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群专利>正文

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537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包括气体分析仪本体,所述气体分析仪本体的正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凹槽的内腔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竖杆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腔,所述竖杆的正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远离竖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背带远离竖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扣相适配的第二卡扣,所述竖杆的表面且位于第一背带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代了用手搬运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方式,大大减轻了使用者的疲劳感,使得对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携带更加轻松和方便。

Portable infrared gas analyz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infrared gas analyzer, including gas analyzer body, is the surface of the gas analyz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groove cavity of the top and bottom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the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vertical rod, the vertical rod at the top and bottom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lider. The cavity of the slide away from the vertical rod end extends to the chute of the positive surface of the vertical rod from top to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trap and second straps, wherein one end of the strap from the first vertical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uckle, the second strap end away from the vertical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uckle matched with the second buckle, the vertical rod surface and a threaded hole opening is located above the first strap. The utility model takes the place of the way of handling infrared gas analyzer by hand, greatly relieves the fatigue feeling of users, and makes the carrying of infrared gas analyzer easier and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本技术涉及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具体为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技术介绍
大多数气体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光谱都在红外波段,当入射红外辐射的频率与分子的振动转动特征频率相同时,红外辐射就会被气体分子所吸收,引起辐射强度的衰减,利用这种气体分子对红外辐射吸收的原理而制成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以及能连续测定等特点。现有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外壳上没有夹持机构,人们只能通过双手对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进行搬运携带,长时间会使人们感到疲劳,不便于人们的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具备便于携带的优点,解决了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不便于携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包括气体分析仪本体,所述气体分析仪本体的正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凹槽的内腔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竖杆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腔,所述竖杆的正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远离竖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背带远离竖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扣相适配的第二卡扣,所述竖杆的表面且位于第一背带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延伸至凹槽的内腔,所述气体分析仪本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孔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通孔的内腔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顶部延伸至通孔的外部,所述插杆的底部贯穿滑槽并延伸至凹槽的内腔,所述插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插杆位于通孔内腔的一端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方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远离弹簧的一端延伸至卡槽的内腔与卡槽的内壁接触。优选的,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腔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远离滑块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接触。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位于凹槽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手轮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凹槽的外部。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优选的,所述横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便于竖杆的横向滑动,方便调节两个竖杆之间的距离,通过螺纹孔和螺纹杆的配合方便对竖杆进行固定,通过第一背带、第二背带、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进行配合,可以将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背在人的背部,并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进行固定,通过通孔、卡槽、插杆和横杆的配合方便使用者用手提着气体分析仪本体对其进行携带,取代了用手搬运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方式,大大减轻了使用者的疲劳感,使得对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携带更加轻松和方便。2、本技术通过滚轮的设置减小了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竖杆的横向滑动,弹簧的设置能够对卡杆施加一个力,促使卡杆卡进卡槽的内腔,从而能够对插杆进行简单的固定,使用时可以将插杆进行固定和收缩,更加便于人们对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使用,手轮的设置方便使用者用手转动手轮带动螺纹杆旋转,防滑垫的设置能够增大横杆表面的摩擦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B-B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卡接示意图。图中:1气体分析仪本体、2凹槽、3滑槽、4竖杆、5滑块、6第一背带、7第二背带、8第一卡扣、9第二卡扣、10螺纹孔、11螺纹杆、12通孔、13卡槽、14插杆、15横杆、16方槽、17弹簧、18卡杆、19滚轮、20手轮、21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包括气体分析仪本体1,气体分析仪本体1的正表面开设有凹槽2,凹槽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3,凹槽2的内腔设置有竖杆4,竖杆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滑块5远离竖杆4的一端延伸至滑槽3的内腔,滑块5位于滑槽3内腔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19,滚轮19远离滑块5的一侧与滑槽3的内壁接触,通过滚轮19的设置减小了滑块5与滑槽3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竖杆4的横向滑动,竖杆4的正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背带6和第二背带7,第一背带6远离竖杆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扣8,第二背带7远离竖杆4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扣8相适配的第二卡扣9,竖杆4的表面且位于第一背带6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10,螺纹孔10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两端均延伸至凹槽2的内腔,螺纹杆11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螺纹孔10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螺纹杆11位于凹槽2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20,手轮20远离螺纹杆11的一端延伸至凹槽2的外部,手轮20的设置方便使用者用手转动手轮20带动螺纹杆11旋转,气体分析仪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数量为两个,通孔12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3,通孔12的内腔设置有插杆14,插杆14的顶部延伸至通孔12的外部,插杆14的底部贯穿滑槽3并延伸至凹槽2的内腔,插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15,横杆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垫21,防滑垫21的设置能够增大横杆15表面的摩擦力,插杆14位于通孔12内腔的一端开设有方槽16,方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远离方槽16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杆18,卡杆18远离弹簧17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3的内腔与卡槽13的内壁接触,弹簧17的设置能够对卡杆18施加一个力,促使卡杆18卡进卡槽13的内腔,从而能够对插杆14进行简单的固定,使用时可以将插杆14进行固定和收缩,更加便于人们对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使用,通过滑槽3和滑块5的配合便于竖杆4的横向滑动,方便调节两个竖杆4之间的距离,通过螺纹孔10和螺纹杆11的配合方便对竖杆4进行固定,通过第一背带6、第二背带7、第一卡扣8和第二卡扣9进行配合,可以将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背在人的背部,并通过第一卡扣8和第二卡扣9进行固定,通过通孔12、卡槽13、插杆14和横杆15的配合方便使用者用手提着气体分析仪本体1对其进行携带,取代了用手搬运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方式,大大减轻了使用者的疲劳感,使得对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携带更加轻松和方便。使用时,调节两个竖杆4之间的距离,旋转螺纹杆11,通过螺纹孔10和螺纹杆11的配合对竖杆4进行固定,将气体分析仪本体1背在身体的背部,通过第一卡扣8和第二卡扣9进行固定,并对气体分析仪本体1进行携带,也可以用手提着横杆15对气体分析仪本体1进行携带。综上所述:该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通过凹槽2、滑槽3、竖杆4、滑块5、第一背带6、第二背带7、第一卡扣8、第二卡扣9、螺纹孔10、螺纹杆11、通孔12、卡槽13、插杆14和横杆15的配合,解决了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技术保护点】
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包括气体分析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析仪本体(1)的正表面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3),所述凹槽(2)的内腔设置有竖杆(4),所述竖杆(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远离竖杆(4)的一端延伸至滑槽(3)的内腔,所述竖杆(4)的正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背带(6)和第二背带(7),所述第一背带(6)远离竖杆(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扣(8),所述第二背带(7)远离竖杆(4)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扣(8)相适配的第二卡扣(9),所述竖杆(4)的表面且位于第一背带(6)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螺纹孔(10)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两端均延伸至凹槽(2)的内腔,所述气体分析仪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孔(12)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3),所述通孔(12)的内腔设置有插杆(14),所述插杆(14)的顶部延伸至通孔(12)的外部,所述插杆(14)的底部贯穿滑槽(3)并延伸至凹槽(2)的内腔,所述插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15),所述插杆(14)位于通孔(12)内腔的一端开设有方槽(16),所述方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远离方槽(16)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杆(18),所述卡杆(18)远离弹簧(17)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3)的内腔与卡槽(13)的内壁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包括气体分析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析仪本体(1)的正表面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3),所述凹槽(2)的内腔设置有竖杆(4),所述竖杆(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远离竖杆(4)的一端延伸至滑槽(3)的内腔,所述竖杆(4)的正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背带(6)和第二背带(7),所述第一背带(6)远离竖杆(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扣(8),所述第二背带(7)远离竖杆(4)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扣(8)相适配的第二卡扣(9),所述竖杆(4)的表面且位于第一背带(6)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螺纹孔(10)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两端均延伸至凹槽(2)的内腔,所述气体分析仪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孔(12)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3),所述通孔(12)的内腔设置有插杆(14),所述插杆(14)的顶部延伸至通孔(12)的外部,所述插杆(14)的底部贯穿滑槽(3)并延伸至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群钱松英
申请(专利权)人:魏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