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326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栽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温室大棚的顶部设置有桁架,该遮阳系统包括设置在桁架的第一遮阳网和第二遮阳网,第二遮阳网设置在第一遮阳网的下方,第一遮阳网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收放,第二遮阳网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收放。基于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设置有两层遮阳网,当光照强度较弱时,两层遮阳网就收起;当光照强度中等时,其中一层遮阳网收起,另一层遮阳网铺开;当光照强度较强,两层遮阳网均铺开。这样,该种遮阳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光照的强度,具有多个透光率选择,进而使得温室大棚无需经常更换遮阳网,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栽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社会的推广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不再过度依赖于自然环境,出现了如温室大棚等的种植方式。在现有的温室大棚中,一般在其顶部设置有遮阳网,而且遮阳网一般设置成能够收放的形式。当阳光过于猛烈时,铺开遮阳网,使阳光漫射进温室大棚,避免农作物被强光灼伤;当阳光适合时,收起遮阳网,使农作物充分利用自然光。但是,现有的遮阳网存在以下问题:温室大棚上所设置的遮阳网的透光率是固定的,如在某一情况下,不铺开遮阳网阳光会灼伤农作物,而铺开了遮阳网光照又不足,这使得遮阳网无法发挥作用,当前唯一能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当前季节的阳光强度更换不同透光率的遮阳网,但是经常更换遮阳网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其能够适应多种太阳光照强度,无需经常更换遮阳网,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部设置有桁架,该遮阳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桁架的第一遮阳网和第二遮阳网,所述第二遮阳网设置在所述第一遮阳网的下方,所述第一遮阳网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收放,所述第二遮阳网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收放。进一步的,该遮阳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的,该遮阳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光强检测装置,所述光强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轴、第一缆绳和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桁架,所述第一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桁架,所述第一从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桁架,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缆绳跨绕在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一从动轴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一缆绳跟随所述第一主动轴运动;所述第一遮阳网的一端与所述桁架连接,所述第一遮阳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缆绳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所述第一遮阳网收放。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动轴、第二缆绳和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桁架,所述第二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桁架,所述第二从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桁架,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缆绳跨绕在所述第二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轴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缆绳跟随所述第二主动轴运动;所述第二遮阳网的一端与所述桁架连接,所述第二遮阳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缆绳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转动,所述第二遮阳网收放。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阳网的透光率不同于所述第二遮阳网的透光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阳网的透光率为10%-40%,所述第二遮阳网的透光率为40%-6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阳网的透光率为30%,所述第二遮阳网的透光率为5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其设置有两层遮阳网,当光照强度较弱时,两层遮阳网就收起;当光照强度中等时,其中一层遮阳网收起,另一层遮阳网铺开;当光照强度较强,两层遮阳网均铺开。这样,该种遮阳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光照的强度,具有多个透光率选择,进而使得温室大棚无需经常更换遮阳网,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遮阳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的控制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温室大棚01的顶部设置有桁架02,该遮阳系统包括设置在桁架02的第一遮阳网1和第二遮阳网2,第二遮阳网2设置在第一遮阳网1的下方,第一遮阳网1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收放,第二遮阳网2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收放。当然,为了设置两层遮阳网,温室大棚01内的桁架02也应该设置有两层。基于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设置有两层遮阳网,当光照强度较弱时,两层遮阳网就收起;当光照强度中等时,其中一层遮阳网收起,另一层遮阳网铺开;当光照强度较强,两层遮阳网均铺开。这样,该种遮阳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光照的强度,具有多个透光率选择,进而使得温室大棚无需经常更换遮阳网,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遮阳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第一驱动机构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第二驱动机构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遮阳网1和第二遮阳网2的收放。优选地,该遮阳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01内的光强检测装置4,光强检测装置4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光强检测装置4检测温室大棚01内的光照强度,并根据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光照强度判断是否铺开第一遮阳网1和/或第二遮阳网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主动轴32、第一缆绳34和第一从动轴33;第一电机31固定在桁架02,第一主动轴32可转动地安装在桁架02,第一从动轴33可转动地安装在桁架02,第一电机31与第一主动轴32通过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一缆绳34跨绕在第一主动轴32与第一从动轴33之间;第一主动轴32转动时,第一缆绳34跟随第一主动轴32运动;第一遮阳网1的一端与桁架02连接,第一遮阳网1的另一端与第一缆绳34连接。基于上述结构,当第一电机31转动时,第一缆绳34运动,第一缆绳34带动第一遮阳网1收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遮阳网2的原理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遮阳网1的原理一致。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动轴、第二缆绳和第二从动轴;第二电机固定在桁架02,第二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桁架02,第二从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桁架02,第二电机与第二主动轴通过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二缆绳跨绕在第二主动轴与第二从动轴之间;第二主动轴转动时,第二缆绳跟随第二主动轴运动;第二遮阳网2的一端与桁架02连接,第二遮阳网2的另一端与第二缆绳连接。基于上述结构,当第二电机转动时,第二缆绳运动,第二缆绳带动第二遮阳网2收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阳网1的透光率不同于第二遮阳网2的透光率。优选地,第一遮阳网1的透光率为10%-40%,第二遮阳网2的透光率为40%-60%。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遮阳网1的透光率为30%,第二遮阳网2的透光率为50%,这样,该种遮阳系统可提供透光率为30%、50%和80%三种选择,基本能适应种植培养需求。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部设置有桁架,其特征在于:该遮阳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桁架的第一遮阳网和第二遮阳网,所述第二遮阳网设置在所述第一遮阳网的下方,所述第一遮阳网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收放,所述第二遮阳网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收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所述温室大棚的顶部设置有桁架,其特征在于:该遮阳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桁架的第一遮阳网和第二遮阳网,所述第二遮阳网设置在所述第一遮阳网的下方,所述第一遮阳网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收放,所述第二遮阳网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收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遮阳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遮阳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光强检测装置,所述光强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大棚的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轴、第一缆绳和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桁架,所述第一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桁架,所述第一从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桁架,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缆绳跨绕在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一从动轴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一缆绳跟随所述第一主动轴运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坚忠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田森温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