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43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沉淀加混凝沉淀的方法处理含氟氨氮废水,在絮凝池的进水口处加入絮凝剂,含氟氨氮废水中的氨、氟离子充分絮凝,通过斜板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两级沉淀,完全去除含氟氨氮废水中的氨、氟离子,出水达到工艺要求,大大减小了后续除氨塔的工作负荷,降低含氟氨氮废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工业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芯片工业技术的发展,电子工业废水特别是电子工业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成为水处理行业中的突出难题。电子工业通常在生产制程中使用了如氢氟酸、硫酸、磷酸、氨水、盐酸、有机溶剂等大量的化学药剂,使得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对周边环境有污染的成分,加剧了我国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形势的严竣程度。电子工业含氟含氨氮废水具有水量大,污染成分复杂,污染性强,可生化性差,总溶解固体盐(TDS)、氨氮和氟化物含量高等特点。电子企业(集成电路芯片企业)目前对这种类型的废水没有成熟有效的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在经过简单的除氟处理后,只能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由于该类废水可生化性差(BOD/COD<0.1),且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的局限性,出水中总氮往往不达标,容易导致排放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别是对某些特定污染物(比如氟)不能有效去除而只能靠稀释降低浓度。面临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国家要求工业企业必须贯彻“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在对工业企业用水大户的环评批复中除了要求废水达标排放外,也明确要求废水必须达到一定的回用率,常规的处理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更不可能实现通过废水再生回用来有效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实现循环经济。因此,必须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改进处理工艺,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废水的再生回用率,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采用沉淀加混凝沉淀的方法处理含氟氨氮废水,完全去除含氟氨氮废水中的氨、氟离子,出水达到工艺要求,大大减小了后续除氨塔的工作负荷,降低含氟氨氮废水处理成本。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池、絮凝池、斜板沉降池、平流沉淀池、除氨塔及污泥脱水机,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含氟氨氮废水进入中和池内进行中和反应,向石灰池内投入生石灰或石灰乳,调节废水的pH为10.5~11.5,中和池内设置有中和搅拌装置;步骤2,步骤1中得到的中和后的含氟氨氮废水进入絮凝池内,在絮凝池的进水口处加入絮凝剂,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搅拌装置;步骤3,步骤2中得到的絮凝后的含氟氨氮废水进入斜板沉降池内,含氟氨氮废水在斜板沉降池中完成固液分离,得到第一上清液及第一污泥;步骤4,步骤3中得到的第一上清液进入平流沉淀池,第一上清液中的固液两相进一步分离,得到第二上清液及第二污泥;步骤5,步骤4中得到的第二上清液,由泵输送到除氨塔,进一步除去第一上清液中残留氨。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中和反应时间为5~10min。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絮凝剂浓度为0.05%~0.15%,絮凝剂添加量为0.6~1.0mg/(L含氟氨氮废水)。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中和后的含氟氨氮废水的絮凝时间为5~10min。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进一步的,步骤3中含氟氨氮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2h。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沉淀加混凝沉淀的方法处理含氟氨氮废水,在絮凝池的进水口处加入絮凝剂,含氟氨氮废水中的氨、氟离子充分絮凝,通过斜板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两级沉淀,完全去除含氟氨氮废水中的氨、氟离子,出水达到工艺要求,大大减小了后续除氨塔的工作负荷,降低含氟氨氮废水处理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池、絮凝池、斜板沉降池、平流沉淀池、除氨塔及污泥脱水机,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含氟氨氮废水进入中和池内进行中和反应,向石灰池内投入生石灰或石灰乳,调节废水的pH为10.5~11.5,使废水中的F-和部分重金属元素在碱性条件下形成难溶物质,中和池内设置有中和搅拌装置,中和搅拌装置通过机械搅拌作用提高中和反应效果,同时也可避免难溶物质发生沉淀。步骤2,步骤1中得到的中和后的含氟氨氮废水进入絮凝池内,在絮凝池的进水口处加入絮凝剂,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搅拌装置。含氟氨氮废水加完絮凝剂之后经过絮凝搅拌装置的机械搅拌作用碰撞成矾花,将化学反应的最终沉淀物凝聚为沉降性较好的颗粒。步骤3,步骤2中得到的絮凝后的含氟氨氮废水进入斜板沉降池内,含氟氨氮废水在斜板沉降池中完成固液分离,得到第一上清液及第一污泥。步骤4,步骤3中得到的第一上清液进入平流沉淀池,第一上清液中的固液两相进一步分离,得到第二上清液及第二污泥。平流沉淀池为锥底结构,第二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平流沉淀池的锥部。步骤5,步骤4中得到的第二上清液,由泵输送到除氨塔,进一步除去第一上清液中残留氨。步骤3中得到的第一污泥,和步骤4中得到的第二污泥由泵输送至所述污泥脱水机中去除其中的水分,得到上清液及污泥,上清液回流进入中和池。优选的方案,步骤1中的中和反应时间为5~10min。优选的方案,步骤2中的絮凝剂浓度为0.05%~0.15%,絮凝剂添加量为0.6~1.0mg/(L含氟氨氮废水)。优选的方案,步骤2中的中和后的含氟氨氮废水的絮凝时间为5~10min。优选的方案,所述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优选的方案,步骤3中含氟氨氮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2h。优选的方案,中和池、絮凝池、斜板沉降池及平流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上设置有气体收集管道,气体收集管道的出口端设置有风机,通过风机维持中和池、絮凝池、斜板沉降池及平流沉淀池的内部处于微负压状态,避免含氟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氨气的扩散所造成的车间环境恶化。本专利技术采用沉淀加混凝沉淀的方法处理含氟氨氮废水,在絮凝池的进水口处加入絮凝剂,含氟氨氮废水中的氨、氟离子充分絮凝,通过斜板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两级沉淀,完全去除含氟氨氮废水中的氨、氟离子,出水达到工艺要求,大大减小了后续除氨塔的工作负荷,降低含氟氨氮废水处理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池、絮凝池、斜板沉降池、平流沉淀池、除氨塔及污泥脱水机,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含氟氨氮废水进入中和池内进行中和反应,向石灰池内投入生石灰或石灰乳,调节废水的pH为10.5~11.5,中和池内设置有中和搅拌装置;步骤2,步骤1中得到的中和后的含氟氨氮废水进入絮凝池内,在絮凝池的进水口处加入絮凝剂,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搅拌装置;步骤3,步骤2中得到的絮凝后的含氟氨氮废水进入斜板沉降池内,含氟氨氮废水在斜板沉降池中完成固液分离,得到第一上清液及第一污泥;步骤4,步骤3中得到的第一上清液进入平流沉淀池,第一上清液中的固液两相进一步分离,得到第二上清液及第二污泥;步骤5,步骤4中得到的第二上清液,由泵输送到除氨塔,进一步除去第一上清液中残留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池、絮凝池、斜板沉降池、平流沉淀池、除氨塔及污泥脱水机,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含氟氨氮废水进入中和池内进行中和反应,向石灰池内投入生石灰或石灰乳,调节废水的pH为10.5~11.5,中和池内设置有中和搅拌装置;步骤2,步骤1中得到的中和后的含氟氨氮废水进入絮凝池内,在絮凝池的进水口处加入絮凝剂,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搅拌装置;步骤3,步骤2中得到的絮凝后的含氟氨氮废水进入斜板沉降池内,含氟氨氮废水在斜板沉降池中完成固液分离,得到第一上清液及第一污泥;步骤4,步骤3中得到的第一上清液进入平流沉淀池,第一上清液中的固液两相进一步分离,得到第二上清液及第二污泥;步骤5,步骤4中得到的第二上清液,由泵输送到除氨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谢书杰许灯彪曾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兴天宇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