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限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2931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限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均设置在车道下方;自动升降限速桩包括外柱体、内柱体、剪叉式连杆机构和丝杆传动机构,外柱体固定安装在车道下方,外柱体内部设有容置腔,内柱体设置在该容置腔内,且内柱体可升降,内柱体降下后其顶部与车道平面齐平;内柱体和外柱体之间通过剪叉式连杆机构相连,丝杆传动机构设置在剪叉式连杆机构上;内柱体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记录超速车辆图像信息,并警示驾驶员减速,有效维护了道路通行安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限速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升降限速装置。
技术介绍
超速行驶是发生交通事故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因超速行驶肇事的道路交通事故越来越严重,形势非常严峻,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都位于交通事故中的首位,特别在学校、社区、交叉口、人行过街横道等特殊路段,超速行驶具有极高的安全隐患,且发生事故的代价也极其惨重。同时超速行驶也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交通流秩序。为了有效遏制超速驾驶行为,尤其在特殊路段严防超速驾驶行为,强制迫使驾驶人遵守交通规划,引入一种自动升降限速桩,一方面本技术可制止超速驾驶行为,另一方面具有警示取证功能。目前专业领域内,没有可自动升降的限速桩,存在可升降的防撞桩,两者有本质区别,且现有的升降桩升降动力主要采用液压式或气压式动力,结构复杂,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特殊无人值守路段,无法有效遏制超速驾驶行为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升降限速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限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均设置在车道下方;自动升降限速桩包括外柱体、内柱体、剪叉式连杆机构和丝杆传动机构,外柱体固定安装在车道下方,外柱体内部设有容置腔,内柱体设置在该容置腔内,且内柱体可升降,内柱体降下后其顶部与车道平面齐平;内柱体和外柱体之间通过剪叉式连杆机构相连,丝杆传动机构设置在剪叉式连杆机构上;内柱体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剪叉式连杆机构包括剪叉式连杆、上端滑轨、上端滑轮、下端滑轨和下端滑轮,其中:上端滑轨固定安装在内柱体的底部,下端滑轨固定安装在外柱体的底部;剪叉式连杆上部的一端与内柱体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上端滑轮与上端滑轨滑动连接;剪叉式连杆下部的一端与外柱体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下端滑轮与下端滑轨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丝杆传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杆副组件、电动机和齿轮箱,其中:滚珠丝杆副组件一端与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与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下端相连;电动机和齿轮箱设置在滚珠丝杆副组件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装置还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一端与电动机相连,另一端与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相连。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内柱体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警示驾驶员的LED灯。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外柱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圈凹槽,凹槽内烧结有封圈,该封圈与内柱体之间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电动机外侧设置有密闭的密封筒。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与微处理器相连。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自动升降限速装置,通过布设在车道下方的平行式地埋感应条获取车辆的速度,并控制限速桩升起进行拍照和警示,能够起到有效的监督和防止驾驶员超速的作用;目前专业领域内,没有可自动升降的限速桩,存在可升降的防撞桩,但现有的升降桩升降动力主要采用液压式及气压式动力,结构复杂,成本大。本技术采用的是剪叉式升降推杆装置,依靠电力驱动,使用及维护相对简单,且可自动检测靠近车辆是否超速,并作出相应措施,强制迫使超速车辆减速行驶,迫使驾驶人不敢超速、不愿超速,保证了行人及非机动车等弱势群体的安全,有效杜绝交通肇事的发生,促使道路通行环境安全、有序。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剪叉式连杆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柱体、2-内柱体、31-剪叉式连杆、32-上端导轨、33-上端滑轮、34-下端导轨、35-下端滑轮、41-滚珠丝杠副组件、42-电动机、43-齿轮箱、5-微处理器、61-摄像头、62-LED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升降限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均设置在车道下方,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用于获取车辆通过时间差信息并发送给微处理,微处理器通过计算得出车辆速度并进行判断是否超速,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不能直接获取速度;自动升降限速桩包括外柱体1、内柱体2、剪叉式连杆机构和丝杆传动机构,外柱体1固定安装在车道下方,外柱体1内部设有容置腔,内柱体2设置在该容置腔内,且内柱体2可升降,内柱体2降下后其顶部与车道平面齐平;内柱体2和外柱体1之间通过剪叉式连杆机构相连,丝杆传动机构设置在剪叉式连杆机构上;内柱体2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61,当经过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的车辆速度超过当前车道限速值时,丝杆传动机构提供动力给剪叉式连杆机构,剪叉式连杆机构带动内柱体2升高,并通过摄像头61拍摄超速车辆的图像。如图2所示,剪叉式连杆机构包括剪叉式连杆31、上端滑轨32、上端滑轮33、下端滑轨34和下端滑轮35,其中:上端滑轨32固定安装在内柱体2的底部,下端滑轨34固定安装在外柱体1的底部;剪叉式连杆31上部的一端与内柱体2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上端滑轮33与上端滑轨32滑动连接;剪叉式连杆31下部的一端与外柱体1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下端滑轮35与下端滑轨34滑动连接。丝杆传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杆副组件41、电动机42和齿轮箱43,其中:滚珠丝杆副组件41一端与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与剪叉式连杆机构的下端相连;电动机42和齿轮箱43设置在滚珠丝杆副组件41上,电动机42用于提供动力,通过齿轮箱43带动滚珠丝杆副组件41进行伸缩运动。该装置还包括微处理器5,微处理器5一端与电动机42相连,另一端与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相连;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将获取到的车辆通过时间差信息发送给微处理5,微处理器5通过计算得出车辆速度并进行判断是否超速,当经过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的车辆速度超过当前车道限速值时,微处理器5控制电动机42开始工作。内柱体2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警示驾驶员的LED灯62,在内柱体2升起时,LED灯62开始闪烁。外柱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圈凹槽,凹槽内烧结有封圈,该封圈与内柱体2之间过盈配合,采用这种密封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减少限速桩内部渗水情况,避免对桩体内部电路侵害。在限速桩未启动状态时,内柱体完全嵌套于外柱体内,顶面与地面齐平,不影响车辆通行。电动机42外侧设置有密闭的密封筒,防止限速桩渗水而造成的电路短路。该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与微处理器5相连。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自动升降限速桩,包括外柱体1、内柱体2、剪叉式连杆结构(剪叉式连杆31、上端导轨32、上端滑轮33、下端导轨34、下端滑轮35)、电动推杆组件(滚珠丝杠副组件41、电动机42、齿轮箱43)、微处理器5、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未在图中画出)、警示模块(摄像头61、七彩LED灯62)。外柱体1埋设在地下,内部设有容置腔,内柱体2可在外柱体1容置腔内垂直运动;剪叉式连杆结构设置在内柱体底端,上部一端与内柱体2固定相连,另一端为上端滑轮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升降限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升降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均设置在车道下方;自动升降限速桩包括外柱体(1)、内柱体(2)、剪叉式连杆机构和丝杆传动机构,外柱体(1)固定安装在车道下方,外柱体(1)内部设有容置腔,内柱体(2)设置在该容置腔内,且内柱体(2)可升降,内柱体(2)降下后其顶部与车道平面齐平;内柱体(2)和外柱体(1)之间通过剪叉式连杆机构相连,丝杆传动机构设置在剪叉式连杆机构上;内柱体(2)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自动升降限速桩和平行式地埋线圈感应条均设置在车道下方;自动升降限速桩包括外柱体(1)、内柱体(2)、剪叉式连杆机构和丝杆传动机构,外柱体(1)固定安装在车道下方,外柱体(1)内部设有容置腔,内柱体(2)设置在该容置腔内,且内柱体(2)可升降,内柱体(2)降下后其顶部与车道平面齐平;内柱体(2)和外柱体(1)之间通过剪叉式连杆机构相连,丝杆传动机构设置在剪叉式连杆机构上;内柱体(2)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限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剪叉式连杆机构包括剪叉式连杆(31)、上端滑轨(32)、上端滑轮(33)、下端滑轨(34)和下端滑轮(35),其中:上端滑轨(32)固定安装在内柱体(2)的底部,下端滑轨(34)固定安装在外柱体(1)的底部;剪叉式连杆(31)上部的一端与内柱体(2)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上端滑轮(33)与上端滑轨(32)滑动连接;剪叉式连杆(31)下部的一端与外柱体(1)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峰杜光赵孝勇邵俊豪王瑞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