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207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以及设置在车架主体上的扶手架。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扶手架包括下管体和上管体;所述上管体的下端部与下管体的上端部相铰接;前轮支架的上端部、后轮支架的上端部和下管体的下端部通过三通部件相铰接;该婴儿车车架的扶手架与车架本体之间可进行联动折叠,折叠效率高。

A baby carriag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hild car, in particular to a baby carriage frame. A baby carriage frame, including the body of the frame, and a handrails set on the body of the frame. The frame body comprises a front wheel bracket and the rear bracket, a handrail frame including the tube and the tube body;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upper tube body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tube body is hi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front wheel; the rear wheel bracket,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lower pipe body through three parts. With the baby carriage frame; between the handrail frame and the frame body can be linked folding, folding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
技术介绍
婴儿车作为家庭携带婴儿出行的必备工具,具有供婴儿乘坐、睡卧等功能。婴儿车车架是婴儿车的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婴儿车车架结构决定了婴儿车大部分功能。但是,现有婴儿车车架折叠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多步骤折叠,折叠效率较低;尤其是现有婴儿车车架在扶手架与车架本体之间的联动关系设计不合理,故需对其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该婴儿车车架的扶手架与车架本体之间可进行联动折叠,折叠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以及设置在车架主体上的扶手架;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扶手架包括下管体和上管体;所述上管体的下端部与下管体的上端部相铰接;前轮支架的上端部、后轮支架的上端部和下管体的下端部通过三通部件相铰接;所述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联杆相连接,第一联杆的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上;后轮支架与下管体之间通过第二联杆相连接,第二联杆的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后轮支架与下管体上;所述后轮支架与上管体的下端部通过联杆组件连接,联杆组件包括上端部铰接在上管体上的第三联杆,以及下端部铰接在后轮支架上的第四联杆,第三联杆的下端部与第四联杆的上端部相铰接。作为优选,所述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上定位有前轮组件,后轮支架的下端部上定位有后轮组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联杆和第二联杆在后轮支架上的铰接点重叠。作为优选,所述上管体的下端部上套接有连接片,第三联杆的上端部铰接在连接片上。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该婴儿车车架中的扶手架与车架本体之间可进行联动折叠,折叠效率高。具体来说,所述婴儿车车架折叠时,先将扶手架解锁(现有技术),然后向车架前方翻折上管体,上管体向前翻转的同时可施力下压下管体,上管体相对于下管体转动;同时,第三联杆相对于第四联杆转动,第四联杆也下压。下管体通过第二联杆作用于后轮支架,第四联杆也作用于后轮支架;从而使后轮支架沿其上端部向前翻转,后轮支架靠近前轮支架;在靠近的过程中,第一联杆沿其两端部旋转,从而完成整个车架的折叠,折叠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的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以及设置在车架主体上的扶手架。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前轮支架1和后轮支架2,前轮支架1的下端部上定位有前轮组件11,后轮支架2的下端部上定位有后轮组件12。所述扶手架包括下管体3和上管体4,上管体4的下端部与下管体3的上端部相铰接;前轮支架1的上端部、后轮支架2的上端部和下管体3的下端部通过三通部件5相铰接;所述前轮支架1和后轮支架2之间通过第一联杆6相连接,第一联杆6的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前轮支架1和后轮支架2上;后轮支架2与下管体3之间通过第二联杆7相连接,第二联杆7的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后轮支架2与下管体3上;第一联杆6和第二联杆7在后轮支架2上的铰接点重叠。所述后轮支架2与上管体4的下端部通过联杆组件连接,联杆组件包括上端部铰接在上管体4上的第三联杆8,以及下端部铰接在后轮支架2上的第四联杆9,第三联杆8的下端部与第四联杆9的上端部相铰接。所述上管体4的下端部上套接有连接片41,第三联杆8的上端部铰接在连接片41上。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该婴儿车车架中的扶手架与车架本体之间可进行联动折叠,折叠效率高。具体来说,所述婴儿车车架折叠时,先将扶手架解锁(现有技术),然后向车架前方翻折上管体4,上管体4向前翻转的同时可施力下压下管体3,上管体4相对于下管体3转动;同时,第三联杆8相对于第四联杆9转动,第四联杆9也下压。下管体3通过第二联杆7作用于后轮支架2,第四联杆9也作用于后轮支架2;从而使后轮支架2沿其上端部向前翻转,后轮支架2靠近前轮支架1;在靠近的过程中,第一联杆6沿其两端部旋转,从而完成整个车架的折叠,折叠效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婴儿车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以及设置在车架主体上的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扶手架包括下管体和上管体;所述上管体的下端部与下管体的上端部相铰接;前轮支架的上端部、后轮支架的上端部和下管体的下端部通过三通部件相铰接;所述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联杆相连接,第一联杆的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上;后轮支架与下管体之间通过第二联杆相连接,第二联杆的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后轮支架与下管体上;所述后轮支架与上管体的下端部通过联杆组件连接,联杆组件包括上端部铰接在上管体上的第三联杆,以及下端部铰接在后轮支架上的第四联杆,第三联杆的下端部与第四联杆的上端部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以及设置在车架主体上的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扶手架包括下管体和上管体;所述上管体的下端部与下管体的上端部相铰接;前轮支架的上端部、后轮支架的上端部和下管体的下端部通过三通部件相铰接;所述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联杆相连接,第一联杆的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上;后轮支架与下管体之间通过第二联杆相连接,第二联杆的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后轮支架与下管体上;所述后轮支架与上管体的下端部通过联杆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钭子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群英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