动力部与气缸演示装置之间还设有用于配合演示的发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包括底座、动力部、演示板及气缸演示装置,其中演示板垂直固装在底座上,演示板外侧为演示面,演示板背面依次设置有气缸演示装置及动力部,动力部提供动力带动气缸演示装置进行演示,其特征在于:所述演示板为透明可视结构,所述气缸演示装置为半剖形结构,该装置包括冲击演示部、蓄气演示部及气路演示部,其中冲击演示部一侧连接蓄气演示部,且气路演示部固装在二者上方;所述动力部与气缸演示装置之间还设有用于配合演示的发光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演示板背面安装有电路控制器,演示面上部设有工作状态显示器,右部设有气路显示器,且该气路显示器显示图像与气缸演示装置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冲击气缸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演示部包括半剖形的前端盖截面、活塞缸截面、活塞杆截面;所述活塞杆截面穿装于活塞缸截面内部,活塞缸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平刘冲贺春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