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朝东专利>正文

一种柴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7047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柴火炉,包括炉体和设在炉体内的用于堆放柴火的底板,炉体下方的炉壁上设有与炉体内腔相通的圆弧缺口,底板包括连为一体的同心的大圆弧板和小圆弧板,在大圆弧板和小圆弧板相接处的一端设有伸出炉体外的把手,大圆弧板半径不小于炉体外半径,小圆弧板半径不大于炉体内半径且所述大圆弧板位于所述圆弧缺口内,把手底部设有作为支点来转动底板的第一滚珠,第一滚珠同时活动嵌于把手的底部和圆弧缺口处的炉壁内,底板的底部还设有以所述第一滚珠为圆心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活动嵌有第二滚珠,第二滚珠与圆弧缺口一侧的炉体相连。该柴火炉可迅速便捷地添加柴火和清扫灰烬,生火快捷,且可以转移炉火,实现炊具灵活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火炉
本技术属于柴火炉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生火、加柴和清扫灰烬的柴火炉。
技术介绍
柴火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燃烧器具,在户外野营时使用较多,主要由一个炉体和炉体底部的添柴口构成,炉体上端可以放置水壶和锅等炊具,用于烹煮食物,有的炉子上端还设有上盖用于罩住炉火,避免炉火火苗四处喷射。传统的柴火炉在使用完之后需要将底板取出倾倒灰烬,或者是打开底部的排灰口掏出灰烬,十分不便,且在生火、加柴或者旺火时炉内通风不畅,需要鼓入空气来助燃,造成烟气四逸。此外,在烹煮食物时,中途需要短时间暂停加热,此时则需要将炉火熄灭或是拿走炊具,稍后又得将其点燃,在炖汤时尤为常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柴火炉,该柴火炉可迅速便捷地添加柴火和清扫灰烬,生火快捷,且可以转移炉火,实现炊具灵活加热。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柴火炉,包括炉体和设在炉体内的用于堆放柴火的底板,所述炉体下方的炉壁上设有与炉体内腔相通的圆弧缺口,所述底板包括连为一体的同心的大圆弧板和小圆弧板,在大圆弧板和小圆弧板相接处的一端设有伸出炉体外的把手,所述大圆弧板半径不小于炉体外半径,小圆弧板半径不大于炉体内半径且所述大圆弧板位于所述圆弧缺口内,所述把手底部设有作为支点来转动底板的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同时活动嵌于把手的底部和圆弧缺口处的炉壁内,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有以所述第一滚珠为圆心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活动嵌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与圆弧缺口一侧的炉体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缺口一侧的炉体内壁设有直角支架,所述直角支架一端固定于炉体内壁,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且其端面内部活动嵌有所述第二滚珠。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中央设有排渣筒,排渣筒顶端设有封盖,封盖上表面设有小吊环。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表面还固定设有用于堆放柴火的圆筒,所述圆弧缺口中间设有可供圆筒出入的矩形缺口。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伸出炉体外侧的部分包裹有耐温绝热橡胶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转动活动设置的底板来达到便于排出灰烬和添加柴火的目的,该柴火炉不需要常规的添柴口,仍然可以在不取下炉上炊具的情况下向炉内加柴,方便快捷;同时,在锅、壶等炊具不需要加热时还可以转动上述手把,将底板从炉内取出,使柴火燃烧的火焰转移至炉外;再则,生火或是需要旺火时不必采用鼓风机向炉内鼓风助燃,直接将底板转移至炉外开放环境中,通风顺畅,利于生火,人工稍微吹气便可达到旺火的目的,简单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炉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板仰视图。图4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5为底板转动位置示意图。图6为带排渣筒和圆筒的底板的俯视图。元件标号说明:炉体1、底板2、第一滚珠3、排渣筒4、圆筒5、第二滚珠6、直角支架7、圆弧缺口101、把手201、小圆弧板202、大圆弧板203、弧形凹槽20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柴火炉,包括炉体1和设在炉体1内的用于堆放柴火的底板2,所述炉体1不具有传统的设在炉体下方的加柴口,该炉体1的炉壁上设有与炉体1的内腔相通的圆弧缺口101,该圆弧缺口101大小可供炉内的柴火进出炉体1,所述底板2包括连为一体的同心的大圆弧板203和小圆弧板202,在大圆弧板203和小圆弧板202相接处的一端设有伸出炉体1外的把手201,所述大圆弧板203的半径不小于炉体1的外半径,小圆弧板202的半径不大于炉体1的内半径,为了使底板2与炉体1配合更加紧凑,大圆弧板203的半径和炉体1的外半径皆为R,小圆弧板202的半径和炉体1的内半径皆为r。上述底板2插入圆弧缺口101后,整个小圆弧板202能位于炉体1内而大圆弧板203的边缘部分能搁于圆弧缺口101处的炉壁上,使底板2不会下坠。所述把手201底部设有作为支点来转动底板2的第一滚珠3,如图5所示,使底板1绕一点转动;所述第一滚珠3同时活动嵌于把手201的底部和圆弧缺口101处的炉壁内(如图4所示),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2的底部还设有以所述第一滚珠3为圆心的弧形凹槽204,弧形凹槽204的半径为α,如图4所示,所述弧形凹槽204内活动嵌有第二滚珠6,所述第二滚珠6与圆弧缺口101一侧的炉体1的内壁相连,以便在转动底板1时,底板1能通过弧形凹槽204在第二滚珠6上滑动,同时滑动过程中,第二滚珠6对底板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当底板1向炉外转至弧形凹槽204的末端时,底板1转至极限位置,不能再转出,防止底板1完全脱离炉体1,又起到限位保护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缺口101一侧的炉体1的内壁设有直角支架7,所述直角支架7一端固定于炉体1内壁,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且其端面内部活动嵌有所述第二滚珠6,以达到更好的限位支撑作用。进一步地,转出底板1后可以进行灰烬的扫除,为便于集中扫除灰烬,如图6所示,特在所述底板1的中央设有排渣筒4,排渣筒4的顶端设有封盖,封盖上表面设有小吊环,以便必要时取下封盖排灰。进一步地,为防止转出底板1时底板1上的柴火掉落,如图6所示,特在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设有用于堆放柴火的圆筒5,相应地如图2所示,所述圆弧缺口101中间设有可供圆筒出入的矩形缺口,该矩形口长为L,且L的值应大于等于圆筒5的外径值,矩形口的高度不小于圆筒5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把手201伸出炉体1外侧的部分包裹有耐温绝热橡胶套,以防止底板2过热引起把手201发烫,不便于握住把手201转动底板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柴火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火炉,包括炉体和设在炉体内的用于堆放柴火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下方的炉壁上设有与炉体内腔相通的圆弧缺口,所述底板包括连为一体的同心的大圆弧板和小圆弧板,在大圆弧板和小圆弧板相接处的一端设有伸出炉体外的把手,所述大圆弧板半径不小于炉体外半径,小圆弧板半径不大于炉体内半径且所述大圆弧板位于所述圆弧缺口内,所述把手底部设有作为支点来转动底板的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同时活动嵌于把手的底部和圆弧缺口处的炉壁内,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有以所述第一滚珠为圆心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活动嵌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与圆弧缺口一侧的炉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火炉,包括炉体和设在炉体内的用于堆放柴火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下方的炉壁上设有与炉体内腔相通的圆弧缺口,所述底板包括连为一体的同心的大圆弧板和小圆弧板,在大圆弧板和小圆弧板相接处的一端设有伸出炉体外的把手,所述大圆弧板半径不小于炉体外半径,小圆弧板半径不大于炉体内半径且所述大圆弧板位于所述圆弧缺口内,所述把手底部设有作为支点来转动底板的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同时活动嵌于把手的底部和圆弧缺口处的炉壁内,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有以所述第一滚珠为圆心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活动嵌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朝东
申请(专利权)人:秦朝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