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824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33
一种枢纽器,其包括一个承板、两个导引件、两个连杆与一个同动机构。承板上枢接有第一至第四枢接部,且分布成四边形。两个导引件的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二与第三枢接部,且另一端分别设有导引槽。两个连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与第四枢接部,且另一端分别卡接有轴件,两个轴件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两个导引槽中。同动机构设于两个导引件之间,使两个导引件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同动。当电子装置的两个板件相对展开成一个平面时,挠性显示件会贴附于两个板件的一表面上;当两个板件相对折叠而使贴附有挠性显示件的表面彼此面对时,通过枢纽器使两个板件彼此远离,且枢纽器相对于两个板件向上位移一个个距离,使挠性显示件不会在中间形成不平整的平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枢纽器(hinge)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有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两个板件、枢纽器与挠性显示件(Flexibledisplay),其中,枢纽器连接于两个板件之间,使两个板件可相对枢转,而挠性显示件设于两个板件的其中一个面,这种电子装置称为可折式显示装置。可折式显示装置的一种设置情况,请参阅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16/0139634申请案。请参阅该申请案的第一图,这种的挠性显示件30是设置在枢纽器100的内侧面上,也就是说,当两个板件10和20相对折叠时,挠性显示件30是被包覆在两个板件10和20以及枢纽器100中。挠性显示件的特点是,它可以被弯曲,但不可以被拉伸或收缩;此外,虽然它可以被弯曲,但也必须考虑到弯曲的曲率,以免过份的压折而造成损坏。请参阅图10,在设置挠性显示件30时,因为挠性显示件30的一侧部301是固定在板件10,而另一侧部302是固定在板件20,所以当两个板件10和20相对折叠时,挠性显示件30的中间部303就无可避免的会弯曲突出,或是造成损坏。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16/0139634利用挠性显示件紧紧的贴合在两个板件10和20以及枢纽器100上,并使得枢纽器100在弯曲时,仍可固定P1与P2之间的距离,以避免损坏。请参阅台湾专利公告号M530512专利,是可折式显示装置的另一种设置情况,该专利所揭露的是:当两个板件相对折叠时,通过枢纽器每一个轴与另一个轴的轴距的改变,以容纳所述挠性显示件折叠后的突出部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其设计与现有的可折式显示装置相反,即是:当电子装置的两个板件相对展开成一个平面时,挠性显示件会完全贴附于两个板件的一表面上;当两个板件相对折叠而使贴附有挠性显示件的表面彼此面对时,通过枢纽器使两个板件彼此远离,且使枢纽器相对于两个板件向上位移一个距离,使两个板件上的挠性显示件可在折叠状态时被彼此远离的两个板件与枢纽器所容纳而不会在中间形成不平整的平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枢纽器包括一个承板、两个导引件、两个连杆与一个同动机构。承板上依序枢接有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第三枢接部与第四枢接部,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第三枢接部与第四枢接部的分布形成四边形。两个导引件的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二枢接部与第三枢接部,两个导引件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导引槽。两个连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枢接部与第四枢接部,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卡接有轴件,其中,两个连杆卡接的两个轴件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两个导引件的两个导引槽中。同动机构设于两个导引件之间,使两个导引件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同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当两个轴件枢转而使两个导引件相对平行时,两个轴件分别位于两个导引槽靠近的一端中。当两个轴件枢转而使两个导引件未相对平行时,两个轴件分别由两个导引槽相靠近的一端滑移至两个导引槽相远离的另一端。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同动机构包括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设于两个导引件相向的一端上且互相啮合。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枢纽器还包括两个扭力件,两个扭力件分别设于两个轴件上。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枢纽器还包括两个固定件,两个固定件分别卡接于两个轴件。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枢纽器与两个板件。两个板件分别连接于两个固定件。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暸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枢纽器处于180度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枢纽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枢纽器处于90度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枢纽器处于0度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枢纽器处于180度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枢纽器处于90度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枢纽器处于0度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10为现有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标号说明1枢纽器11、12承板21第一枢接部22第二枢接部23第三枢接部24第四枢接部25卡合件31、32导引件311、321导引槽311a、321b右端311b、321a左端41、42连杆51、52轴件60同动机构61、62齿轮71、72扭力件81、82固定件83、84板件90垫圈95挠性显示件10、20板件30挠性显示件301、302侧部303中间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与图2,其分别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处于180度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枢纽器1包括两个承板11和12,两个承板11和12彼此间隔设置。两个承板11和12上依序枢接有第一枢接部21、第二枢接部22、第三枢接部23与第四枢接部24,且第一枢接部21、第二枢接部22、第三枢接部23与第四枢接部24的分布形成四边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21与第四枢接部24枢接于承板11上,第二枢接部22与第三枢接部23同时枢接于两个承板11和12上;此外,第一枢接部21、第二枢接部22、第三枢接部23与第四枢接部24的分布形成等腰梯形。在本实施例中,枢纽器1还可以包括四卡合件25,以便第一枢接部21至第四枢接部24的一端在穿过两个承板11和12的圆孔形成枢接后再进一个步与四卡合件25分别卡合,使第一枢接部21至第四枢接部24稳固地枢接于两个承板11和12。枢纽器1还包括两个导引件31和32、两个连杆41和42与两个轴件51和52。两个导引件31和32的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二枢接部22与第三枢接部23,两个导引件31和3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导引槽311和321。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两个导引件31和32设于两个承板11和12之间;导引件31的一端(右端)枢接于第二枢接部22,导引件31的另一端(左端)设有导引槽311;导引件32的一端(左端)枢接于第三枢接部23,导引件32的另一端(右端)设有导引槽321。两个连杆41和42的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枢接部21与第四枢接部24,两个连杆41和42的另一端分别卡接有轴件51和52,其中,两个连杆41和42卡接的两个轴件51和52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两个导引件31和32的两个导引槽311和321中。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两个连杆41和42设于承板11远离承板12的一侧;连杆41的一端(右端)枢接于第一枢接部21,连杆41的另一端(左端)通过非圆孔卡接有轴件51,且轴件51可滑动地穿设于导引件31的导引槽311中;连杆42的一端(左端)枢接于第四枢接部24,连杆42的另一端(右端)通过非圆孔卡接有轴件52,且轴件52可滑动地穿设于导引件32的导引槽321中。枢纽器1还包括同动机构60,同动机构60设于两个导引件31和32之间,使两个导引件31和32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同动。在本实施例中,同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承板,其上依序枢接有一个第一枢接部、一个第二枢接部、一个第三枢接部与一个第四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该第二枢接部、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四枢接部的分布形成一个四边形;两个导引件,该两个导引件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三枢接部,该两个导引件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导引槽;两个连杆,该两个连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四枢接部,该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卡接有一个轴件,其中,该两个连杆卡接的该两个轴件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该两个导引件的该两个导引槽中;以及一个同动机构,设于该两个导引件之间,使该两个导引件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同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承板,其上依序枢接有一个第一枢接部、一个第二枢接部、一个第三枢接部与一个第四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该第二枢接部、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四枢接部的分布形成一个四边形;两个导引件,该两个导引件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三枢接部,该两个导引件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导引槽;两个连杆,该两个连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四枢接部,该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卡接有一个轴件,其中,该两个连杆卡接的该两个轴件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该两个导引件的该两个导引槽中;以及一个同动机构,设于该两个导引件之间,使该两个导引件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同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当该两个轴件枢转而使该两个导引件相对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晖甘明树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