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414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为一体成型的薄壁结构,其横截面呈U形,该防撞梁本体四周边缘均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端面和下底面上均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布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顶面中心处开设用于连接车体横梁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设螺母嵌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体式结构,力学性能稳定,且采用模压成型,工艺简单、结构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防撞梁本体中上部设置吸能腔,在受力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实现吸能,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

A car rear guard bea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hicle rear collision beam, including collision beam ontology, the ontology of anticollision beam is a thin structure formed integrally, the cross section is in the shape of U, the body is arranged around the edge of anticollision beam outward flanging, uplift the anticollision beam of an upper end face of the body and the bottom surface are provided a plurality of spaced arrangement, the protrusion of the center of the top surface is arranged at the mounting holes for connecting beam body, the mounting hole is embedded nut inserts. The utility model is an integral structure, st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molding process is simple and stabl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upper beam body arranged in the rear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cavity,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energy absorption in the load, to ensure traffic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撞梁。
技术介绍
汽车后防撞梁作为汽车安全零部件,在低速碰撞时保护车身结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在高速碰撞时吸收部分能量,降低对乘员的伤害程度。通常,在车辆的后轮的后方流过的空气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被卷起,由于不规则的扩散导致形成涡流,这样,空气在车辆后方的流动变差。若空气在车辆后方的流动变差,则作用于车辆背面的负压增大,车辆整体的行驶阻力增加,导致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等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制作工艺简单的汽车后防撞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为一体成型的薄壁结构,其横截面呈U形,该防撞梁本体四周边缘均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端面和下底面上均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布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顶面中心处开设用于连接车体横梁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设螺母嵌件;其中,位于所述上端面上的隆起部自其中部开始延伸至其边缘处的翻边上,位于所述下底面上的隆起部自其中部开始延伸至其边缘处的翻边上;所述防撞梁本体左侧开设两个车牌安装孔,其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处向下折边形成的两个开口向上的通风槽,且该防撞梁本体上端面和前侧面连接处中部设置吸能腔,所述防撞梁本体内表面上设有多根横筋和竖筋相交形成的十字加强吸能筋,所述横筋和竖筋的橡胶处设有吸能柱。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通风槽由所述防撞梁本体上端面延伸至防撞梁本体前侧面,在所述通风槽的槽底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侧面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隆起部的横截面呈梯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撞梁本体与位于防撞梁本体四周边缘的翻边一体模压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后防撞梁上部设置通风槽,可以将位于汽车后轮后方的风排出,抑制涡流的产生,从而降低车辆行驶阻力,且本技术为一体式结构,力学性能稳定,且采用模压成型,工艺简单、结构稳定,本技术后防撞梁本体中上部设置吸能腔,在受力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实现吸能,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后防撞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汽车后防撞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汽车后防撞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代表的意义为:1、防撞梁本体,2、通风孔,3、车牌安装孔,4、通风槽,5、隆起部,6、安装孔,7、翻边,8、吸能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2和3,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1,所述防撞梁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薄壁结构,其横截面呈U形,该防撞梁本体1四周边缘均设有向外的翻边7,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上端面和下底面上均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布的隆起部5,所述隆起部5顶面中心处开设用于连接车体横梁的安装孔6,所述安装孔6内嵌设螺母嵌件;其中,位于所述上端面上的隆起部5自其中部开始延伸至其边缘处的翻边上,位于所述下底面上的隆起部自其中部开始延伸至其边缘处的翻边上;所述防撞梁本体左侧开设两个车牌安装孔,其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处向下折边形成的两个开口向上的通风槽,且该防撞梁本体上端面和前侧面连接处中部设置吸能腔,所述防撞梁本体内表面上设有多根横筋和竖筋相交形成的十字加强吸能筋,所述横筋和竖筋的橡胶处设有吸能柱。所述的隆起部的横截面呈梯形。所述的防撞梁本体与位于防撞梁本体1四周边缘的翻边7一体模压成型。所述的通风槽由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端面延伸至防撞梁本体1前侧面,在所述通风槽4的槽底设有通风孔2,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前侧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为一体成型的薄壁结构,其横截面呈U形,该防撞梁本体四周边缘均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端面和下底面上均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布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顶面中心处开设用于连接车体横梁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设螺母嵌件;其中,位于所述上端面上的隆起部自其中部开始延伸至其边缘处的翻边上,位于所述下底面上的隆起部自其中部开始延伸至其边缘处的翻边上;所述防撞梁本体左侧开设两个车牌安装孔,其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处向下折边形成的两个开口向上的通风槽,且该防撞梁本体上端面和前侧面连接处中部设置吸能腔,所述防撞梁本体内表面上设有多根横筋和竖筋相交形成的十字加强吸能筋,所述横筋和竖筋的橡胶处设有吸能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为一体成型的薄壁结构,其横截面呈U形,该防撞梁本体四周边缘均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端面和下底面上均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布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顶面中心处开设用于连接车体横梁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设螺母嵌件;其中,位于所述上端面上的隆起部自其中部开始延伸至其边缘处的翻边上,位于所述下底面上的隆起部自其中部开始延伸至其边缘处的翻边上;所述防撞梁本体左侧开设两个车牌安装孔,其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处向下折边形成的两个开口向上的通风槽,且该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鹏翔郝鹏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鹏翔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