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97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板、导电线路板和按键层,导电线路板上间隔设置多个功能点,按键层由多个相邻按键或由单个按键构成,每个按键下方有至少一个功能点,其中仅有一个能实现输入功能的有效功能点;当按键下方设有一个功能点时,该按键的传动机构包括剪刀连接机构,当按键下方设有多个功能点时,该按键的传动机构包括剪刀连接机构和平衡杆;剪刀连接机构、平衡杆的尺寸与对应按键的尺寸相配。可根据需要选取有效功能点、在其上方设置按键,形成单个按键或多个相邻的按键,无需更换导电线路板和底板;而且,根据按键尺寸,可配制相应尺寸的剪刀连接机构及平衡杆,使用户得到较好的操作手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键盘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
技术介绍
键盘通常包括底板、底板上方的导电线路板和多个按键,按键设置在导电线路板上,按压按键,实现输入功能。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位于键盘上的按键可具有多种排布方式,比如在键盘上某一按键区域内,有可能仅设置一个单独的长按键,如一字形按键或L形按键,也可能设置几个相邻的短按键;但是,现有的键盘设计通常是一种按键排布方式对应一种键盘结构,如用户想要更换部分按键设置,则需要更换整个键盘结构,包括按键、导电线路板和底板,成本较高,且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该键盘结构可在不更换导电线路板和底板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要在同一位置区域设置一个或多个按键。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板、导电线路板和按键层,导电线路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功能点,按键层由多个相邻按键组成或由单个按键构成,每个按键下方有至少一个功能点,其中,仅有一个能实现输入功能的有效功能点;使用该键盘结构时,可根据需要选取某个或某几个功能点作为有效功能点,在选出的有效功能点上设置按键,从而可形成由单个按键或多个相邻的按键组成的按键层,无需更换导电线路板和底板即可得到用户所需的按键排布;而且,当按键下方设有一个功能点时,该按键的传动机构包括剪刀连接机构,当按键下方设有多个功能点时,该按键的传动机构包括剪刀连接机构和用于传动补强的平衡杆;上述两种按键中,配置的剪刀连接机构、或剪刀连接机构及平衡杆的尺寸与对应按键的尺寸相配。按键尺寸不同,对应的剪刀连接机构及平衡杆的尺寸也不同,从而,可根据按键的尺寸大小,配制相应尺寸的剪刀连接机构及平衡杆,使用户得到较好的操作手感。当按键下方设有一个功能点时,按键的传动机构还可以包括平衡杆,用作传动补强,该平衡杆的尺寸与按键的尺寸相配,从而可获得更好的操作手感。当按键尺寸较小、无需增加平衡杆时,可适当增大按键内剪刀连接机构的尺寸,形成补强作用,从而提高操作手感。具体的,当按键下方设有一个功能点时,该按键包括键帽和位于其下方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与键帽尺寸相配的一组剪刀连接机构以及位于功能点上方的弹性体,该弹性体的上部穿过剪刀连接机构的轴孔、与键帽底部抵接,其下部与导电线路板抵接。当按键下方有多个功能点时,该按键包括键帽和位于其下方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一个弹性体、多组剪刀连接机构以及平衡杆,其中,弹性体位于有效功能点上方,其他功能点上方各设有一组剪刀连接机构;此时,非有效功能点上方设置的剪刀连接机构的尺寸可与该功能点作为有效功能点时配制的剪刀连接机构的尺寸相同,也可以不同。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1)采用本技术的键盘结构可采用同样的底板与导电线路板,搭配不同的弹性体/平衡杆/键帽/剪刀连接机构,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用户可根据使用习惯获得所需的按键排布,从而可有效降低用户更换按键的成本,减少资源浪费;(2)本技术中,剪刀连接机构和平衡杆的尺寸根据按键的结构与形状而定,按键尺寸不同,剪刀连接机构和平衡杆的尺寸不同,本技术的键盘结构可根据按键尺寸大小,配制相应尺寸的剪刀连接机构,并配合使用平衡杆,得到的键盘按键均具有较好的操作手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第一种按键排布方式图,其中,按键层由两个相邻按键组成;图2为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按键排布方式图,其中,按键层由单个按键构成;图3为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键盘结构中导电线路板上的功能点排布图;图4为第一种按键排布方式下,本技术的键盘结构的装配爆炸视图;图5为第二种按键排布方式下,本技术的键盘结构的装配爆炸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键盘一般自下而上包括底板、导电线路板和多个按键,上述多个按键中,部分按键的排布方式基本不变,如字母功能键和数字功能键;其他功能键,如enter键、shift键及其周边按键形成的按键区域,根据不同用户的操作习惯其排布方式可能存在差异。本技术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是对这些存在多种按键排布方式的特殊按键区域的键盘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可在不更换导电线路板和底板的情况下,仅通过更换按键即可实现按键排布方式的转换,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按键更换的成本大大降低,导电线路板和底板等部件也能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本技术的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包括底板1、导电线路板2和按键层,三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以某一特殊按键区域为例,根据不同的用户操作习惯,按键层的按键排布方式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排布方式如图1,其中,该按键层由按键一31和按键二32两个相邻短按键组成;第二种排布方式如图2,此时,该按键层仅为一个长按键,即按键三33;此处,长按键、短按键是相对而言的,同一按键层的按键区域大小是恒定的,相较于按键层包括两个相邻按键31、32的情况,该按键层仅包括一个按键33时,按键33的尺寸必然是大于按键31、32的,故为方便区分和便于理解,将相邻按键31、32成为短按键,单独的按键33成为长按键。如图3,该按键层对应的导电线路板2上间隔设置有3个功能点a1~a3,当采用第一种排布方式时,功能点a1位于按键一31下方,功能点a3位于按键二32下方,且按键一31通过功能点a1实现输入,按键二32通过功能点a3实现输入,即a1、a3分别作为按键一31和按键二32的有效功能点,而a2闲置,没有输入功能;当采用第二种排布方式时,功能点a1~a3均位于按键三33下方,但仅a2作为按键三33的有效功能点,a1、a3闲置,没有输入功能。当按键排布方式为第一种时,本技术的键盘结构如图4,最下方为底板1,底板1上方为相应的导电线路板2,导电线路板2中功能点a1和a3上方分别设有按键一31和按键二32;按键一31、按键二32分别由一弹性体、一剪刀连接机构和一键帽构成,两剪刀连接机构51、52分别与对应键帽的底部固定,两弹性体41、42的上部分别穿过对应剪刀连接机构51、52的轴孔、与对应键帽61、62的底部抵接,下部分别与导电线路板2抵接,且按键一31的弹性体41位于功能点a1上方,按键二32的弹性体42位于功能点a3上方。其中,按键一31的尺寸比较大,除剪刀连接机构51外,另外组装两根平衡杆71作强度补强,剪刀连接机构51、平衡杆81的尺寸与键帽61的尺寸匹配,从而可增强按键一31的操作手感;按键二32的键帽62尺寸与按键一31相比较小,不采用平衡杆补强,但其对应的剪刀连接机构52变大,形成补强作用,从而可有效增强操作手感;形成的键盘结构中,键帽一31实现功能点a1的功能,键帽二32实现功能点a3的功能。当按键排布方式为第二种时,本技术的键盘结构如图4,包括底板1及其上方的导电线路板2,功能点a1~a3均位于按键三33下方,按键三33包括一弹性体43、两组剪刀连接机构51、53和一个键帽63,其中,弹性体43位于功能点a2上方,两组剪刀连接机构51、53分别位于功能点a1和a3上方;功能点a1上方的剪刀连接机构与按键一31中的剪刀连接机构尺寸相同,功能点a3上方的剪刀连接机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板、导电线路板和按键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线路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功能点,所述按键层由多个相邻按键组成或由单个按键构成,每个按键下方有至少一个功能点,其中,仅有一个能实现输入功能的有效功能点;当按键下方设有一个功能点时,所述按键的传动机构包括剪刀连接机构,当按键下方设有多个功能点时,该按键的传动机构包括剪刀连接机构和用于传动补强的平衡杆;所述剪刀连接机构、平衡杆的尺寸与对应按键的尺寸相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板、导电线路板和按键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线路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功能点,所述按键层由多个相邻按键组成或由单个按键构成,每个按键下方有至少一个功能点,其中,仅有一个能实现输入功能的有效功能点;当按键下方设有一个功能点时,所述按键的传动机构包括剪刀连接机构,当按键下方设有多个功能点时,该按键的传动机构包括剪刀连接机构和用于传动补强的平衡杆;所述剪刀连接机构、平衡杆的尺寸与对应按键的尺寸相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互换按键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下方设有一个功能点,按键的传动机构还包括用于传动补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