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595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解决了现有的模具固定方式主要是通过在样条模具上面设置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之螺纹连接起来,但是在使用该固定方式的时候较为麻烦,必须使用工具来实现定位,较为麻烦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型腔板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型腔板于四个角落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于其端部固定连接有呈对称设置的两转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能够方便使用人员直接通过手动的形式实现对样条模具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样条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
技术介绍
样条模具综合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IT、建筑、照明等领域。但PC分子链含大量苯环等刚性基团,熔体粘度大,缺口敏感。在实际应用前,通常以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判断材料的抗冲击能力。在现有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样条模具固定在具体位置上,现有的模具固定方式主要是通过在样条模具上面设置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之螺纹连接起来,但是在使用该固定方式的时候较为麻烦,必须使用工具来实现定位,较为麻烦,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能够方便使用人员直接通过手动的形式实现对样条模具的固定。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包括型腔板,其特征是:所述型腔板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型腔板于四个角落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于其端部固定连接有呈对称设置的两转动杆。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两转动杆的设置方便了使用人员进行转动的形式实现对样条模具的固定,减少了工具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开口。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开口的设置,方便了使用人员通过手指通过开口带动转动杆的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开口的截面呈圆形设置。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开口的截面呈圆形使人们在拨动的时候不会碰到尖角。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于靠近开口的一侧呈圆弧设置。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转动杆于靠近开口一侧呈圆弧设置,有效避免使用人员在转动转动杆的时候不会碰到尖角。作为优选,所述螺栓于远离转动杆的端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型腔板于远离转动杆的端部开设有穿射出螺栓的通槽,所述通槽于两对侧壁上分别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发射装置以及耦接于红外线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耦接于控制装置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提示的提示装置。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在螺栓上开设的通孔,通过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相互之间的信号的隔断与否有效实现对螺栓移动位置的检测,当且仅当红外线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线发射信号被红外线检测装置接收到的时候,此时会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输出的红外线有效控制控装置控制提示装置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提示。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之间以放大红外线检测信号的信号放大装置。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信号放大装置的设置可以有效放大红外线检测信号以避免红外线检测信号过低而导致红外线检测信号无法正常的传递,而将红外线检测信号放大后可以有效保证红外线检测信号的正常传递。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判断信号的判断电路以及耦接于判断电路以接收判断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判断电路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对红外线检测信号的判断,而控制电路的设置可以有效控制提示装置。作为优选,所述提示装置包括耦接于控制电路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声音提示的声音提示电路以及耦接于控制装置以接收控制信号以延时切断声音提示电路的延时切断电路。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提示电路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使用人员的提示,而相应的延时切断电路的设置可以实现在设置的时间内切断声音提示电路,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里通过在螺栓端部的通孔以及对应的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设置有效实现对螺栓是否处于拧紧状态的检测,同时还通过声音提示电路的设置有效实现对安装人员的提示。附图说明图1为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控制装置、信号放大装置、提示装置的电路连接图。图中:1、型腔板;2、螺栓;3、转动杆;4、开口;5、通孔;6、通槽;7、红外线发射装置;8、红外线检测装置;9、控制装置;10、提示装置;11、信号放大装置;12、判断电路;13、控制电路;14、声音提示电路;15、延时切断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包括型腔板1,型腔板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型腔板1于四个角落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栓2,螺栓2于其端部固定连接有呈对称设置的两转动杆3,在转动杆3上开设有截面呈圆形以方便使用人员通过手指拨动的开口4,而在转动杆3在靠近开口4的一侧呈圆弧设置以避免使用人员在转动转动杆3的时候受伤。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握持住转动杆3的一端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螺栓2实现对样条模具的固定。如图2、3所示,螺栓2于远离转动杆3的端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型腔板1于远离转动杆3的端部开设有穿射出螺栓2的通槽6,所述通槽6于两对侧壁上分别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发射装置7以及耦接于红外线发射装置7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装置8,还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8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9、耦接于控制装置9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提示的提示装置10。如图3所示,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还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8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9、耦接于控制装置9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提示的提示装置10。这里的红外线发射装置7包括一端连接于电源的电阻R1以及阳极连接于电阻R1且另阴极接地的发光二极管D1,这里的红外线检测装置8包括发射极连接于电阻R1的红外接收三极管Q1,该红外接收三极管Q1的型号为SGPT5053C。如图3所示,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还包括设置于红外线检测装置8以及控制装置9之间以放大红外线检测信号的信号放大装置11。这里的信号放大装置11包括基极连接于红外接收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且发射极连接于电源VCC的三极管Q2、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基极连接于电阻R2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点的三极管Q3、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电阻R4、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9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8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判断信号的判断电路12以及耦接于判断电路12以接收判断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13。这里的控制装置9包括发射极接地且基极连接于电阻R4和三极管Q3的连接点的三极管Q4、一端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且另一端连接于电源VCC的继电器KM1,该继电器KM1的型号为HH52P。如图3所示,提示装置10包括耦接于控制电路13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声音提示的声音提示电路14以及耦接于控制装置9以接收控制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包括型腔板(1),其特征是:所述型腔板(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型腔板(1)于四个角落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栓(2),所述螺栓(2)于其端部固定连接有呈对称设置的两转动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包括型腔板(1),其特征是:所述型腔板(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型腔板(1)于四个角落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栓(2),所述螺栓(2)于其端部固定连接有呈对称设置的两转动杆(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杆(3)上开设有开口(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开口(4)的截面呈圆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杆(3)于靠近开口(4)的一侧呈圆弧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塑料缺口冲击强度与机加工缺口的关系的样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螺栓(2)于远离转动杆(3)的端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型腔板(1)于远离转动杆(3)的端部开设有穿射出螺栓(2)的通槽(6),所述通槽(6)于两对侧壁上分别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发射装置(7)以及耦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叶素芳徐锷陆优英郭新康张豪杰周展沈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