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文萍专利>正文

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4673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包含引流管、气管与封闭式废液瓶,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用于吸取废液,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采用本装置开启负压装置通过所述气管使所述废液瓶内形成负压,然后采用所述引流管吸取培养皿中的废液进入所述废液瓶,在负压装置开启的过程中,可以持续进行废液转移,移液速度快,效率高,废液吸取彻底,效果良好,防止移液过程中废液飞沫乱溅,移液时无需来回移动进行操作,减少操作者手在超净台内的活动频率,有效防止污染,节省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移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负压移液装置。
技术介绍
超净台是一种供单人操作的通用型局部净化设备,它可造就局部高清洁度空气环境,常用于细胞培养。在细胞培养实验中,移除废液为必备操作,在超净台内,通过手持移液管变换位置,在目视下排空废液至废液瓶,并且要避免移液管接触污物导致管道污染或废液溅出。但现有技术采用移液管吸取废液后在目视下排除废液此过程却费时费力,同时,手在超净台内频繁的移动干扰气流方向也是污染增加的危险因素。在保持动作轻柔情况下,从移液管离开培养用具至排空10ml移液管、再至返回培养皿期间的时间大约在10s/次,手在超净台内来回移动各一次;若加上吸液时谨慎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吸尽一皿含有10ml培养基的培养皿,耗时接近20s,若培养基大于移液器一次移除量,耗时将更多,手摆动次数更多。以10皿细胞,10ml/皿计算,共耗时200s;若换液对象为12孔板/24孔板/96孔板等,耗时将在此基础上明显增加,同时伴随了手在超净台内的频繁移动,污染几率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采用移液管移除废液效率低下、操作麻烦、容易造成污染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减少换液工作量,缩短换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污染几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包含引流管、气管与封闭式废液瓶,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用于吸取废液,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包含引流管、气管与封闭式废液瓶,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用于吸取废液,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开启负压装置通过所述气管使所述废液瓶内形成负压,然后采用所述引流管吸取培养皿中的废液进入所述废液瓶,在负压装置开启的过程中,可以持续进行废液转移,移液速度快,效率高,废液吸取彻底,效果良好,防止移液过程中废液飞沫乱溅,移液时无需来回移动进行操作,减少操作者手在超净台内的活动频率,有效防止污染,节省操作时间。优选的,所述废液瓶的瓶口设有瓶塞,所述引流管和气管穿过所述瓶塞连通所述废液瓶。所述引流管和气管穿过所述瓶塞连通所述废液瓶,连接更方便,所述废液瓶可以拆卸更换,更加实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瓶塞与废液瓶螺纹连接。所述瓶塞与废液瓶采用螺纹接口连接,密封性更好。优选的,所述引流管连接所述废液瓶一端的端部低于所述气管连接所述废液瓶一端的端部。采用上述设置方式,便于一次性收集更多废液。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夹持部件。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夹持部件,便于操作。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距离所述引流管用于吸取废液的一端端部10cm-20c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为扣合式手持柄。所述夹持部件距离所述引流管用于吸取废液的一端端部10cm-20cm。即所述夹持部件的中心距离所述引流管用于吸取废液的一端端部10cm-20cm,便于控制吸引端,所述夹持部件为扣合式手持柄,便于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安装位置的调节,同时扣压紧密,在操作中避免移位。优选的,所述引流管用于吸取废液的一端端部连接有转换头。由于培养皿的大小、数量有差异,每次需要吸取的废液量也不相同,所述引流管用于吸取废液的一端端部连接有转换头,便于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调节枪尖,以适合不同规格培养皿的移液操作。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与气管均为医用硅胶材质软管。优选的,所述负压装置设有调节开关与过滤器。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开启负压装置通过所述气管使所述废液瓶内形成负压,然后采用所述引流管吸取培养皿中的废液进入所述废液瓶,在负压装置开启的过程中,可以持续进行废液转移,移液速度快,效率高,废液吸取彻底,效果良好,防止移液过程中废液飞沫乱溅,移液时无需来回移动进行操作,减少操作者手在超净台内的活动频率,有效防止污染,节省操作时间。2、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所述引流管和气管穿过所述瓶塞连通所述废液瓶,连接更方便,所述废液瓶可以拆卸更换,更加实用。3、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所述瓶塞与废液瓶采用螺纹接口连接,密封性更好。4、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夹持部件,便于操作。5、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所述夹持部件的中心距离所述引流管用于吸取废液的一端端部10cm-20cm,便于控制吸引端,所述夹持部件为扣合式手持柄,便于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安装位置的调节,同时扣压紧密,在操作中避免移位。6、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便于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调节枪尖,以适合不同规格培养皿的移液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引流管,2-气管,3-废液瓶,4-负压装置,5-瓶塞,6-夹持部件,7-转换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包含引流管1、气管2与250ml的废液瓶3,所述引流管1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3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用于吸取废液,所述气管2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3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4,所述负压装置4上设有调节开关用于调节负压大小,所述负压装置4与所述气管2之间设有过滤器,所述废液瓶3的瓶口设有瓶塞5,所述瓶塞5与废液瓶3螺纹连接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引流管1和气管2穿过所述瓶塞5连通所述废液瓶3,所述引流管1连接所述废液瓶3一端的端部位于所述废液瓶3的底部,所述气管2连接所述废液瓶3一端的端部位于所述废液瓶3的顶部,所述引流管1与气管2均为医用硅胶软管,所述引流管1的硬度从与所述废液瓶3相连接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强,所述引流管1约60cm,所述引流管1用于吸取废液一端25cm范围内达到常规移液器尖端的硬度,且为一直管,所述引流管1上设有夹持部件6,所述夹持部件6为长15cm的扣合式手持柄,所述扣合式手持柄的中心距离所述引流管1用于吸取废液一端15cm,所述引流管1用于吸取废液的一端端部与1000ul移液器末端适配,能够连接转换头7,所述转换头7适配100ul的移液器末端,所述负压装置4与所述瓶塞5均固定于超净台侧壁,所述超净台侧壁上还设有一个支撑架用于放置所述扣合式手持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负压移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引流管(1)、气管(2)与封闭式废液瓶(3),所述引流管(1)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3)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用于吸取废液,所述气管(2)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3)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引流管(1)、气管(2)与封闭式废液瓶(3),所述引流管(1)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3)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用于吸取废液,所述气管(2)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瓶(3)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瓶(3)的瓶口设有瓶塞(5),所述引流管(1)和气管(2)穿过所述瓶塞(5)连通所述废液瓶(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5)与废液瓶(3)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连接所述废液瓶(3)一端的端部低于所述气管(2)连接所述废液瓶(3)一端的端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萍郭军康焰
申请(专利权)人:杨文萍郭军康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