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849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储水箱、地热管和扰流子预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板底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连接有三通阀门,所述加热管远离所述三通阀门的一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三通阀门中另外两个端口其中之一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的一侧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顶端进口相连。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扰流子预热器对储水箱输出的热水提供一重加热保温,通过加热管连接管套,对储水箱输出的热水提供第二重加热保温,防止热水温度的流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重加热保温的方式来实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且结构严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有的太阳能地热装置虽然同样可以用来采暖,但太阳能热水在输出的管道内容易造成温度的流失,延缓水暖的预热,太阳能利用并不充分仍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市场上需要一种太阳能利用效率高,且结构稳定的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储水箱、地热管和扰流子预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板底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连接有三通阀门,所述加热管远离所述三通阀门的一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三通阀门中另外两个端口其中之一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的一侧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顶端进口相连,所述储水箱的一侧通过第三管道呈蛇形穿插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的两侧,所述第三管道穿插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内的管道设置为均匀分布的若干小管道,所述小管道内部设置有扰流子,所述小管道外表面设置有板刺,所述第三管道穿插所述扰流子预热器的出口处的管道外表面设置有管套,所述管套靠近所述扰流子预热器的一端底部设置有连接口,所述扰流子预热器底部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管套的连接口相连,所述第三管道远离所述储水箱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地热管,所述地热管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管道阀门,所述管道阀门的一侧设置有水龙头,所述管道阀门的顶部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有所述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且位于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下方的管道为蛇形管道。进一步的,所述板刺不规则分布且垂直于所述小管道的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管套与所述第三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管套与所述第三管道中空相连。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扰流子预热器对储水箱输出的热水提供一重加热保温,通过加热管连接管套,对储水箱输出的热水提供第二重加热保温,防止热水温度的流失,本技术通过多重加热保温的方式来实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且结构严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中小管道、扰流子和板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太阳能集热板;2、储水箱;3、地热管;4、扰流子预热器;5、加热管;6、三通阀门;7、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9、第三管道;10、小管道;11、扰流子;12、板刺;13、管套;14、连接口;15、第四管道;16、管道阀门;17、水龙头;18、密封圈;19、循环泵;20、第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1、储水箱2、地热管3和扰流子预热器4,所述太阳能集热板1底部设置有加热管5,所述加热管5的一端连接有三通阀门6,所述加热管5远离所述三通阀门6的一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19,所述三通阀门6中另外两个端口其中之一通过第一管道7与所述储水箱2的一侧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8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顶端进口相连,所述储水箱2的一侧连接的第三管道9呈蛇形穿插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的两侧,所述第三管道9穿插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内的管道设置为均匀分布的若干小管道10,所述小管道内部设置有扰流子11,所述小管道10外表面设置有板刺12,所述第三管道9穿插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的出口处的管道外表面设置有管套13,所述管套13靠近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的一端底部设置有连接口14,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底部通过第四管道15与所述管套13的连接口14相连,所述第三管道9远离所述储水箱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地热管3,所述地热管3远离所述第三管道9的一端设置有管道阀门16,所述管道阀门16的一侧设置有水龙头17,所述管道阀门16的顶部通过第五管道20连接有所述循环泵19。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诉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扰流子预热器4对储水箱2输出的热水提供一重加热保温,通过加热管5连接管套13,对储水箱2输出的热水提供第二重加热保温,防止热水温度的流失,本技术通过多重加热保温的方式来实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且结构严谨。当然,在具体应用时,管道阀门16的一侧也可接喷头,管道阀门16一侧接出水口,这样设置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太阳能,二不导致浪费。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5且位于所述太阳能集热板1下方的管道为蛇形管道。采用该方案,通过将位于所述太阳能集热板1下方的管道设置为蛇形管道,是为了提升加热管5的受热面积,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刺12不规则分布且垂直于所述小管道10的外表面。采用上述方案,不规则分布是为了延缓热流的流速,使加热更快速,通过将板刺12设置垂直于小管道10,是为了增加对热流的阻力来快速加热,板刺12的设置跟扰流子11的设置用途都是为了延缓流速,充分加热。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套13与所述第三管道9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8。采用该方案,通过使用密封圈18,可以有效的防止热流泄露,造成太阳能的浪费,另外,也是为了创造更好的加热环境。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套13与所述第三管道9中空相连。采用该方案,中空设置是为了通过加热管5连接管套13,对水暖提供第二重加热保温。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扰流子预热器4对储水箱2输出的热水提供一重加热保温,通过加热管5连接管套13,对储水箱2输出的热水提供第二重加热保温,防止热水温度的流失,本技术通过多重加热保温的方式来实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且结构严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1)、储水箱(2)、地热管(3)和扰流子预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板(1)底部设置有加热管(5),所述加热管(5)的一端连接有三通阀门(6),所述加热管(5)远离所述三通阀门(6)的一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19),所述三通阀门(6)中另外两个端口其中之一通过第一管道(7)与所述储水箱(2)的一侧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8)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顶端进口相连,所述储水箱(2)的一侧连接的第三管道(9)呈蛇形穿插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的两侧,所述第三管道(9)穿插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内的管道设置为均匀分布的若干小管道(10),所述小管道内部设置有扰流子(11),所述小管道(10)外表面设置有板刺(12),所述第三管道(9)穿插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的出口处的管道外表面设置有管套(13),所述管套(13)靠近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的一端底部设置有连接口(14),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底部通过第四管道(15)与所述管套(13)的连接口(14)相连,所述第三管道(9)远离所述储水箱(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地热管(3),所述地热管(3)远离所述第三管道(9)的一端设置有管道阀门(16),所述管道阀门(16)的一侧设置有水龙头(17),所述管道阀门(16)的顶部通过第五管道(20)连接有所述循环泵(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地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1)、储水箱(2)、地热管(3)和扰流子预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板(1)底部设置有加热管(5),所述加热管(5)的一端连接有三通阀门(6),所述加热管(5)远离所述三通阀门(6)的一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19),所述三通阀门(6)中另外两个端口其中之一通过第一管道(7)与所述储水箱(2)的一侧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8)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顶端进口相连,所述储水箱(2)的一侧连接的第三管道(9)呈蛇形穿插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的两侧,所述第三管道(9)穿插于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内的管道设置为均匀分布的若干小管道(10),所述小管道内部设置有扰流子(11),所述小管道(10)外表面设置有板刺(12),所述第三管道(9)穿插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的出口处的管道外表面设置有管套(13),所述管套(13)靠近所述扰流子预热器(4)的一端底部设置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尚林朱刚杨飞徐倩倩王洪启刘菊菊张辉辉宋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润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