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22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电缆,即使对电缆施加超过估计范围的力,电缆与基板的连接部分也难以受到损伤。该通信电缆具备多芯电缆(2)和在多芯电缆(2)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多芯电缆(2)是用绝缘体被覆一对信号线(20),用屏蔽带(22)被覆绝缘体,且用按压卷绕带(23)被覆屏蔽带(22)而成的电缆,该通信电缆具有:插拔于插槽的壳体,上述插槽设于与该通信电缆连接的通信装置;收纳于上述壳体,连接多芯电缆(2)的端部的基板(40);以及对多芯电缆(2)的端部与基板(40)的连接部分进行模制的树脂部(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电缆和在该电缆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的通信电缆。
技术介绍
构成通信电缆的电缆具有信号线、被覆信号线的绝缘体、被覆绝缘体的屏蔽部件、以及被覆屏蔽部件的绝缘部件。另外,构成通信电缆的电缆包括多芯电缆。本文中的多芯电缆是指将分别具有信号线、被覆信号线的绝缘体、被覆绝缘体的屏蔽部件、以及被覆屏蔽部件的绝缘部件的多根电缆缠合成一根的电缆。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多芯电缆含有的各个电缆称为“芯电缆”的情况。另外,在多芯电缆含有的芯电缆用于传送工作信号的情况下,该芯电缆具有一对信号线、被覆这些信号线的绝缘体、被覆绝缘体的屏蔽部件、以及被覆屏蔽部件的绝缘部材。在含有多芯电缆的电缆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能够连接于服务器、网关等通信装置。例如,连接器具有能够在设于通信装置的插槽(盒)进行插拔的壳体、和收纳于该壳体的基板,含有多芯电缆的电缆的端部在壳体内连接于基板。具体而言,在基板的一边形成有连接器焊盘,在基板的另一边形成有信号焊盘及接地焊盘。在此,在构成通信电缆的电缆为多芯电缆的情况下,该多芯电缆和连接器如下连接而形成一根通信电缆。在多芯电缆的端部,去除护套等,露出各个芯电缆。在露出的各个芯电缆的端部,去除绝缘部件,露出屏蔽部件及信号线,屏蔽部件焊锡接合于基板上的接地焊盘,信号线焊锡接合于基板上的信号焊盘。另外,露出的各个芯电缆的根部利用树脂模制而一体化。另一方面,设有连接器焊盘的基板的端部从壳体的前端突出而形成卡缘型插销连接器。当壳体插入通信装置的插槽时,设有连接器焊盘的基板的端部(插销连接器)插入被设于插槽内的插座连接器。于是,设于基板的连接器焊盘和设于插座连接器的连接端子接触,两者电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12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通信装置设有多个插槽,这些插槽相邻配置。近年,为了通信装置的多功能化、高速化,倾向于增加插槽的个数。另一方面,也要求通信装置小型化。因此,为了满足通信装置的小型化的要求,并且增设插槽,为此以更高密度配置多个插槽。也就是,在以高密度配置的多个插槽的每一个连接通信电缆的连接器。其结果,从设有插槽的通信装置的前面板或后面板引出多根通信电缆,通信装置附近的通信电缆的处理的自由度降低。该情况下,多对构成通信电缆的电缆施加弯曲力、拉伸力。在此,在构成通信电缆的电缆为多芯电缆的情况下,在连接器(壳体)内,各芯电缆的根部通过树脂模制。然而,该模制树脂对多根芯电缆的根部彼此模制,并非对芯电缆与基板的连接部分模制。也就是,屏蔽部件与基板的接合部、信号线与基板的接合部未模制。因此,当对从壳体延伸的多芯电缆施加超过估计范围的弯曲力、拉伸力时,对各个芯电缆与基板的连接部分施加过度的力,存在连接部分受到损伤的问题。例如,存在与屏蔽部件焊锡接合着的接地焊盘从基板剥离、与信号线焊锡接合着的信号焊盘从基板剥离的问题。另外,也存在屏蔽部件与接地焊盘的焊锡接合部分剥离、信号线与信号焊盘的焊锡接合部分剥离的问题。还具有以下问题:这样的连接部分的损伤在构成通信电缆的电缆为多芯电缆以外的电缆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产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通信电缆,即使对电缆施加超过估计范围的力,电缆与基板的连接部分也难以受到损伤。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通信电缆具备电缆和在上述电缆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上述电缆是用绝缘体被覆信号线,用屏蔽部件被覆上述绝缘体,且用绝缘部件被覆上述屏蔽部件而成的电缆。进一步地,通信电缆具有:插拔于插槽的壳体,上述插槽设于与该通信电缆连接的通信装置;收纳于上述壳体,连接上述电缆的端部的基板;以及对上述电缆的端部与上述基板的连接部分进行模制的树脂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实现一种通信电缆,即使对电缆施加超过估计范围的力,电缆与基板的连接部分也难以受到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通信电缆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多芯电缆的构造的剖视图,(b)是表示芯电缆的构造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基板上的焊盘配置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多芯电缆与基板的连接构造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多芯电缆与基板的连接构造的其它说明图。图7是表示多芯电缆与基板的连接构造的另外的其它说明图。图8(a)是表示树脂部的变形例之一的剖视图,(b)是俯视图。图中:1—通信电缆,2—多芯电缆,2a—屏蔽连接部件,3—连接器,10—芯电缆,10a—分支线,11、12—缓冲带,13—铝带,14—编织线,15—护套,20、20a、20b—信号线,21—绝缘体,22—屏蔽带,23—按压卷绕带,30—壳体,31—下壳体,32—上壳体,33—闩,34—连结部,35—拉带,40—基板,41—连接器焊盘,42—接地焊盘,43—信号焊盘,44—连接焊盘组,45—缺口,50—树脂部,51—第一模制部,51a—薄壁部,52—第二模制部,53—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通信电缆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参照的各图中,对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图1所示的通信电缆1具备作为电缆的多芯电缆2、和在多芯电缆2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3。通信电缆1是差动信号传送用的多通道通信电缆,每一通道用于数十Gbit/sec以上的高速信号传送。具体而言,通信电缆1是四通道用电缆,因此,如图3(a)所示,在多芯电缆2含有八根(两根/一通道)芯电缆10。更具体而言,在多芯电缆2的中央配置两根芯电缆10,在该两根芯电缆10的外侧以包围它们的方式配置有六根芯电缆10。在中央的两根芯电缆10的周围卷绕有缓冲带11,在外侧的六根芯电缆10的周围卷绕有另外的缓冲带12。换言之,在内侧的两根芯电缆10与外侧的六根芯电缆10之间具有缓冲带11。进一步地,在缓冲带12的周围卷绕有金属箔带(铝带13),铝带13被编织成网状的铜线(编织线14)覆盖,编织线14被护套(套管)15覆盖。此外,铝带13及编织线14形成了对噪声进行遮蔽的屏蔽层。也就是,多芯电缆2含有的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八根)芯电缆10被屏蔽层覆盖。此外,缓冲带11例如由耐热PVC制的绝缘带构成。如图3(b)所示,多芯电缆2I含有的各个芯电缆10具有:对位相相反的信号进行传送的一对信号线20a、20b;被覆这些信号线20a、20b的绝缘体21;被覆绝缘体21的屏蔽部件(屏蔽带22);以及被覆屏蔽带22的绝缘部件(按压卷绕带)23。这样,多芯电缆2具有多根芯电缆10,各个芯电缆10具有信号线20a、20b、绝缘体21、作为屏蔽部件的屏蔽带22、以及作为绝缘部件的按压卷绕带23。但是,屏蔽部件不限于屏蔽带22,绝缘部材不限于按压卷绕带23。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各个芯电缆10具有的信号线20a、20b不特别地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存在将两者总称为“信号线20”的情况。屏蔽带22是树脂膜与金属膜的层叠体,树脂膜以成为内侧的方式纵包于绝缘体21的周围。按压卷绕带23是用于防止屏蔽带22松缓的带,其横向卷绕(螺旋卷绕)于屏蔽带22的周围。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屏蔽带22是PET膜与钢膜的层叠体,但是构成屏蔽带22的各膜的材质并非限定于特定的材质。另外,构成屏蔽带22的各膜的层叠数也不限定于特定的层叠数。再次参照图1,连接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通信电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信电缆,具备电缆和在上述电缆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上述电缆是用绝缘体被覆信号线,用屏蔽部件被覆上述绝缘体,且用绝缘部件被覆上述屏蔽部件而成的电缆,上述通信电缆的特征在于,具有:插拔于插槽的壳体,上述插槽设于与上述通信电缆连接的通信装置;收纳于上述壳体,连接上述电缆的端部的基板;以及对上述电缆的端部与上述基板的连接部分进行模制的树脂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3 JP 2016-1121381.一种通信电缆,具备电缆和在上述电缆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上述电缆是用绝缘体被覆信号线,用屏蔽部件被覆上述绝缘体,且用绝缘部件被覆上述屏蔽部件而成的电缆,上述通信电缆的特征在于,具有:插拔于插槽的壳体,上述插槽设于与上述通信电缆连接的通信装置;收纳于上述壳体,连接上述电缆的端部的基板;以及对上述电缆的端部与上述基板的连接部分进行模制的树脂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缆是将分别具有上述信号线、上述绝缘体、上述屏蔽部件以及上述绝缘部件的多根芯电缆缠合成一根而成的多芯电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焊锡接合了上述信号线和上述基板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焊锡接合了上述屏蔽部件和上述基板的第二接合部,上述第一接合部及上述第二接合部通过上述树脂而模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亩秀树熊仓崇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