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87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手表,其中,智能手表包括表盘以及与所述表盘连接的表带,所述表带内置有电源适配模块和柔性传输线;所述表带的一端设有充电接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元件,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表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表盘内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元件,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实现智能手表便利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手表
本技术涉及智能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智能手表都需要使用专门的充电底座连接USB接口和USB接口数据线进行充电,出行时如果没有随身携带,则无法顺利为智能手表充电;为了解决智能手表方便充电的问题,有少数厂商提出利用表带作为备用电源对手表充电,此类结构的智能手表利用表带内置的锂聚合物电池为手表提供电能虽然能实现充电,但也需要内置的锂聚合物电池本身预先充电才能使用;若内置的锂聚合物电池电量耗尽时,仍然无法解决如何对手表进行便利充电的问题;以上结构的智能手表无法实现便利充电,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旨在实现智能手表便利充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智能手表包括表盘以及与所述表盘连接的表带,所述表带内置有电源适配模块和柔性传输线;所述表带的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元件,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表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表盘内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元件,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为连接轴,且所述连接轴固定于所述表盘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为设于所述表盘上的金属触点,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卡接于所述表盘上,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与所述金属触点抵接。优选地,所述表盘上设有供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卡接的固定凹槽,且所述金属触点设于所述固定凹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为金属触点,所述表带与所述输出端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延伸带,所述延伸带围设形成固定圈,所述金属触点设于所述延伸带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为两端固定在所述表盘上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有所述金属触点,且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固定圈中。优选地,所述延伸带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表带上。优选地,所述充电接口为USB接口。优选地,所述表带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柔性传输线和所述USB接口的容置槽,以将所述柔性传输线和所述USB在所述容置槽中滑动。优选地,所述柔性传输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线槽的长度。优选地,所述表带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滑动槽;所述USB接口设有与所述滑动槽配合的滑动元件。优选地,所述滑动槽靠近所述表盘的一端的高度大于所述滑动槽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的高度。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手表内置电源适配模块和柔性传输线,并将设置充电接口在表带的一端,且输入端通过柔性传输线与充电接口连接;设置第一导电元件在表带的另一端,输出端通过柔性传输线与第一导电元件连接;表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表盘内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元件,电池与电源适配模块通过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电连接;如此外界设备可通过充电接口向电源适配模块的输出端输送电流,再利用电源适配模块的变压整流,将合适的电流通过输入端和第一导电元件向与表盘的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元件输送。如此设置,用户在对该智能手表充电时,无需随身携带充电适配器和充电数据线,即可对智能手表及时充电,实现智能手表便利充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智能手表一实施例的表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手表的表盘和表带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手表一实施例的表带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A-A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智能手表的表盘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智能手表的表带又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图9为本实用智能手表的表带又一实施例的拆卸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表盘200表带210电源适配模块220柔性传输线211输入端212输出端230充电接口240第一导电元件10连接轴20金属触点101固定凹槽250延伸带251固定圈201容置槽202滑动槽30USB接口31滑动元件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手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该智能手表包括表盘100和一端与所述表盘100连接的表带200,所述表带200内置有电源适配模块210和柔性传输线220,所述表带200的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口230,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元件240,所述充电接口230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220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210的输入端211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40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220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210的输出端212连接;所述表盘100上设置有与所述表盘100内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元件(未示出),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210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40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电连接。现有的智能手表目前都需要使用专门的充电底座连接USB接口数据线进行充电,出行时如果没有随身携带,则无法顺利为手表充电;为了解决智能手表方便充电的问题,有少数厂商提出利用表带作为备用电源对手表充电,此类实现是利用表带内置的锂聚合物电池为手表提供电能,内置电池本身也需要先充电再使用,当电池电量耗尽时,仍然无法解决如何对手表进行充电的问题。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智能手表的一侧表带200上内置由电源适配模块210和柔性传输线220,其中电源适配模块210是经过内部一些列变压整流等必要处理后,为智能手表提供合适的充电电压和电流;而电流的传输介质为柔性传输线220,在本实施例中,柔性传输线220优选采用柔性USB接口数据线。另外在表带200的一端设置充电接口230,还在表带200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导电元件240,充电接口230和第一导电元件240分别通过柔性传输线220分别与电源适配模块210的输入端211、输出端212连接,表盘100上设置有与表盘100内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元件(未示出),电池与电源适配模块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手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盘以及与所述表盘连接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内置有电源适配模块和柔性传输线;所述表带的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元件,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表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表盘内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元件,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盘以及与所述表盘连接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内置有电源适配模块和柔性传输线;所述表带的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元件,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通过所述柔性传输线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表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表盘内电池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元件,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为连接轴,且所述连接轴固定于所述表盘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为设于所述表盘上的金属触点,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卡接于所述表盘上,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与所述金属触点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上设有供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卡接的固定凹槽,且所述金属触点设于所述固定凹槽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为金属触点,所述表带与所述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