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99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用于焊接至电路板上的基部和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抵接的弹性接触臂,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上的同一导接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厚度,如此使得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的固有频率不同,在随外界的不规则振动时,不会同时达到最大的谐振振幅,因此在振动环境中,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不会同时与对接电子元件的导接部断开,从而有效防止信号瞬断的问题发生,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电性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发生信号瞬断的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在利用导电端子来实现电性连接的
中,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结构的导电端子;现有技术中较为普遍的导电端子的结构为:包括用于焊接在一个电气元件(例如电路板)上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臂,所述弹性接触臂上形成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用于与另一电气元件上的导接部相抵接,从而实现两个电气元件之间的电性连接。然而,现有导电端子一般只设有一个弹性接触臂和一个接触部,这种导电端子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在电性连接的过程中,当受到冲击和震动等因素影响时,所述接触部容易与另一电气元件上的导接部发生瞬间脱离,从而使两个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容易发生信号瞬断。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导电端子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发生信号瞬断的导电端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用于焊接至电路板上的基部和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抵接的弹性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上的同一导接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弯折形成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弯折形成有第二接触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并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基部、第一弹性接触臂及第二弹性接触臂由同一金属板材冲压下料后弯折形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之间具有一下料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长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宽度相同。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基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的末端延伸形成有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基部的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具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具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与对接电子元件抵接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抵撑于所述基部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自所述水平段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所述倾斜段的末端分叉向下向上弯折形成有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导电端子包括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上的同一导接部相抵接的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且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厚度,如此使得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的固有频率不同,在随外界的不规则振动时,不会同时达到最大的谐振振幅,因此在振动环境中,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不会同时与对接电子元件的导接部断开,从而有效防止信号瞬断的问题发生,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基部1穿孔11第一弹性接触臂21第一支撑部211第一接触部212第二弹性接触臂22第二支撑部221第二接触部222下料槽23连接部3水平段31倾斜段3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是由导电性能佳的金属板材一体冲压下料后弯折形成,包括用于焊接至电路板上的基部1和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抵接的弹性接触臂,具体地,所述基部1呈平板状,为了增加所述基部1与电路板焊接时的吃锡能力,所述基部1上还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基部的穿孔11;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第二弹性接触臂22,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上的同一导接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的厚度,如此使得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第二弹性接触臂22的固有频率不同,在随外界的不规则振动时,不会同时达到最大的谐振振幅,因此在振动环境中,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第二弹性接触臂22不会同时与对接电子元件的导接部断开,从而有效防止信号瞬断的问题发生,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性。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弹性接触臂和所述基部1的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自所述基部1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3位于所述基部1的正上方,所述连接部3包括水平段31和倾斜段32,所述倾斜段32自所述水平段31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所述倾斜段32的末端分叉向下再向上弯折形成有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具有第一支撑部211,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具有第二支撑部221,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与对接电子元件抵接时,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1分别抵撑于所述基部1上。本技术通过将导电端子设计成包括如上结构的基部1及自基部弯折形成的连接部3,再由连接部3的末端分叉弯折形成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从而使得整个导电端子的弹性较好,不容易发生疲乏,且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设置第一支撑部211,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设置第二支撑部221,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与对接电子元件抵接时,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1分别抵撑于所述基部1上,如此能够有效增加所述第一接触臂21和所述第二接触臂22与对接电子元件的抵接力,使得接触稳定。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的长度、宽度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的长度、宽度分别相同,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的末端弯折形成有第一接触部212,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的末端弯折形成有第二接触部222,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212和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与对接电子元件的导接部相抵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之间具有一下料槽23,所述下料槽23是在将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所述导电端子所需体积后再将部分金属板材进行切除形成,形成下料槽23之后,再将需要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22的部分板材进行打薄,使其厚度小于需要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的部分板材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导电端子的结构虽是以上述结构为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也可以是只包括所述基部1和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第二弹性接触臂22,即第一弹性接触臂21和第二弹性接触臂22分别直接自基部1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不包括上述连接部3和上述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21。虽然本技术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电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用于焊接至电路板上的基部和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抵接的弹性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上的同一导接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用于焊接至电路板上的基部和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抵接的弹性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用于与对接电子元件上的同一导接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弯折形成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弯折形成有第二接触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并排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第一弹性接触臂及第二弹性接触臂由同一金属板材冲压下料后弯折形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之间具有一下料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的长度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毅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