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16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6
提供了一种用以防止盘式制动器由于风和雨而生锈的车轮盖。车轮盖包括盖本体、中心件和止动件。中心件的筒状部穿过形成在盖本体中的接合孔插入到车轮的装饰物安装孔中。在该插入中,设置在筒状部上的接合钩状部与装饰物安装孔的内周表面接触以将车轮盖保持在车轮。随后将止动件插入到在中心件的接合钩状部与筒状部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因此,止动件和刚性的筒状部接收当车轮盖从车轮移除时作用在接合钩状部上的力。这种结构能够防止水进入装饰物安装孔的内周表面与接合钩状部之间的区域中并且防止接合钩状部变形,从而使得车轮盖难以从车轮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盖
以下公开内容涉及用于车辆的车轮盖。
技术介绍
车辆的车轮用车轮盖遮盖,以防止制动盘由于风和雨而生锈。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28325)和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56360)公开了包括盖本体和用于将盖本体安装至车轮的附接构件的车轮盖。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盖紧固件包括:配合部,该配合部插入到中心装饰物安装孔中;以及接合突出部,该接合突出部设置在配合部的外周缘上。接合突出部与中心装饰物安装孔的接合部接合,从而将盖本体安装在车轮上。为了移除车轮盖,将沿与车轮轴线相交的方向的力施加至接合突出部。专利文献2中所描述的盖紧固件包括:接合钩状部,该接合钩状部与轮毂孔的内周槽接合;以及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在枢转部上并能够与接合槽接合。在接合钩状部与内周槽接合之后,接触部与接合槽接合,使得盖本体被安装在车轮上。为了移除车轮盖,转动枢转部以将接触部从接合槽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尽管车轮盖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造,但是存在改进的空间,因为车轮盖有可能由于例如水进入到车轮盖的附接构件与车轮的内周接合部之间的区域而更容易地从车轮移除。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涉及一种不容易地从车轮移除的车轮盖。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轮盖包括:盖本体,该盖本体在盖本体的中央部处形成有接合孔,并且该盖本体遮盖车辆的车轮的设计面;以及盖紧固件,该盖紧固件插入穿过盖本体的接合孔以将盖本体安装在车轮上。盖紧固件包括主附接构件和副附接构件。主附接构件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接合孔的周缘;筒状部,该筒状部插入形成在车轮的中央部处的轮毂孔中;联接部,该联接部将支承部和筒状部彼此联接;以及钩状部,该钩状部从筒状部延伸至筒状部的外周侧,该钩状部在与筒状部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的位置处能够与轮毂孔的内周部接触。副附接构件包括插入部,该插入部插入在钩状部与筒状部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造的车轮盖中,插入部和筒状部能够接收当车轮盖从车轮移除时作用在钩状部上的力。这种结构使得车轮盖难以从车轮移除。可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将通过示例方式来描述申请人所认为的能够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的形式。在下文中,这些专利技术被称为“可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并且这些专利技术至少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专利技术。然而,这些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其概念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专利技术的概念的下级或上级的专利技术,以及/或者其概念与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专利技术的概念不同的专利技术。这些形式以与所附权利要求类似的方式编号。可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可以实施为以下形式中分别包括的特征,或者实施为以下形式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形式的组合中分别包括的特征。可以利用添加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来实施以下形式中的任一形式,或者不一定将以下形式中的任一形式中所包括的多个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全部一起提供。(1)一种车轮盖,包括:盖本体,该盖本体在盖本体的中央部处形成有接合孔,并且该盖本体遮盖车辆的车轮的设计面;以及盖紧固件,该盖紧固件插入穿过盖本体的接合孔以将盖本体安装在车轮上,其中,盖紧固件包括主附接构件和副附接构件,其中,主附接构件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接合孔的周缘;筒状部,该筒状部插入形成在车轮的中央部处的轮毂孔中;联接部,该联接部将支承部和筒状部彼此联接;以及钩状部,该钩状部从筒状部延伸至筒状部的外周侧,该钩状部在与筒状部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的位置处能够与轮毂孔的内周部接触,并且其中,副附接构件包括插入部,该插入部插入在钩状部与筒状部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造的盖本体通过盖紧固件安装在车轮上,从而车轮盖由车轮支承。副附接构件包括插入在钩状部与筒状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的插入部。插入部布置在筒状部和与轮毂孔的内周部接触的钩状部之间。当在这种状态下将使得车轮盖从车轮移除的力施加至车轮盖时,产生使钩状部更靠近筒状部的外周表面的力。由于插入部布置在钩状部与筒状部之间,因此插入部和筒状部接收使钩状部向内变形的力。这种结构减小了钩状部的变形,从而使钩状部与轮毂孔的内周部之间保持接触。该接触使得车轮盖更难以从车轮移除。如上所述,轮毂孔的内周部构造成使得轮毂孔的内周表面接触钩状部。然而,能够与钩状部接合的接合部可以形成在轮毂孔的内周表面上,也可以不形成在轮毂孔的内周表面上。支承部至少需要包括与接合孔的周缘接触以支承盖本体的部分,并且支承部的形状不受限制。钩状部至少需要接触轮毂孔的内周部,从而产生抵抗使车轮盖从车轮移除的力的力。抵抗使车轮盖从车轮移除的力的力能够通过钩状部与轮毂孔的内周部之间的接合来产生,并且能够通过钩状部与轮毂孔的内周部之间的接触来产生。插入部插入在钩状部与筒状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并且因此插入部具有与钩状部和筒状部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尺寸相关的尺寸。例如,插入部的尺寸可以基本上等于、略大于或略小于该空间的尺寸。(2)根据以上形式(1)的车轮盖,其中,主附接构件的钩状部能够与形成在轮毂孔的内周部处的内周接合部接合。在上述结构中,钩状部与内周接合部接合。因此,与钩状部接触不具有内周接合部的轮毂孔的内周部的情况相比,车轮盖不容易从车轮移除。(3)根据以上形式(1)或(2)的车轮盖,其中,主附接构件包括每个都作为所述钩状部的多个钩状部,其中,副附接构件包括每个都作为所述插入部的多个插入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插入部中的每个插入部都插入在筒状部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多个钩状部中的对应一个钩状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在上述结构中,当各个插入部的每个远端部都插入在对应的钩状部与筒状部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时,插入部可以在多个位置处接收从轮毂孔的内周部向各个插入部的远端部施加的力。这种结构使得车轮盖更难以从车轮移除。(4)如以上形式(3)的车轮盖,其中,所述多个插入部在轮毂孔的内周方向上均匀地间隔开,所述多个钩状部在轮毂孔的内周方向上均匀地间隔开。在上述结构中,当各个插入部的每个远端部都插入在对应的钩状部与筒状部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时,各个插入部的远端部向轮毂孔的内周表面均匀地施加力。这种结构使得车轮盖更难以从车轮移除。(5)根据以上形式(1)至(4)中的任一形式的车轮盖,其中,支承部具有凸缘形状。在上述结构中,抵抗在盖本体从车轮移除时产生的力的力能够均匀地施加至接合孔的周缘。这种结构使得车轮盖更难以从车轮移除。(6)根据以上形式(1)至(5)中的任一形式的车轮盖,其中,主附接构件还包括第一接合部,并且其中,副附接构件还包括锁定接合部,当插入部插入在筒状部与钩状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时,该锁定接合部与第一接合部接合。在上述结构中,当插入部插入在钩状部与筒状部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时,第一接合部和锁定接合部彼此接合,从而副附接构件保持处于这种状态,从而使得副附接构件更难以从主附接构件移除。这种结构使得车轮盖更难以从车轮移除。(7)根据以上形式(6)的车轮盖,其中,副附接构件包括接合件,该接合件包括锁定接合部,并且其中,接合件包括临时保持接合部,该临时保持接合部与锁定接合部相比定位成更靠近接合件的远端部,并且该临时保持接合部与第一接合部接合。在上述结构中,副附接构件由主附接构件保持在接合件的临时保持接合部与主附接构件的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状态下。应指出的是,这种状态在下文中可称为“副附接构件的临时保持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轮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盖(10),包括:盖本体(18),所述盖本体(18)在所述盖本体(18)的中央部处形成有接合孔(22),并且所述盖本体(18)遮盖车辆的车轮(14)的设计面;以及盖紧固件(20),所述盖紧固件(20)插入穿过所述盖本体(18)的所述接合孔(22)以将所述盖本体(18)安装在所述车轮(14)上,其中,所述盖紧固件(20)包括主附接构件(24)和副附接构件(26),其中,所述主附接构件(24)包括:支承部(62),所述支承部(62)支承所述接合孔(22)的周缘(70);筒状部(66),所述筒状部(66)插入在形成于所述车轮(14)的中央部处的轮毂孔(34)中;联接部(64),所述联接部(64)将所述支承部(62)与所述筒状部(66)彼此联接;以及钩状部(68),所述钩状部(68)从所述筒状部(66)延伸至所述筒状部(66)的外周侧,所述钩状部(68)在与所述筒状部(66)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的位置处能够与所述轮毂孔(34)的内周部接触,并且其中,所述副附接构件(26)包括插入部(96),所述插入部(96)插入在形成于所述钩状部(68)与所述筒状部(66)的所述外周表面之间的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26 JP 2016-1055181.一种车轮盖(10),包括:盖本体(18),所述盖本体(18)在所述盖本体(18)的中央部处形成有接合孔(22),并且所述盖本体(18)遮盖车辆的车轮(14)的设计面;以及盖紧固件(20),所述盖紧固件(20)插入穿过所述盖本体(18)的所述接合孔(22)以将所述盖本体(18)安装在所述车轮(14)上,其中,所述盖紧固件(20)包括主附接构件(24)和副附接构件(26),其中,所述主附接构件(24)包括:支承部(62),所述支承部(62)支承所述接合孔(22)的周缘(70);筒状部(66),所述筒状部(66)插入在形成于所述车轮(14)的中央部处的轮毂孔(34)中;联接部(64),所述联接部(64)将所述支承部(62)与所述筒状部(66)彼此联接;以及钩状部(68),所述钩状部(68)从所述筒状部(66)延伸至所述筒状部(66)的外周侧,所述钩状部(68)在与所述筒状部(66)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的位置处能够与所述轮毂孔(34)的内周部接触,并且其中,所述副附接构件(26)包括插入部(96),所述插入部(96)插入在形成于所述钩状部(68)与所述筒状部(66)的所述外周表面之间的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盖(10),其中,所述主附接构件(24)的所述钩状部(68)能够与形成于所述轮毂孔(34)的所述内周部处的内周接合部(36)接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盖(10),其中,所述主附接构件(24)包括各自作为所述钩状部(68)的多个钩状部(68),其中,所述副附接构件(26)包括各自作为所述插入部(96)的多个插入部(96),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插入部(96)中的每个插入部插入在形成于所述筒状部(66)的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多个钩状部(68)中的对应一个钩状部之间的空间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盖(10),其中,所述主附接构件(24)还包括第一接合部(74),并且其中,所述副附接构件(26)还包括锁定接合部(118),当所述插入部(96)插入在形成于所述筒状部(66)与所述钩状部(68)之间的空间中时所述锁定接合部(118)与所述第一接合部(74)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盖(10),其中,所述副附接构件(26)包括接合件(98),所述接合件(98)包括所述锁定接合部(118),并且其中,所述接合件(98)包括临时保持接合部(116),所述临时保持接合部(116)与所述锁定接合部(118)相比定位成更靠近所述接合件(98)的远端部,并且所述临时保持接合部(116)与所述第一接合部(74)接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盖(10),其中,所述接合件(98)的厚度随着从所述临时保持接合部(116)朝向所述锁定接合部(118)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盖(10),其中,所述副附接构件(26)包括将所述多个插入部(96)彼此联接的基部部分(9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伦彦水井昌伸松井范嘉新田诚山崎博通野路泰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