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04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驱动装置,齿顶彼此不接触就能够在任意的齿的啮合位置进行组装。该齿轮驱动装置构成为具有:第一齿轮(10);以及第二齿轮(20),其与第一齿轮(10)啮合,从而进行扭矩传递,第一齿轮(10)或者第二齿轮(20)的至少一方是扇型齿轮,第一齿轮(10)以及第二齿轮(20)相互具有组装时的齿轮旋转方向的引导部(12)、(22)。

Gear driv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ear driving device, which can be assembled at any meshing position of any tooth without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The gear drive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gear (10); and second (20), the gear and the first gear meshing, and (10) torque, first gear gear (10) or second (20) at least one fan gear, first gear (10) and two gear (20) with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gear assembly the guide portion (12), (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提出了一种齿轮驱动装置,在需要将第二齿轮相对于第一齿轮的啮合位置定位于规定的相位之后进行组装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定位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齿轮驱动装置通过在背壳的第一轴以及第二轴的侧方平行地立设夹具,将该夹具插通于定位孔等并按顺序将各齿轮安装于(轴支承于)第一轴以及第二轴等,从而能够以背壳为基准,对各齿轮的旋转位置(相位、啮合位置)进行定位。即,由于能够与使第一轴、第二轴插通各齿轮的作业同时进行夹具的插入,所以能够同时执行组装作业和定位作业,从而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提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3452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齿轮驱动装置中,需要在按顺序组装各齿轮时将夹具插通于定位孔等,并且需要在组装之后将夹具从定位孔拔出的工序。另外,由于在各齿轮与其他齿轮之间没有相互的定位机构,所以存在可能在组装时各齿轮的齿顶彼此接触,发生齿的刮削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顶彼此不接触就能够在任意齿的啮合位置进行组装的齿轮驱动装置。[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齿轮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其与上述第一齿轮啮合,并且进行扭矩传递,上述第一齿轮或者上述第二齿轮的至少一方是扇型齿轮,上述第一齿轮以及上述第二齿轮彼此具有组装时的齿轮旋转方向的引导部。[2]根据上述[1]所述的齿轮驱动装置,优选,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与上述第一齿轮或者上述第二齿轮的齿部(齿轮的凸起部分)分别设置。[3]另外,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齿轮驱动装置,优选,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在齿宽的方向上在远离上述齿部的位置抵接。[4]另外,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驱动装置,优选,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的至少一方形成为比齿顶突出。[5]另外,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驱动装置,优选,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具有在上述组装之后决定上述第一齿轮或者上述第二齿轮的上述齿轮旋转方向的初始位置的定位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齿顶彼此不接触就能够在任意的齿的啮合位置进行组装的齿轮驱动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简要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齿轮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驱动装置时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分别设置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引导部的位置的立体图。图4中,(a)~(c)是按顺序示出组装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工序的组装工序图。附图标记说明:1…齿轮驱动装置;10…第一齿轮;10a…齿部;10b…齿顶;11…孔部;12…第一引导部;13…弹簧卡止部;14…凸起部;20…第二齿轮;20a…齿部;21…孔部;22…第二引导部;23…驱动销;30…安装基座;30a…板面;31…切口部;40…扭簧;41…线圈部;42、43…臂部;50…马达;51…马达轴;60…块部件;61…卡止部;62…孔部;63…脚部;70…中心轴;80、81…螺丝;d1…节圆直径;d2…节圆直径;PC1…节圆;PC2…节圆;W1…齿宽;W2…齿宽。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简要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从齿轮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驱动装置时的主视图。以下,基于这些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齿轮驱动装置1的整体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驱动装置1简要构成为具有:第一齿轮10;以及第二齿轮20,其与第一齿轮10啮合,从而进行扭矩传递,第一齿轮10或者第二齿轮20的至少一方是扇型齿轮,第一齿轮10以及第二齿轮20彼此具有组装时的齿轮旋转方向的引导部12、22。(第一齿轮10)如图1、图2所示,第一齿轮10是直齿轮,例如是由POM(聚甲醛、聚缩醛)等树脂制成的。如图2所示,第一齿轮10形成为仅在节圆PC1的周上的规定范围内具有齿部(齿的凸起部分)10a的扇型齿轮。第一齿轮10的旋转中心被设为安装孔部11,并安装于马达50的马达轴51。安装孔部11与和它嵌合的马达轴51不能相对旋转地一体形成。由此,第一齿轮10通过马达50的旋转被旋转驱动。(第二齿轮20)如图1、图2所示,第二齿轮20是直齿轮,例如是由POM(聚甲醛,聚缩醛)等树脂制成的。如图2所示,第二齿轮20形成为在节圆PC2的周上的规定范围内具有齿部(齿的凸起部分)20a的扇型齿轮。第二齿轮20的旋转中心被设为安装孔部21,并安装于从安装基座30立设的中心轴70。安装孔部21与中心轴70能够旋转地嵌合。由此,第二齿轮20能够以安装孔部21(中心轴70)为中心进行旋转。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20通过相同的模块形成齿部,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20的中心轴的间隔如图2所示,大致设定为d1/2(节圆直径d1的1/2)与d2/2(节圆直径d2的1/2)的和。由此,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20如图1、图2所示,双方的齿部啮合,从而能够进行扭矩传递。由第一齿轮10驱动的第二齿轮20能够借助设置于第二齿轮20的驱动销23对驱动对象物进行驱动。(引导部)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20是扇型齿轮,所以需要在旋转方向上通过特定的齿彼此组合从而进行组装。因此,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20分别具备第一引导部12、第二引导部22作为用于组装时的齿轮旋转方向上的对位的引导部。这里,图3是示出分别设置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引导部(第一引导部12、第二引导部22)的位置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设置于第一齿轮10的第一引导部12与第一齿轮10的齿部10a分别设置。另外,同样地,设置于第二齿轮20的第二引导部22与第二齿轮20的齿部20a分别设置。如上所述的第一引导部12如图3所示,在齿宽W1的方向上,形成于远离齿部10a的位置。同样地,第二引导部22如图3所示,在齿宽W2的方向上,形成于远离齿部20a的位置。因此,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20在组装时,第一引导部12与第二引导部22在远离各自的齿部10a、20a的位置抵接。另外,如图2、3所示,第一引导部12形成为比第一齿轮10的齿顶10b突出。由此,在组装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20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齿顶彼此的接触。(安装基座30)如图1、图2所示,安装基座30是经由马达50、中心轴70等来支承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20、并用于使齿轮驱动装置1单元化的作为基座的部件。例如,利用不锈钢、处理钢板等通过冲压加工形成。(扭簧40)如图1、图2所示,扭簧40是在第一齿轮10的凸起部14安装线圈部41从而对第一齿轮10施加规定的旋转方向(A方向)的作用力的部件。扭簧40由弹簧钢、弹簧用不锈钢等形成,且具有从线圈部41的两端伸出的臂部42、43。如图1所示,扭簧40的一个臂部42卡止于固定于安装基座30的块部件60的卡止部61。另一个臂部43卡止于作为第一齿轮10的一部分的弹簧卡止部13。由此,第一齿轮10被朝向A方向旋转施力。(马达50)如图1、图2所示,马达50在将马达轴51向第一齿轮10侧伸出的状态下,通过螺丝80、81固定于安装基座30。马达50能够使用DC刷马达、DC无刷马达等各种马达。(块部件60)如图1所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齿轮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且进行扭矩传递,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中的至少一方是扇型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彼此具有组装时的齿轮旋转方向的引导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3 JP 2016-0583781.一种齿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且进行扭矩传递,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中的至少一方是扇型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彼此具有组装时的齿轮旋转方向的引导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与所述第一齿轮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勇辉石垣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