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将吲哚或吡咯‑2‑羧酸(1)、碘鎓盐(2)、醋酸钯、碳酸钾、二苯基乙氧基膦溶解在DMF中,升温至120~150℃搅拌反应1~24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所述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3);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体系简单,原料易得,总收率高,通过吲哚或吡咯‑2‑羧酸类化合物与环状碘鎓盐反应一步就能得到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使得反应路线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即通过吲哚或吡咯-2-羧酸类化合物与环状碘鎓盐反应,高效地合成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二)
技术介绍
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是优秀的蓝光发光体,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发光材料,可用于光伏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因此在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目前,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大多通过多步的偶联反应来制备(J.Org.Chem.2007,72,5431-5434),或者通过2-芳基氮杂环和1,2-二卤代苯在钯的催化下来制备(Org.Biomol.Chem.,2013,11,7966)。从合成的角度上讲,以上合成方法底物需要多步才能合成,因此造成总的收率普遍较低,如果能用吲哚或吡咯-2-羧酸类化合物与环状碘鎓盐来一步合成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无论是从原料的易得性、原子的经济性还是从合成方法的角度上来讲,都是对以往合成方法的一个比较大的突破。由于本方法合成的简洁高效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吲哚或吡咯-2-羧酸类化合物与环状碘鎓盐一步合成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解决以往合成该类化合物方法繁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的合成方法为:将吲哚或吡咯-2-羧酸(1)、碘鎓盐(2)、醋酸钯、碳酸钾、二苯基乙氧基膦溶解在DMF(二甲基甲酰胺)中,升温至120~150℃搅拌反应1~24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所述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3);所述吲哚或吡咯-2-羧酸(1)、碘鎓盐(2)、醋酸钯、碳酸钾、二苯基乙氧基膦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0.05~0.15:1.1~2.2:0.1~0.3;所述DMF的体积用量以吲哚或吡咯-2-羧酸(1)的质量计为20~60mL/g;所述反应液的后处理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20~30℃,下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进行柱层析,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500~20:1的混合液为洗脱剂,收集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得到所述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3)。反应通式如下:式(1)、式(2)或式(3)中,R1为:氢、甲氧基、甲基或氯;(R2)m中的m=0-2,优选m=1,每个R2各自独立选自:氯、氟、甲基或三氟甲基;(R3)n中的n=0-2,优选n=1,每个R3各自独立选自:氯、氟、甲基或三氟甲基。需要说明的是,式(1)表示吡咯-2-羧酸或吲哚-2-羧酸:当式(1)表示吡咯-2-羧酸时,与吡咯基并联的苯环(虚线)和R1不存在,对应的产物是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即反应式为:当式(1)表示吲哚-2-羧酸时,与吡咯基并联的苯环(虚线)和R1存在,对应的产物是吲哚并[1,2-f]菲啶类化合物,即反应式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反应体系简单,原料特别是吲哚或吡咯-2-羧酸类化合物容易得到,底物无需多步制备,总收率较高。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吲哚或吡咯-2-羧酸类化合物与环状碘鎓盐反应一步就能得到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使得反应路线大大缩短。本专利技术所得的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收率最高为99%。(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将吲哚-2-羧酸(48.3mg,0.3mmol),碘鎓盐(256mg,0.6mmol),醋酸钯(6.8mg,0.03mmol),碳酸钾(91.1mg,0.66mmol),二苯基乙氧基膦(13μL,0.06mmol)溶解在2ml的DMF溶剂中,升温至145℃,搅拌反应12小时,冷却至室温用乙酸乙酯萃取,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柱层析,得到产物吲哚并[1,2-f]菲啶75.4mg,收率为94%,产物为白色固体。m.p.:149-150℃1HNMR(500MHz,CDCl3)δ8.59(dd,J=8.4,1.1Hz,1H),8.46–8.39(m,1H),8.37(dd,J=8.0,1.5Hz,1H),8.31–8.24(m,1H),8.21–8.14(m,1H),7.90–7.85(m,1H),7.62(ddd,J=8.5,7.1,1.5Hz,1H),7.57–7.48(m,2H),7.47–7.35(m,3H),7.31(s,1H)ppm;HRMSm/z(ESI):calcdforC20H14N[M+H]+268.1121,found268.1109.实施例2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所用碘盐的量为128mg,0.3mmol,升温至150℃,得到产物吲哚并[1,2-f]菲啶57.7mg,收率为72%,产物为白色固体。实施例3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所用醋酸钯的量为3.4mg,0.015mmol,并且所用二苯基乙氧基膦的量为6.5μL,0.03mmol,得到产物吲哚并[1,2-f]菲啶40.0mg,收率为50%,产物为白色固体。实施例4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所用碳酸钾的量为45.5mg,0.33mmol,得到产物吲哚并[1,2-f]菲啶34.5mg,收率为43%,产物为白色固体。实施例5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所用底物为:5-甲氧基吲哚-2-羧酸(57.35mg,0.3mmol),得产物12-甲氧基吲哚并[1,2-f]菲啶72.3mg,收率为81%,产物为黄色固体。m.p.:173-174℃1HNMR(500MHz,CDCl3)δ8.50(dd,J=8.5,1.1Hz,1H),8.36(dd,J=8.1,1.5Hz,1H),8.28(dd,J=13.6,9.3Hz,2H),8.19–8.11(m,1H),7.60(s,1H),7.55–7.49(m,2H),7.37(ddd,J=8.1,7.1,1.1Hz,1H),7.28(d,J=2.1Hz,1H),7.22(s,1H),7.04(dd,J=9.2,2.6Hz,1H),3.96(s,3H).ppm;13CNMR(126MHz,CDCl3)δ155.19,135.88,135.84,131.37,129.11,128.80,128.17,127.75,126.82,126.04,124.12,124.03,122.85,122.43,121.87,115.94,115.07,111.98,102.18,95.89,55.67.ppm.实施例6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所用底物为5-甲氧基吲哚-2-羧酸(57.35mg,0.3mmol),所用醋酸钯的量为10.2mg,0.15mmol,所用二苯基乙氧基膦的量为19.5μL,0.3mmol,得产物12-甲氧基吲哚并[1,2-f]菲啶40.2mg,收率为45%,产物为黄色固体。实施例7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所用底物为:5-甲基吲哚-2-羧酸(52.6mg,0.3mmol),得产物12-甲基吲哚并[1,2-f]菲啶70.1mg,收率为83%,产物为白色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方法为:将吲哚或吡咯‑2‑羧酸(1)、碘鎓盐(2)、醋酸钯、碳酸钾、二苯基乙氧基膦溶解在DMF中,升温至120~150℃搅拌反应1~24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所述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3);所述吲哚或吡咯‑2‑羧酸(1)、碘鎓盐(2)、醋酸钯、碳酸钾、二苯基乙氧基膦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0.05~0.15:1.1~2.2:0.1~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方法为:将吲哚或吡咯-2-羧酸(1)、碘鎓盐(2)、醋酸钯、碳酸钾、二苯基乙氧基膦溶解在DMF中,升温至120~150℃搅拌反应1~24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所述吲哚或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3);所述吲哚或吡咯-2-羧酸(1)、碘鎓盐(2)、醋酸钯、碳酸钾、二苯基乙氧基膦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0.05~0.15:1.1~2.2:0.1~0.3;式(1)表示吡咯-2-羧酸或吲哚-2-羧酸,当式(1)表示吡咯-2-羧酸时,与吡咯基并联的苯环和R1不存在,对应的产物是吡咯并[1,2-f]菲啶类化合物;当式(1)表示吲哚-2-羧酸时,与吡咯基并联的苯环和R1存在,对应的产物是吲哚并[1,2-f]菲啶类化合物;式(1)、式(2)或式(3)中,R1为:氢、甲氧基、甲基或氯;(R2)m中的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逢质,叶增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