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305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装置。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发电机包括定子绕组、转子和超导线圈构件;叶片组合,固定在发电机的转轴上,叶片组合包括至少两叶片;机台,发电机设置在机台上;散热垫,设置在发电机与机台之间,散热垫为密闭的硅胶容器,包括至少两个硅胶子容器,硅胶子容器的形状为长条状,至少两硅胶子容器以阵列的形式排列,硅胶子容器内设置有导热液体;固定构件,与发电机和机台相连,固定构件用于将发电机与机台相固定;发电机的外表面设置有突起部,突起部与散热垫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为发电装置中的发电机散热,从而降低发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受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发电装置一般都包括机台、发电机和叶轮组合,所述叶轮组合设置在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台上。传统的发电装置在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导致发电机受损。综上,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装置,其能为发电装置中的发电机散热,从而降低所述发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受损的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包括定子绕组、转子和超导线圈构件;叶片组合,所述叶片组合固定在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叶片组合包括至少两叶片;机台,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散热垫,所述散热垫设置在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机台之间,所述散热垫为密闭的硅胶容器,所述硅胶容器包括至少两个硅胶子容器,所述硅胶子容器的形状为长条状,至少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以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硅胶子容器内设置有导热液体;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机台相连,所述固定构件用于将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机台相固定;其中,所述发电机的外表面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散热垫相接触。在上述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设置在相邻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之间,相邻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与所述突起部相接触。在上述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硅胶子容器的中部。在上述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为长条状的突条。在上述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的两侧面为平面,两所述侧面的夹角处于60度至150度的范围内。在上述发电装置中,所述夹角处于80度至100度的范围内。在上述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的两侧面为曲面。在上述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为突块阵列,所述突块阵列包括至少两突块,至少两所述突块沿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以阵列的形式排列。在上述发电装置中,相邻两所述突块之间具有预定间距。在上述发电装置中,所述导热液体为水。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能为发电装置中的发电机散热,从而降低所述发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受损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发电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发电装置中的发电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电装置中的发电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技术的发电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发电装置中的发电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电装置中的发电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技术的发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发电机101、叶片组合102、机台103、散热垫、固定构件。所述发电机包括定子绕组、转子和超导线圈构件。所述叶片组合固定在所述发电机的转轴1012上,所述叶片组合包括至少两叶片。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所述散热垫设置在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机台之间,所述散热垫为密闭的硅胶容器,所述硅胶容器包括至少两个硅胶子容器104,所述硅胶子容器的形状为长条状,至少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以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硅胶子容器内设置有导热液体。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机台相连,所述固定构件用于将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机台相固定。其中,所述发电机的外表面设置有突起部1011,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散热垫相接触。在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设置在相邻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之间,相邻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与所述突起部相接触。在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硅胶子容器的中部。在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为长条状的突条10111。在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的两侧面为平面,两所述侧面的夹角处于60度至150度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中,所述夹角处于80度至100度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中,所述突起部的两侧面为曲面。在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中,所述导热液体为水。所述硅胶子容器的材料为导热硅胶。两所述硅胶子容器的内部相通。本技术的发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突起部为突块阵列,所述突块阵列包括至少两突块10112,至少两所述突块沿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以阵列的形式排列。在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中,相邻两所述突块之间具有预定间距。所述硅胶子容器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导热筋条,所述导热筋条的两端均与所述硅胶子容器的内壁相连,所述导热筋条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导热液体相接触,所述导热筋条为螺旋状。所述导热筋条用于将所述硅胶子容器所接收的所述发电机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导热液体中。所述导热筋条的材料为导热硅胶。所述导热筋条内包覆有结构巩固筋条,所述结构巩固筋条用于加强所述导热筋条的结构强度。所述结构巩固筋条包括至少两金属丝,至少两所述金属丝扭合为一体。所述结构巩固筋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两第一金属片和至少两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金属丝的第一末端相连,所述第二金属片与所述金属丝的第二末端相连。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均埋设于所述硅胶子容器内。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均用于提高所述硅胶子容器与所述结构巩固筋条的连接强度。至少两所述第一金属片绕所述金属丝的所述第一末端所对应的点以圆周阵列的形式排列,至少两所述第二金属片绕所述金属丝的所述第二末端所对应的点以圆周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导热筋条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导热盘,所述导热盘的末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四周发射延伸。所述硅胶容器设置有注液接口构件,所述注液接口构件包括一环状基座,所述环状基座与所述硅胶容器相连。所述环状基座的中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第三末端与所述环状基座的内侧面相连。所述注液管的第四末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硅胶容器内。所述注液管的横截面的直径自所述第三末端至所述第四末端递减。所述出液口的横截面的直径处于0.8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例如,所述直径为0.8毫米、0.9毫米、1毫米、1.1毫米、1.2毫米、1.3毫米、1.4毫米、1.5毫米、1.6毫米、1.7毫米、1.8毫米、1.9毫米、2毫米、2.1毫米、2.1毫米、2.2毫米、2.3毫米、2.4毫米、2.5毫米、2.6毫米、2.7毫米、2.8毫米、2.9毫米、3毫米。所述出液口的外表面涂覆有疏水材料层。所述注液管的内壁设置有褶皱阵列,所述褶皱阵列包括至少两褶皱,所述褶皱为环状,所述褶皱沿所述注液管的中心轴环绕在所述注液管的内壁上,至少两所述褶皱自所述第三末端至所述第四末端以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褶皱包括倒钩部,所述倒钩部指向所述出液口。所述倒钩部用于防止所述导热液体倒流。所述注液接口构件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环状基座内,并且所述阀门与所述注液管的所述第三末端相连。所述阀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注液接口构件所对应的注液通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为发电装置中的发电机散热,从而降低所述发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受损的风险。综上所述,虽然本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包括定子绕组、转子和超导线圈构件;叶片组合,所述叶片组合固定在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叶片组合包括至少两叶片;机台,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散热垫,所述散热垫设置在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机台之间,所述散热垫为密闭的硅胶容器,所述硅胶容器包括至少两个硅胶子容器,所述硅胶子容器的形状为长条状,至少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以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硅胶子容器内设置有导热液体;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机台相连,所述固定构件用于将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机台相固定;其中,所述发电机的外表面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散热垫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包括定子绕组、转子和超导线圈构件;叶片组合,所述叶片组合固定在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叶片组合包括至少两叶片;机台,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散热垫,所述散热垫设置在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机台之间,所述散热垫为密闭的硅胶容器,所述硅胶容器包括至少两个硅胶子容器,所述硅胶子容器的形状为长条状,至少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以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硅胶子容器内设置有导热液体;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机台相连,所述固定构件用于将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机台相固定;其中,所述发电机的外表面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散热垫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设置在相邻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之间,相邻两所述硅胶子容器与所述突起部相接触。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景方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