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37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从光源入射光于其中;光转换元件,位于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光转换元件上,其中在导光板中设置有多个具有直径范围是90μm到300μm的散射部件。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play device. The display device includes a light source; the light guide plate, in which the incident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light conversion element, is located on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display panel, located in the light conversion element, in which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aving a diameter range is 90 m to 300 m scattering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80068353.4、专利技术名称为“显示装置”、申请日为2012年11月23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和具有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最近,诸如LCD(液晶显示)、PDA(等离子显示面板)或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平板显示装置已经取代传统的CRTs(阴极射线管)快速发展。它们之中,LCD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衬底的液晶显示面板、彩色滤色镜衬底和在薄膜晶体管衬底和彩色滤色镜衬底之间注入的液晶。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是非自发光装置,在薄膜晶体管衬底下方设置有背光单元来提供光。根据液晶的排列状态来调整自背光单元发射的光的透射率。根据光源的位置,将背光单元分为侧光类型背光单元和直光类型背光单元。根据侧光类型背光单元,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随着LCD的尺寸变大,直光类型背光单元得以发展。根据直光类型背光单元,位于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至少有一个光源以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个区域上提供光。当与侧光类型背光单元相比较时,直光类型背光单元能够利用大量的光源使得能够实现高亮度。相比之下,为了保证亮度均匀,直光类型背光单元必须具有比侧光背光单元的厚度更大的厚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多个量子点的能够将蓝光转换为红光或绿光的量子点条被放置在发射蓝光的蓝色LED前方。因此,当蓝光照射到量子点条上时,通过分布在量子点条中的量子点,蓝光、红光和绿光彼此混合,并且混合光入射到导光板中,使得白光得以产生。如果通过使用量子点条将白光提供给导光板,可以实现高色彩再现。背光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产生蓝光的蓝色LED一侧的FPCB(柔性印刷电路板)来给LED提供信号和电,还包括在FPCB的底面下方形成的接合元件。当从蓝色LED发射出蓝光时,使用通过量子点条提供给导光板的白光而能够显示各种图像的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在韩国未审查专利号No.10-2011-0068110中公开了利用量子点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实施例提供一种呈现改进的亮度的显示装置。技术方案根据实施例,提供有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从光源入射光于其中;光转换元件,位于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光转换元件上,其中在导光板中设置有多个具有直径范围是90μm到300μm的散射部件。根据实施例,提供有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光源,位于导光板一侧;光转换片,位于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光转换片上,其中导光板包括具有直径范围是90μm到300μm的散射部件。技术效果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光转换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并且散射部件具有范围是90μm到300μm的大直径。在这种情形下,光转换元件包括光转换粒子。光转换粒子能够在转换入射光波长的同时,随机地改变光路径。也就是说,光转换粒子能够执行散射功能。因此,即使散射部件具有大直径,由于光转换元件具有散射功能,使得亮度均匀性不会降低。所以,散射部件具有大直径能够提高亮度。结果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呈现提高的亮度而不降低亮度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的立体拆分图;图2是示出导光板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导光板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7的线B-B’的截面图;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转换片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9的线C-C’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当衬底、框架、片、层或者图案被指为在另一衬底、另一框架、另一片、另一层或者另一图案的“上面”或者“下方”时,将要被理解为“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在另一个衬底、框架、片、层或者图案上,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参照附图描述每个元件这样的位置。出于方便或者清楚的目的,附图所示每个元件的厚度和尺寸可以被夸大、省略或者示意性地画出。另外,元件的尺寸不完全反映真实尺寸。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的立体拆分图。图2是示出导光板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导光板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导光板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导光板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导光板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7的线B-B’的截面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转换片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9的线C-C’的截面图。参照图1到图10,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单元10和液晶面板20。背光单元10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30。背光单元10用作面光源,使得光能够被均匀地提供给液晶面板20的底面。背光单元10布置在液晶面板20的下方。背光单元10包括底盖100、反射片300、光源,例如多个发光二极管400、印刷电路板401、导光板200以及多个光学片500。底盖100的上部是开口的。底盖100中收纳有导光板200、发光二极管400、印刷电路板401、反射片300以及光学片500。反射片201布置在导光板200下方。更详细地,反射片300布置在导光板200与底盖100的底面之间。当光从导光板200的底面向下输出时,反射片300向上反射光。发光二极管400用作用于产生光的光源。发光二极管400布置在导光板200的一侧。从发光二极管400产生的光通过导光板200的该侧入射到导光板200。发光二极管400可以包括产生蓝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或者产生紫外线的UV发光二极管。详细地,发光二极管400可以发射具有波长范围大约430nm到大约470nm的蓝光或者具有波长范围大约300nm到大约400nm的紫外线。发光二极管40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01上。发光二极管400可布置在印刷电路板401下方。通过接收通过印刷电路板401的驱动信号来驱动发光二极管400。印刷电路板401被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400。在印刷电路板401上可以安装发光二极管400。印刷电路板401布置在底盖100中。导光板200布置在底盖100中。导光板200布置在反射片100上。导光板200通过反射、折射和散射光而向上提供接收自发光二极管300的光。导光板200布置在液晶面板200下方。导光板200布置在反射片300上。导光板200具有板状。导光板200是透明的。例如,用于导光板200的材料可以包括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环己酯或苯酯形成的丙烯酸类树脂。例如,导引件210可以包括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等聚合物。导光板200可以包括玻璃。详细地,用于导光板200的玻璃可以包括氧化硅(SiO2)、氧化钛(TiO2)、氢氧化铝(Al(OH)3)或氧化锌(ZnO)。导光板200可以具有范围是大约0.5mm到大约1.5mm的厚度。如图2到图4所示,导光板200上形成有多个散射部件210。也就是说,散射部件210形成在导光板20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散射部件210可以改变入射光的路径。也就是说,散射部件210可以用作用于改变入射光路径的光路径改变部件。详细地,散射部件210可以散射入射光。更详细地,散射部件210可以向上散射入射光。在导光板200的顶面上,散射部件210配置散光图案。散射部件210可以布置在导光板200的顶面上。散射部件210可以包括在导光板200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具有上表面、底表面和侧表面;光源,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并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边以将光发射到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中;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上;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下;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光转换元件上;以及多个下散射部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下,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上表面面向所述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元件与所述反射片之间,其中,所述下散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表面与所述反射片之间,其中,所述光转换元件包括:下衬底;光转换层,位于所述下衬底上;以及上衬底,位于所述光转换层上,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宿主层;以及多个量子点,散布在所述宿主层中,其中每个所述下散射部件包括多个珠子和接收珠子的树脂,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所述下散射部件的直径不同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08 KR 10-2011-0131365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具有上表面、底表面和侧表面;光源,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并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边以将光发射到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中;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上;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下;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光转换元件上;以及多个下散射部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下,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上表面面向所述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元件与所述反射片之间,其中,所述下散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表面与所述反射片之间,其中,所述光转换元件包括:下衬底;光转换层,位于所述下衬底上;以及上衬底,位于所述光转换层上,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宿主层;以及多个量子点,散布在所述宿主层中,其中每个所述下散射部件包括多个珠子和接收珠子的树脂,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所述下散射部件的直径不同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随着所述下散射部件远离所述光源,所述导光板的一个区域处的所述下散射部件的所述直径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珠子与每个所述下散射部件的所述树脂直接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散射部件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表面直接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散射部件彼此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光惠朴性奎吴贞泽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