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管整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00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纸管整形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中部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沿机架上端中心线设置且环绕机架转动的输送盘带及带动输送盘带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机架上端沿输送盘带两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料装置、磨头装置、抛光装置以及开槽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三组磨头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三组抛光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六个开槽装置,所述六个开槽装置三个一组,分为第一开槽装置和第二开槽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六组磨头装置,生产效率更高,通过结构设计更佳的开槽装置,纸管夹持稳定,开槽精确度高、避免了夹持不稳定而影响纸管质量,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切换开槽装置生产两种规格的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纸管整形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纸管生产设备
,特别是一种纸管整形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纸管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纸管整形机是对初步加工成型的纸管进行精加工的设备,一般包括磨头、抛光、开槽三道工序。现有的纸管整形机通常设有来两组磨头装置,生产效率较低,且一套设备只能生产一个规格的产品,生产不同型号需要购买对应型号的设备,加大了生产成本;现有的纸管整形机在开槽时,稳定性不高,会因为夹持不稳定而导致纸管发生位移或者无法实现正常送退料。因为夹具的的磨损导致纸管送退料时不能或者不及时送退料,会出现同一纸管被加工多次的现象,且也失去了夹持稳定的功能,会出现纸管开槽不合格不规范,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造成纸管的报废。作为纸管生产的最后工序,大量的报废极大的降低生产效率,造成大量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无法保证稳定的生产,加大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纸管整形机,生产效率更高,一套设备可通过切换生产两种规格的产品,降低成本,且开槽工序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安全性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纸管整形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中部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沿机架上端中心线设置且环绕机架转动的输送盘带及带动输送盘带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机架上端沿输送盘带两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料装置、磨头装置、抛光装置以及开槽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三组磨头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三组抛光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六个开槽装置,所述六个开槽装置三个一组,分为第一开槽装置和第二开槽装置,所述第一开槽装置和第二开槽装置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抛光装置右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每个开槽装置包括顶头机座和后顶头机座,所述顶头机座下端设有顶头机座调节杆,所述顶头机座调节杆可控制顶头机座水平往复移动,所述顶头机座上端外侧设有气缸,所述顶头机座上端内侧设有顶头及顶头调节杆,所述顶头连接气缸,气缸可带动顶头水平往复移动,所述顶头调节杆可控制顶头竖直往复移动,所述后顶头机座下端设有后顶头机座调节杆,所述后顶头机座调节杆可控制后顶头机座水平往复移动,所述后顶头机座上端内侧设有后顶头,所述后顶头下方设有刀座,所述刀座上设有刀头,所述后顶头与刀座固定连接,所述后顶头机座上端还设有后顶头调节杆,所述后顶头调节杆可控制后顶头竖直往复移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通过气缸固定块安装在顶头机座上,所述顶头设置在联结筒内,所述气缸通过联结筒内的顶头联结头与顶头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顶头通过齿条与刀座连接,所述齿条上安装有支承隔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结筒内还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套接于顶头联结头上,所述联结筒内侧设有内端盖,所述内端盖外侧设有挡环,所述挡环通过调节杆连接外端盖。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顶头内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内侧设有轴芯,所述轴芯上套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压盖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纸管整形机,通过设置六组磨头装置,生产效率更高,通过结构设计更佳的开槽装置,纸管夹持稳定,开槽精确度高、避免了夹持不稳定而影响纸管质量,且本专利技术设置六个开槽装置,三个一组,一种纸管只需一组开槽装置运行,当需要生产另一种型号的纸管时,可更换另一组开槽装置工作,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纸管整形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开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开槽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开槽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传送装置,21、传送盘带,22、驱动电机,3、进料装置,4、磨头装置,5、抛光装置,6、开槽装置,61、顶头机座,62、后顶头机座,63、气缸,631、气缸固定块,64、顶头,641、联结筒,642、顶头联结头,643、轴承,644、外端盖,645、挡环,646、调节杆,647、内端盖,65、后顶头,651、轴芯,652、轴承压盖,653、齿轮,66、刀座,661、刀头,662、齿条,663、支承隔套,67、顶头调节杆,68、顶头机座调节杆,69、后顶头调节杆,70、后顶头座调节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突出贡献,可以理解的,下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不应该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如图1-4所示,一种纸管整形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端中部设置有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沿机架1上端中心线设置且环绕机架1转动的输送盘带21及带动输送盘带21转动的驱动电机22,所述机架1上端沿输送盘带22两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料装置3、磨头装置4、抛光装置5以及开槽装置6,所述输送盘带21两侧设有三组磨头装置4,所述输送盘带21两侧设有三组抛光装置5,所述输送盘带21两侧设有六个开槽装置6,所述六个开槽装置6三个一组,分为第一开槽装置和第二开槽装置,所述第一开槽装置和第二开槽装置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抛光装置5右侧。所述每个开槽装置6包括顶头机座61和后顶头机座62,所述顶头机座61下端设有顶头机座调节杆68,所述顶头机座调节杆68可控制顶头机座61水平往复移动,所述顶头机座61上端外侧设有气缸63,所述顶头机座61上端内侧设有顶头64及顶头调节杆67,所述顶头64连接气缸63,气缸63可带动顶头64水平往复移动,所述顶头调节杆67可控制顶头64竖直往复移动,所述后顶头机座62下端设有后顶头机座调节杆70,所述后顶头机座调节杆70可控制后顶头机座62水平往复移动,所述后顶头机座62上端内侧设有后顶头65,所述后顶头65下方设有刀座66,所述刀座66上设有刀头661,所述后顶头65与刀座66固定连接,所述后顶头机座62上端还设有后顶头调节杆69,所述后顶头调节杆69可控制后顶头65竖直往复移动。所述气缸63通过气缸固定块631安装在顶头机座61上,所述顶头64设置在联结筒641内,所述气缸63通过联结筒641内的顶头联结头642与顶头64连接。所述后顶头65通过齿条662与刀座66连接,所述齿条662上安装有支承隔套663。所述联结筒641内还设有轴承643,所述轴承643套接于顶头联结头642上,所述联结筒641内侧设有内端盖647,所述内端盖647外侧设有挡环645,所述挡环645通过调节杆646连接外端盖644。所述后顶头65内设有齿轮653,所述齿轮653内侧设有轴芯651,所述轴芯651上套有轴承643,所述轴承643通过轴承压盖652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纸管整形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纸管整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中部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沿机架上端中心线设置且环绕机架转动的输送盘带及带动输送盘带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机架上端沿输送盘带两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料装置、磨头装置、抛光装置以及开槽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三组磨头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三组抛光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六个开槽装置,所述六个开槽装置三个一组,分为第一开槽装置和第二开槽装置,所述第一开槽装置和第二开槽装置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抛光装置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纸管整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中部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沿机架上端中心线设置且环绕机架转动的输送盘带及带动输送盘带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机架上端沿输送盘带两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料装置、磨头装置、抛光装置以及开槽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三组磨头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三组抛光装置,所述输送盘带两侧设有六个开槽装置,所述六个开槽装置三个一组,分为第一开槽装置和第二开槽装置,所述第一开槽装置和第二开槽装置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抛光装置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纸管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开槽装置包括顶头机座和后顶头机座,所述顶头机座下端设有顶头机座调节杆,所述顶头机座调节杆可控制顶头机座水平往复移动,所述顶头机座上端外侧设有气缸,所述顶头机座上端内侧设有顶头及顶头调节杆,所述顶头连接气缸,气缸可带动顶头水平往复移动,所述顶头调节杆可控制顶头竖直往复移动,所述后顶头机座下端设有后顶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冬良陈敏莉张静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恒益纸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