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7632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趋避剂的组分包括木姜子,紫苏,艾蒿,野薄荷,鱼腥草和辣蓼,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趋避剂具有无毒、无残留、无污染、无抗药性、高选择性、原料来源广泛、易操作使用等优点,能用于有机茶园、出口基地茶小绿叶蝉防治,趋避效果明显。本发明专利技术茶小绿叶蝉植物源趋避剂除了可有效降低茶小绿叶蝉系数,还能对部分病菌有效,茶炭疽病、茶饼病发病系数明显降低,且能刺激茶叶生长。所含成分符合现行欧盟出口茶农残控制标准,降解速度快,对环境无污染、使用次数少等优点。可大大降低药剂使用量,降低劳动力及药剂成本,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压力。

A botanical tea leafhopper repell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otanical tea leafhopper repell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wherein the insectifuge group consists of Litsea, perilla, mugwort, Wild Mint, Herba Houttuyniae and LaLiao, insectifug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no toxicity, no residue, no pollution, no drug resistance high selectivity, wide source of raw materials, th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easy operation, can be used for organic tea and export base of tea leafhopper prevention, aversion effect. The invention of tea leafhopper botanical repellents in addition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efficient of tea leafhopper, also effective against bacteria, tea anthracnose, tea disease coefficient decreased obviously, and can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tea. The components ar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current EU control standards for export of tea farmers, which have the advantages of fast degradation,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fewer use times. It can greatly reduce the use of drugs, reduce labor and drug costs, and reduce the pressure of chemicals on the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小绿叶蝉(EmpoascapirisugaMatumura),半翅目,叶蝉科Cicadellidae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此虫一年发生8-12代左右,且世代交替。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多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豆类)、杂草和其他植物上越冬,在华南可以以各虫态越冬。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养,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芽梢停止生长,成虫也停止产卵,进入越冬期。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世代重叠十分严重。茶小绿叶蝉在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0月至11月上旬。成虫和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利其发生。成虫在茶园中多栖息在茶丛叶层,卵一般产在芽下第1~3节嫩梢组织中。每雌产卵量150一300粒(假眼小绿叶蝉为40-60粒)。若虫常栖息在嫩叶背面。目前比较有效的几种化学农药由于欧盟农残检测标准的提高都不能使用,包括藜芦碱等生物农药也有限量标准,需要谨慎使用。如果能够以植物源制成趋避剂,则用量少,效果好,省工省力,则是茶农之福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小绿叶蝉趋避剂不仅能在发生高峰期趋避小绿叶蝉,确保茶叶高产稳产,而且能减少农药投入,改善茶叶农残,促进茶树生长,修复和维持茶园生态平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小绿叶蝉趋避剂的制备方法,方法简单,原料易得,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茶小绿叶蝉趋避剂的应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包括: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为木姜子为干燥的木姜子枝叶和木姜子籽混合物;所述的紫苏为干燥全草;所述的艾蒿为干燥全草;所述的野薄荷为干燥全草;所述的鱼腥草为干燥茎叶;所述的辣蓼为干燥全草。以上所述的趋避剂,优选的:以上所述的趋避剂,优选的:以上所述的趋避剂,优选的: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一、将上述组分按比例粉碎,过80-100目筛,然后混合;二、将步骤一的混合物用乙醇浸提,其中浸提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110-200r/min,乙醇浓度为60%(体积比),料液比为1:1-4.5(体积比),浸提时间为24-48h,浸提温度为65-70℃;三、将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过滤;四、在90-110℃条件下将步骤三的滤液蒸馏;五、将步骤四的馏分进行湿热灭菌;即得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原液。一种茶小绿叶蝉趋避剂的应用,包括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趋避剂制备成用于茶小绿叶蝉的植物源趋避剂,或是与其他有效组分组合制备成药剂。以上所述的应用,具体的应用方法包括:使用时,在茶小绿叶蝉产卵高峰期前按原液300倍液,亩用药液量(300倍液的用量)30~60公斤自上往下均匀喷雾茶蓬。产卵高峰期前喷雾可驱散茶小绿叶蝉成虫,避免其在茶嫩茎产卵;促使茶小绿叶蝉逃离茶蓬,过6-9天后,再将趋避剂喷雾于茶园四周1-1.5米范围,阻止下一代茶小绿叶蝉进入茶园;以后常规使用在茶芽萌动前全园喷雾茶蓬一次,然后每代次茶小绿叶蝉孵化高峰期前喷雾茶园四周1-1.5米范围以阻止茶小绿叶蝉进入茶园。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茶小绿叶蝉杀虫剂存在对环境污染、伤害天敌和农药残留超标及长期使用产生抗性的缺点,且提供了一种茶小绿叶蝉趋避剂的制备方法。(2)本专利技术茶小绿叶蝉植物源趋避剂具有无毒、无残留、无污染、无抗药性、高选择性、原料来源广泛、易操作使用等优点,能用于有机茶园、出口基地茶小绿叶蝉防治,趋避效果明显。(3)本专利技术茶小绿叶蝉植物源趋避剂除了可有效降低茶小绿叶蝉系数,还能对部分病菌有效,茶炭疽病、茶饼病发病系数明显降低,且能刺激茶叶生长。(4)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与市售药剂和其他趋避剂相比,虫口系数下降快,持续期长,所含成分符合现行欧盟出口茶农残控制标准,降解速度快,对环境无污染、使用次数少等优点。可大大降低药剂使用量,降低劳动力及药剂成本,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压力。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所述试剂或材料,如未特别说明,均来源于商业渠道。实施例1: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所述的为木姜子为木姜子枝叶和木姜子籽混合物;所述的紫苏为干燥全草;所述的艾蒿为干燥全草;所述的野薄荷为干燥全草;所述的鱼腥草为干燥茎叶;所述的辣蓼为干燥全草。所述的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一、将上述组分按比例粉碎,过80目筛,然后混合;二、将步骤一的混合物用乙醇浸提,其中浸提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150r/min,乙醇浓度为60%(体积比),浸提时间为48h,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为1:4.5(体积比)。三、将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过滤;四、在110℃条件下将步骤三的滤液蒸馏;五、在120℃、0.01MPa条件下,将步骤四的馏分进行湿热灭菌15min;即得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原液,用于实施例4。实施例2: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包括: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用于实施例4。实施例3: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包括: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用于实施例4。实施例4:一种茶小绿叶蝉趋避剂的应用,(1)试验设计试验在湖北省利川市清水村出口茶种植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群体种。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A:施入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所述配方制得的的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原液的300倍液,300倍液的用量为30kg/亩;处理B:施入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所述配方制得的的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原液的300倍液,300倍液的用量为30kg/亩;处理C:施入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3所述配方制得的的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原液的300倍液,300倍液的用量为30kg/亩;处理D:对比例,施入市售清源保(0.6%苦参碱)的400倍液,400倍液用量为75g/亩。处理E: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处理为10m茶行。A、B、C三处理各于茶小绿叶蝉产卵高峰前,即4月20日施药一次,4月27日用趋避剂喷雾于茶园四周1-1.5米范围,喷施一次,5月4日再用趋避剂喷雾于茶园四周1-1.5米范围一次;清源保(0.6%苦参碱,处理D)施药日期与A处理、B处理、C处理施药日期同步。施药前以拍网法采集数据,所有数据采集均参考相关国标方法进行。表1小绿叶蝉趋避剂药效试验注:1、表中所列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2、拍网计算方法:每小区拍打5网(约5–10米茶行)。戴手套拍茶蓬3下(拍网时以纱网承接,注意网口与蓬面平行靠紧,网体垂下伸展)为一网;前行一步再拍为第二网;到5网时将网拿出左右扫两下,使拍到的虫体堕入网底,捏紧网中部,分次取出网内虫统计(以防逃逸),分成、若虫数记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包括:组分       重量份木姜子     2‑4紫苏       2‑4艾蒿       2‑3野薄荷     1‑2鱼腥草     2‑4辣蓼       0.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源茶小绿叶蝉趋避剂,包括:组分重量份木姜子2-4紫苏2-4艾蒿2-3野薄荷1-2鱼腥草2-4辣蓼0.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趋避剂,其特征在于:组分重量份木姜子2紫苏4艾蒿2野薄荷2鱼腥草2辣蓼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趋避剂,其特征在于:组分重量份木姜子3紫苏3艾蒿2.5野薄荷1.5鱼腥草3辣蓼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趋避剂,其特征在于:组分重量份木姜子3紫苏3艾蒿2.5野薄荷1.5鱼腥草3辣蓼1。5.权利要求1所述的趋避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庆波匡胜胡兴明何远武何远军李林张春蓓李大为吴维权韩小荣唐前勇安哲李辉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安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