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115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软胶包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所述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步骤:提供待相结合的硬胶和软胶;结合力活化步骤:对所述硬胶进行改变表面分子结构的活化处理,以获得待包覆硬胶体;清洗步骤:对获得的所述待包覆硬胶体进行清洗;软胶包覆步骤:将所述软胶包覆在所述待包覆硬胶体上,使两者结合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通过该结合方法,既能够有效地提高软胶与硬胶之间的结合力,又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与柔软度,同时不改变现有的加工工艺,也不影响LDS镀层,很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软胶包覆
,尤其涉及一种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产品,为能增强产品的抗跌性能,通常会在产品的硬质塑料壳体上再包覆一层软胶,而且软胶本身质地柔软,从而能够改善触摸手感。但是,塑胶与软胶通常会存在结合力差的问题,即会出现经常性的脱胶或拉力测试不通过的问题,特别是塑胶上面有做LDS(LDS: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天线镀层的情况下,由于在LDS化学镀的过程中,强酸强碱以及化学镀络合剂的存在,会使塑胶表面分子结构变化,进一步恶化软胶与塑胶之间的结合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通过该结合方法,既能够有效地提高软胶与硬胶之间的结合力,又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与柔软度,同时不改变现有的加工工艺,也不影响LDS镀层,很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所述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步骤:提供待相结合的硬胶和软胶;结合力活化步骤:对所述硬胶进行改变表面分子结构的活化处理,以获得待包覆硬胶体;清洗步骤:对获得的所述待包覆硬胶体进行清洗;软胶包覆步骤:将所述软胶包覆在所述待包覆硬胶体上,使两者结合为一体。具体地,所述结合力活化步骤包括提供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溶液作为活化剂,浓度为70‐120g/L,将所述硬胶放置在所述活化剂内进行浸泡。具体地,所述活化剂的PH值为13‐14。具体地,所述活化剂的温度为常温。具体地,所述硬胶浸泡的时间为5‐15min。优选地,所述活化剂的PH值为14,所述硬胶浸泡的时间为5min。具体地,所述结合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所述结合力活化步骤之前,在所述硬胶上进行LDS化学镀步骤。具体地,所述硬胶材料为PC、ABS、PC+ABS、PA、LCP、POM、PMMA、PP和PVC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地,所述硬胶材料为PC、ABS、PC+ABS、PA、LCP、POM、PMMA、PP和PVC中的任意一种与玻璃纤维的组合。具体地,所述软胶为硅胶或TPU或TPSIV或TPE或PU。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在软胶与硬胶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对硬胶进行活化处理,从而能够改变硬胶表面的分子结构,进而能够增强软胶包覆在硬胶上的包胶拉力,使软胶与硬胶之间的结合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不易脱胶,提高的产品的质量。而且该结合方法的实施也不影响LDS镀层,很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用于实现将软胶包覆在硬胶上,使两者间能够紧密粘接为一体,以提高产品整体的抗跌性能和使用的舒适度。而且通过该结合方法进行生产,能够大大提高软胶与硬胶之间的结合力,使软胶的抗脱性能得到增强。该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步骤S1:提供待相结合的硬胶和软胶。即根据生产要求,准备好需要相互粘接为一体的软胶和硬胶。结合力活化步骤S2:对硬胶进行改变表面分子结构的活化处理,以获得待包覆硬胶体。由于软件和硬胶之间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同,为了确保软胶能够牢固包覆在硬胶上而不发生脱落,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该结合力活化步骤来改变硬胶表面的分子结构,之后获得的待包覆硬胶体表面粘接性能得到改善,从而能够增强与软胶间的结合力,使两者紧密粘连。清洗步骤S3:对获得的待包覆硬胶体进行清洗,将在结合力活化步骤中产生的杂质清除,确保待包覆硬胶体表面上的洁净度,确保软胶能够有效包覆粘连。该清洗可以将自来水通过高压水枪喷洒冲洗,也可以是通过超声波机器进行清洗。软胶包覆步骤S4:将软胶包覆在待包覆硬胶体上,使两者结合为一体。具体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结合力活化步骤包括提供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溶液作为活化剂,而且确保活化剂的浓度为70‐120g/L,然后将硬胶放置在活化剂内进行浸泡,在浸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来控制浸泡的时间以及活化剂本身的温度,确保能够获得符合使用要求的待包覆硬胶体。具体地,在对硬胶进行活化处理时,活化剂自身的浓度影响着硬胶最后的处理质量,为了确保硬胶最后的加工质量,将该活化剂的PH值选择在13‐14范围内。同时,也将该活化剂的温度控制在常温下即可,即可使该活化剂的活性能够满足处理需求。而该常温通常也叫一般温度或者室温,具体温度范围是在20℃‐25℃范围内。具体地,活化处理的过程中,一般将硬胶浸泡的时间在5‐15min。至于具体需要处理的时间长短,以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时间和情况为依据。优选地,为提高塑胶活化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将该活化剂的PH值设置为14,而浸泡处理的时间为5min。活化剂的此种条件下的活性最佳,为硬胶结合力活化处理的最优选状态。在此种强碱性的环境下,将硬胶浸泡在该溶液中,能够有效的改变硬胶表面的分子结构,当软件与其包覆连接时,两者间的结合力得到显著提高,使软胶包覆在待包覆硬胶体上的粘连性好,不易脱落。在实际的测试过程当中,不经过该强碱活化处理,软胶的包胶拉力只有4kgf(kgf:千克力,表示力单位的一种),而经过该强碱处理之后,软胶与硬胶之间的拉力可以达到6kgf以上。即软胶和硬胶之间的结合力得到显著提高,而且经过各种环境试验、盐雾试验、振动跌落等机械试验等验证,结合力合格,此方法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与可靠性要求。进一步地,当需要在硬胶上设置LDS天线,制成LDS天线产品时,如图2所示,该结合方法还包括在进行结合力活化步骤S2之前,在硬胶上进行LDS化学镀步骤S11。由于硬胶在经过LDS化学镀后,与软胶的结合力会变差,因而在硬胶完成LDS化学镀之后,再将该产品进行上述结合力活化处理,从而能够显著改善硬胶上的分子结构,提高与软胶之间的结合力。在实际的测试过程当中,硬胶经过LDS化学镀后,不经过强碱活化,拉力只有1.5‐2kgf,而经过强碱活化后,拉力可以达到5kgf以上。具体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硬胶材料可以是PC(聚碳酸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PA(聚酰胺树脂)、LCP(液晶聚合物)、POM(聚甲醛)、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P(聚丙烯)和PVC(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PC(聚碳酸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PA(聚酰胺树脂)、LCP(液晶聚合物)、POM(聚甲醛)、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P(聚丙烯)和PVC(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与玻璃纤维的组合。而当需要在硬胶上进行LDS化学镀时,则将上述材料按LDS要求进行改性出来,以满足LDS化学镀对材料的使用要求。而具体地改性方法,为现有在进行LDS化学镀时对材料处理方法,在此并不做赘述。具体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软胶为硅胶或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或TPSIV(热塑性有机硅弹性体)或TPE(热塑性弹性体)或PU(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步骤:提供待相结合的硬胶和软胶;结合力活化步骤:对所述硬胶进行改变表面分子结构的活化处理,以获得待包覆硬胶体;清洗步骤:对获得的所述待包覆硬胶体进行清洗;软胶包覆步骤:将所述软胶包覆在所述待包覆硬胶体上,使两者结合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步骤:提供待相结合的硬胶和软胶;结合力活化步骤:对所述硬胶进行改变表面分子结构的活化处理,以获得待包覆硬胶体;清洗步骤:对获得的所述待包覆硬胶体进行清洗;软胶包覆步骤:将所述软胶包覆在所述待包覆硬胶体上,使两者结合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力活化步骤包括提供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溶液作为活化剂,浓度为70‐120g/L,将所述硬胶放置在所述活化剂内进行浸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的PH值为13‐14。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的温度为常温。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胶和硬胶间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胶浸泡的时间为5‐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