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6029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一侧连通外部的电源接口和风扇,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高压电子元件、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片,所有所述散热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与所述高压电子元件分别设置在散热片的两侧,所述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设置在散热片的一侧,所述高压电子元件设置在散热片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将高压电子元件等高尺寸元件和发热量最大的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分隔在散热片两侧,使高尺寸元件与发热量大的元件分隔设置,降低了高尺寸元件造成的风阻,使发热量大的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降温更快。

Power supply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wer supply device comprises a housing, a power supply interface and set in one side of the housing is communicated with an external fan, arranged in the outer shell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and synchronous rectifier fins, also includes at least one heat sink, all the fins are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transformer and synchronous rectifier fins and the high-voltage electronic component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heat sink, wherein the transformer and the synchronous rectifier fin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heat sink, the high-voltage electronic element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eat sink.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high voltage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high dimensional element and heat transformer maximum and synchronous rectifier fins separ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heat sink, the high dimensional element and a large amount of heat components separated, reduce the size of components caused by high resistance to heat and transformer synchronous rectifier radiator cooling fa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散热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APW3+-1600W电源体积小,功率密度大,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但是长时间运行,售后反应很多电源输入端高压部分电子元件炸毁,原因是通过风扇窗口进入电源内部的导电灰尘引起高压电子元件短路,不良率升高。APW3+-1600W电源体积小,采用一款4028风扇散热,此款风扇功率大转速快,同时噪音也高。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源装置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源装置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如图1和2所示,APW3+-1600W电源包括外壳11、AC座12、风扇13、高压电子元件14、变压器15、同步整流散热片16和散热片17。风扇13装在电源面板正中央,中间有散热片17,散热片17将高压电子元件14隔成了上下两部分,变压器1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16设置在远离风扇13的位置,如此布局,电源长时间运行,由风扇口进入电源内部的导电灰尘覆盖到PCB面板上,长时间累积,极易使电路短路,造成电源损坏。图3为现有技术中电源装置的外部左视图。如图3所示,APW3+-1600W电源包括外壳11、AC座12和风扇13,使用风扇13尺寸为40*40*28mm(长*宽*厚),安装在中间位置,AC座12安装在左端位置,外壳11的高度为40mm,与风扇13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电源散热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元件短路问题的电源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一侧连通外部的电源接口和风扇,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高压电子元件、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片,所有所述散热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与所述高压电子元件分别设置在散热片的两侧,所述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设置在散热片的一侧,所述高压电子元件设置在散热片的另一侧。基于上述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包括至少两个散热片,所有所述散热片顺序连接形成一个间隔,所述间隔将外壳内部分割成高尺寸区域和低尺寸区域;所述高压电子元件设置在高尺寸区域;所述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设置在低尺寸区域。基于上述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设置在对应低尺寸区域的外壳侧壁上。基于上述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内设有风道。基于上述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采用直流风扇。基于上述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风扇具体为6025直流风扇。基于上述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子元件包括高压电路元件和高尺寸元件。基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将高压电子元件等高尺寸元件和发热量最大的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分隔在散热片两侧,使高尺寸元件与发热量大的元件分隔设置,降低了高尺寸元件造成的风阻,使发热量大的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降温更快。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源装置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源装置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电源装置的外部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源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源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电源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外部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图4为本技术电源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装置包括:外壳41,设置在外壳41一侧连通外部的电源接口42和风扇43,设置在外壳41内部的高压电子元件44、变压器4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46;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片47,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散热片47,所有散热片47设置在外壳41内,变压器4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46与高压电子元件44分别设置在散热片47的两侧,变压器4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46设置在散热片47的一侧,高压电子元件44设置在散热片47的另一侧。基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将高压电子元件等高尺寸元件和发热量最大的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分隔在散热片两侧,使高尺寸元件与发热量大的元件分隔设置,降低了高尺寸元件造成的风阻,使发热量大的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降温更快。图5为本技术电源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在该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两个散热片47顺序连接形成一个间隔,间隔将外壳41内部分割成高尺寸区域和低尺寸区域;高压电子元件44设置在高尺寸区域;变压器4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46设置在低尺寸区域。由两个散热片47构成的间隔使低尺寸区域内内形成一个独立风道,低尺寸区域内的风阻小,如此布局,高尺寸区域内的风量很小,接近没有风,因此高尺寸区域内由风携带的灰尘也少,减小了长时间运行带来短路的风险和电源长时间运行积累导电灰尘引起电源损坏的可能性。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变压器4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46的发热量最大,本实施例将变压器4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46设置在由散热片47形成的独立风道内,降低了这两部分的温升,使得电源效率大大提高。图6为本技术电源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外部左视图。由图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风扇43设置在对应低尺寸区域的外壳41侧壁上。因此,本实施例中风扇43直吹方向直接对准变压器4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46等发热量大的元件,在低尺寸独立风道内,直接对其进行降温,由于低尺寸区域中不存在高尺寸的元件对风进行遮挡,并且由于元件分布的原因,使得变压器4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46与风扇43距离更近,因此,风扇43对变压器45和同步整流散热片46的降温效果更佳。本实施例中变压器45相对现有技术电源中的变压器高度有所增加,并且在变压器45内部增加风道,使得风扇43发出的风能通过主变压器45的风道,对同步整流散热片46进行散热,而且主变压器45内部的热量也同时被带走。在电源装置中,高压电子元件44包括高压电路元件和高尺寸元件。由于高尺寸元件会增加风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高压电路元件和高尺寸元件与发热量大的元件分隔开,使发热量大的元件能最快降温,并且分隔以后高压电子元件不与风扇窗口连通,不会出现通过风扇窗口进入电源内部的导电灰尘引起高压电子元件短路的现象发生,降低了不良率。本实施例中,对风扇43的转速要求降低,无需大功率、高寿命的风扇。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选择6025直流风扇就能达到散热效果,风扇选择6025低转速风扇同样能够满足散热需求,由于上述结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一侧连通外部的电源接口和风扇,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高压电子元件、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片,所有所述散热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与所述高压电子元件分别设置在散热片的两侧,所述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设置在散热片的一侧,所述高压电子元件设置在散热片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一侧连通外部的电源接口和风扇,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高压电子元件、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片,所有所述散热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与所述高压电子元件分别设置在散热片的两侧,所述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散热片设置在散热片的一侧,所述高压电子元件设置在散热片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至少两个散热片,所有所述散热片顺序连接形成一个间隔,所述间隔将外壳内部分割成高尺寸区域和低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宝陈娜王含愈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