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351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包括机壳连接部,机壳连接部开设有出风口;机壳连接部固定连接风扇支架连接部,风扇支架连接部的底面为弧形面,从而形成上大下小的风扇容置腔;风扇容置腔与出风口相连通;机壳连接部通过多根肋板固定连接水泵箱体;相邻两根肋板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出风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扇支架连接部的底面为弧形面,从而形成上大下小的碗形风扇容置腔,碗形风扇容置腔的弧形面能够对风扇的径向出风气流进行导向,使气流沿弧形面向上流动,最后通过风扇支架的风道向上排出,从而提高人体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的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体健康形成了极大威胁。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在大气污染防治的同时,如何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对保护民众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群体,亟需室内空气净化处理装置。目前市售的空气净化器,一般是通过滤芯过滤空气,从而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过滤掉。这种空气净化器,开始效果较好,但随着滤芯使用时间的延长,净化效果会逐渐下降,如果不更换滤芯不但起不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还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另外,滤芯价格昂贵,更换滤芯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多个房间同时使用多台净化器时,每次滤芯更换费用可能高达数千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它不仅可以集成装置所有的电气部件,而且可以对装置的出风方向进行导引,实现顶部出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机壳连接部3-1,机壳连接部3-1开设有出风口3-11;机壳连接部3-1固定连接风扇支架连接部3-4,风扇支架连接部3-4的底面为弧形面3-5,从而形成上大下小的风扇容置腔;风扇容置腔与出风口3-11相连通;机壳连接部3-1通过多根肋板3-2固定连接水泵箱体3-3;相邻两根肋板3-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出风口3-11相连通。所述水泵箱体3-3的底端设置有水泵箱盖11,水泵箱盖11能够将水泵箱体3-3的底端封闭。所述机壳连接部3-1固定连接机壳2的顶部。所述风扇支架连接部3-4固定连接风扇支架13。所述风扇支架13的多条风道13-4将风扇容置腔与外界环境上下连通。所述风扇支架13的底面固定连接风扇4;风扇4位于风扇容置腔内。所述风扇4的进气口对出风口3-11相对应。所述风扇容置腔为碗形。本技术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风扇支架连接部的底面为弧形面,从而形成上大下小的碗形风扇容置腔,碗形风扇容置腔的弧形面能够对风扇的径向出风气流进行导向,使气流沿弧形面向上流动,最后通过风扇支架的风道向上排出,从而提高人体的舒适感。附图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下说明仅是示意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所述原理可按多种方式应用,以实现许多不同的可替代实施方式。这些说明仅用于示出本技术的教导内容的一般原理,不意味着限制在此所公开的技术构思。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与上文的总体说明和下列附图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设置有三层筛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盖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风扇支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机壳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机壳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筛板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支架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为水槽,2为机壳,3为上盖,4为风扇,5为筛板,6为水泵,7为水泵电机,8为分水器,9为支架,10为水管,11为水泵箱盖,12为密封圈,13为风扇支架,51为第一筛板,52为第二筛板,53为第三筛板,2-1为筒形壳体,2-2为支撑条,2-3为水管定位管,2-4为连接法兰,2-5为支撑肋,3-1为机壳连接部,3-2为肋板,3-3为水泵箱体,3-4为风扇支架连接部,3-5为弧形面,3-11为出风口,5-1为溢流堰,5-2为机壳定位管,9-1为支架主体,9-2为通道,9-3为支架法兰,9-4为水管定位孔,13-1为风扇固定盘,13-2为连接环,13-3为肋条,13-4为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外”、“内”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如图1所示,本技术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包括水槽1、机壳2、上盖3、筛板5、水泵6、风扇4,机壳2设置于水槽1的上方,机壳2的顶部通过螺栓或其它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上盖3;上盖3、机壳2与水槽1形成一封闭的腔体;机壳2与水槽1之间形成第一缝隙I;优选地,第一缝隙I的宽度为2~20mm;第一缝隙I作为本装置的进气口;上盖3形成有出风口3-11,出风口3-11处固定设置有风扇4;上盖3的底端固定连接水泵6;水泵6的入口连接水管10,水管10伸入水槽1;水泵6的出口连接分水器8;分水器8的下方设置有筛板5;筛板5与机壳2之间形成第二缝隙II;优选地,第二缝隙II的宽度为1~15mm,第二缝隙II的深度为5~100mm;第二缝隙II的宽度和深度设定使从筛板5外缘流下的水在第二缝隙II处形成水封,在工作过程中,第二缝隙II仅能通过水流,而气流无法通过,以使气流只能穿过筛板5,实现筛板清洗;第二缝隙II位于第一缝隙I的内侧;水槽1内设置有支架9,支架9的下部开设有至少一道通道9-2,通道9-2将支架9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相连通;水管10位于支架9的内部空间;支架9下部的通道9-2与水槽1底部之间形成一距离H1;优选地,H1为5~100mm;水管10的底端(即进水端)与水槽1底部之间形成一距离H2;优选地,H2为3~100mm。如图2所示,水泵6在水泵电机7的驱动下,水槽1内的水从支架外部空间通过支架9下部的通道9-2流入支架内部空间,再通过水管10从支架内部空间泵出,通过分水器8使水流在水平方向上360度均匀分布;分水器8排出的水落在筛板5上,在筛板5上形成水层后,从筛板5的外缘翻过溢流堰5-1流下;从筛板5流下的水通过第二缝隙II,沿机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3),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连接部(3‑1),机壳连接部(3‑1)开设有出风口(3‑11);机壳连接部(3‑1)固定连接风扇支架连接部(3‑4),风扇支架连接部(3‑4)的底面为弧形面(3‑5),从而形成上大下小的风扇容置腔;风扇容置腔与出风口(3‑11)相连通;机壳连接部(3‑1)通过多根肋板(3‑2)固定连接水泵箱体(3‑3);相邻两根肋板(3‑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出风口(3‑1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3),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连接部(3-1),机壳连接部(3-1)开设有出风口(3-11);机壳连接部(3-1)固定连接风扇支架连接部(3-4),风扇支架连接部(3-4)的底面为弧形面(3-5),从而形成上大下小的风扇容置腔;风扇容置腔与出风口(3-11)相连通;机壳连接部(3-1)通过多根肋板(3-2)固定连接水泵箱体(3-3);相邻两根肋板(3-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出风口(3-1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箱体(3-3)的底端设置有水泵箱盖(11),水泵箱盖(11)能够将水泵箱体(3-3)的底端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空气中颗粒物或杂质的装置的上盖,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可李荣翁海晶
申请(专利权)人:水爱电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