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6865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该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包括顶盖、由后顶横梁加强板和后顶横梁内板焊接而成的空腔结构的后顶横梁总成、以及由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和后顶横梁上连接板贴合焊接而成的连接板总成,所述连接板总成与汽车的D柱连接;所述后顶横梁总成的两侧分别与连接板总成的两侧搭接并焊接在一起,所述顶盖的后端与后顶横梁总成焊接固定,所述后背门铰链安装板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贴合的位置为安装段,所述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在对应安装段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而形成叠板段,叠板段设有贯通的通孔,并利用穿过该通孔的螺栓将叠板段固定连接。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the rear hinges of a car

The purpose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back door hinge mounting structure, the back of the car door hinge moun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top cover, the top beam strengthening plate and cavity structure after the top rail plate welded together after top beam assembly, and installed by the back door hinge plate and the rear top beam connecting plate joint welding connection plate into the assembly, the connecting plate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automobile D column; both sides of the top beam overlap on both sides after the assembly of the assembly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respectively and welded together, the top cover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top beam assembly welding fixed, the back door hinge mounting plate and the back top beam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of fitting location for installation, the roof and rear top beam reinforcing plate, after the top rail plate and a back door hinge mounting plate, top beam connecting plate in the corresponding sec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by up to The stack section is formed in turn, and the slab section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through holes, and the laminate section is fixed with the bolts passing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主要针对配置电动尾门尤其是单驱式电动尾门的汽车。
技术介绍
电动尾门除了支持多种操控方式外,还具有智能防夹、高度记忆、紧急闭锁及自动门吸等功能,基于其操控便捷,实用性强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在C级豪车以及B级车辆上。目前,市面上电动尾门的产品大多分为单杆式与双杆式两种。单杆式成本较低,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由于左右两侧长时间受力不均,易出现铰链安装面变形、尾门变形、尾门四周配合间隙不均、铰链失效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尤其适用于配置电动尾门车型,该结构可以有效提升骨架侧铰链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进而降低铰链轴线偏转的风险以及由此造成的后背门与尾灯磕碰等售后问题发生的几率。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包括顶盖、由后顶横梁加强板和后顶横梁内板焊接而成的空腔结构的后顶横梁总成、以及由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和后顶横梁上连接板贴合焊接而成的连接板总成,所述连接板总成与汽车的D柱连接;所述后顶横梁总成的两侧分别与连接板总成的两侧搭接并焊接在一起,所述顶盖的后端与后顶横梁总成焊接固定,所述后背门铰链安装板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贴合的位置为安装段,所述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在对应安装段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而形成叠板段,叠板段设有贯通的通孔,并利用穿过该通孔的螺栓将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上述安装结构中,后背门铰链安装在侧围系统与顶盖系统的搭接处,且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延伸至铰链安装面内侧,避免与后顶横梁总成的搭接集中在铰链安装面外侧,使得零件搭接接头错落布置,避免了接头堆积的一刀切结构带来的工艺实施难度高、应力变形集中以及整车扭转模态低等问题。由于后背门铰链受力较大,因此后背门铰链安装板通过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四块板来共同支撑固定,局部得到加强,保证铰链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都满足设计要求。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在对应安装段两侧的位置处,相邻板之间均具有间隙,这样在安装段的两侧形成了若干个空腔结构,大大增强了整体的刚性。进一步地,车身骨架的刚度和强度是局部安装点刚度和强度达标的基础,车身骨架侧铰链安装点处刚度和强度的提升需立足于良好的车身骨架后部框架结构。为增强,车身骨架的刚度和强度,采取了如下措施:1、所述后顶横梁总成与汽车两侧的D柱、以及汽车后横梁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2、汽车的C柱、D柱、C柱与D柱的上连接梁、C柱与D柱的下连接梁连接而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且所述C柱与D柱的上连接梁、C柱与D柱的下连接梁均为空腔结构。上述环形结构及空腔结构的连接梁实现了传力路径结构优化及车身骨架刚度和强度的有效提升。进一步地,所述后背门铰链安装板的截面为“L”形,由于后背门铰链安装板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贴合焊接固定,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呈弯曲的“L”形,这样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得到稳定的支撑和固定,避免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在后背门铰链的作用力下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分离。进一步地,考虑铰链的调整量需求、制造过程中多孔配合易出现双眼皮问题以及安装螺母法兰面重合面大小对力矩衰减的影响,所述叠板段中的通孔中部的直径大于通孔上下两端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叠板段中的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均向上弯折而形成凸台结构,以提高铰链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可以有效提升骨架侧铰链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在配置电动尾门尤其是单驱式电动尾门的汽车上,能明显降低铰链轴线偏转的风险以及由此造成的后背门与尾灯磕碰等售后问题发生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身后部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骨架侧后背门铰链安装区域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去掉蒙皮后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5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2的B-B截面示意图。附图标示:1、顶盖;2、后顶横梁加强板;3、后顶横梁内板;4、后背门铰链安装板;5、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3、后顶横梁总成;45、连接板总成;6、D柱;7、后横梁;8、C柱;9、C柱与D柱的上连接梁;10、C柱与D柱的下连接梁;11、安装段;1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包括顶盖1、由后顶横梁加强板2和后顶横梁内板3焊接而成的空腔结构的后顶横梁总成23、以及由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和后顶横梁上连接板5贴合焊接而成的连接板总成45,所述连接板总成45与汽车的D柱连接。如图1所示,后顶横梁总成23与汽车两侧的D柱6、以及汽车后横梁7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汽车的C柱8、D柱6、C柱8与D柱6的上连接梁9、C柱8与D柱6的下连接梁10连接而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且所述C柱8与D柱6的上连接梁9、C柱8与D柱6的下连接梁10均为空腔结构,上述环形结构及空腔结构的连接梁实现了传力路径结构优化及车身骨架刚度和强度的有效提升,进而保证铰链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顶横梁总成23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连接板总成45的一端的前后两侧搭接并焊接在一起,顶盖1的后端与后顶横梁总成23焊接固定,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5贴合的位置为安装段11,安装段11大体呈水平状态;顶盖1、后顶横梁加强板2、后顶横梁内板3、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后顶横梁上连接板5在对应安装段11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而形成叠板段,叠板段设有贯通的通孔12,通孔12中部的直径大于通孔12上下两端的直径,具体由上至下依次为φ12mm、φ15mm、φ16mm、φ14mm、φ14mm,叠板段利用穿过该通孔12的螺栓将顶盖1、后顶横梁加强板2、后顶横梁内板3、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后顶横梁上连接板5固定连接。顶盖1、后顶横梁加强板2、后顶横梁内板3、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后顶横梁上连接板5在对应安装段11两侧的位置处,相邻板之间均具有间隙,这样在安装段11的两侧形成了若干个空腔结构,大大增强了整体的刚性。在本实施例中,为降低铰链安装过程中螺母紧固时各焊接分总成之间间隙引起的安装面变形风险以及零部件间的匹配难度,保证焊接和安装后的安装面质量,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的截面为“L”形,由于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5贴合焊接固定,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呈弯曲的“L”形,这样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得到稳定的支撑和固定,避免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在后背门铰链的作用力下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5分离。如图6所示,叠板段中的后顶横梁加强板2、后顶横梁内板3、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后顶横梁上连接板5均向上弯折而形成凸台结构,以提高铰链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为降低焊接因素引起的后背门铰链安装面处的变形扭曲风险,顶盖1、后顶横梁加强板2、后顶横梁内板3、后背门铰链安装板4、后顶横梁上连接板5这五个部件构成三个分总成(见图4),自上而下分别是顶盖1,后顶横梁加强板2和后顶横梁内板3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由后顶横梁加强板和后顶横梁内板焊接而成的空腔结构的后顶横梁总成、以及由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和后顶横梁上连接板贴合焊接而成的连接板总成,所述连接板总成与汽车的D柱连接;所述后顶横梁总成的两侧分别与连接板总成的两侧搭接并焊接在一起,所述顶盖的后端与后顶横梁总成焊接固定,所述后背门铰链安装板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贴合的位置为安装段,所述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在对应安装段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而形成叠板段,叠板段设有贯通的通孔,并利用穿过该通孔的螺栓将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由后顶横梁加强板和后顶横梁内板焊接而成的空腔结构的后顶横梁总成、以及由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和后顶横梁上连接板贴合焊接而成的连接板总成,所述连接板总成与汽车的D柱连接;所述后顶横梁总成的两侧分别与连接板总成的两侧搭接并焊接在一起,所述顶盖的后端与后顶横梁总成焊接固定,所述后背门铰链安装板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贴合的位置为安装段,所述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在对应安装段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叠放而形成叠板段,叠板段设有贯通的通孔,并利用穿过该通孔的螺栓将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内板、后背门铰链安装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在对应安装段两侧的位置处,相邻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花李广常利利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