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振杰专利>正文

两用式简易炼焦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128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两用式简易炼焦炉属炼焦设备,它包括同时含有上、中两条可控点火通道(2、3、6、8),底炕通道的可控侧、端两种出口(18、24、29、30、32),和可形成依点火、底炕出口、用途要求决定不同过流阻力的底坑通道(13、34);多炉连体过火道(52)及聚燃、净化和底炕坡底的合理构思,创建了可用于不同焦炭生产、不同型式组合炉组的通用炉体结构。明显减少投资、占地、能耗和污染,简化管理,提高产焦质量。(*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炼焦设备,主要涉及简易炼焦炉的结构。炼焦炉是炼焦的主体设备,已有普通焦焦炉和成型焦焦炉两种基本类型,都以各自的特点提供了完成炼焦过程的主要设备条件、基本保证了不同方面对设备的要求;但各种炼焦炉的专用性都比较强,相互之间一般不易变换,至今尚未见到由一种炉型、在同一炉内,能够满足不同炼焦要求的炼焦炉。本技术目的是提出含有调节结构、又适应不同炼焦要求的炉体结构方案。本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两用简易炼焦炉包括支撑炉盖的炉壁,与炉壁上缘密封相联的炉盖,与炉壁下缘密封联接的中空底炕,由炉盖炉壁底炕形成的炉体所包容的内腔,可出入炉料产品、设在前端壁的炉门及门下熄焦水出口,设在相应炉壁的点火灶,及联接各点火灶与炉体内腔的点火通道,设在各炉壁内沟通炉内腔上部与底炕中空的倒焰通道,设在底炕内与各倒焰通道下口相联、组成底炕内空间有序相通的燃气底炕通道,与底炕通道相联设在炉壁下端相应部位的底炕通道出口,依需要控制相应气流通道流量或通断的控制结构,其它生产与联接所需的辅助结构,如观察孔、二次进风通道或联接固定部件等。其中,所述点火通道有设在侧壁上部和中部的两个分支,各自与炉体内腔联通的出口,以及控制两通道通断的结构;所述底炕通道出口包括同时设在后端壁下缘相应处的底炕通道端出口、和设在侧壁下缘相应处的底炕通道侧出口、以及两种底炕出口通道通断和过流截面的控制结构。这样,点火通道的两分支两出口可分别满足两种焦炭生产的点火要求,由其通断控制结构依要求决定投入工作的通道,完成不同要求的点火。两种底炕通道布置的同时存在,则为满足不同焦炭生产对底炕通道的要求提供了可能;两种底炕通道出口的同时存在则满足了两种焦炭生产对排烟的不同要求,其通断控制可以决定投入运行工作的底炕通道,使炉内燃烧状况随之改变并延及炉内的生产过程。如上,本技术从点火和炉内燃气流动的形成与控制两方面,同时提供了两种焦炭生产所必需的设备结构条件和操作控制结构,从而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纵横通道依各侧底炕入口通道的位置,在纵向分成彼此不直接相通的分区,区内通道保持充分畅通、阻力一致;各分区皆经过流阻力足够大的通道与侧壁的各底炕出口相联,和经过流阻力相对显著低小的通道与后端壁的底炕出口相通。这样,相对封闭、统一对外的布置结构,既可保证过流阻力趋于均衡,流动有序,又可满足两种焦炭生产对底炕通道的不同要求,是又一种底炕通道的布置结构,且对底炕出口分布和点火等不对称的炉体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技术可以用于有共用侧壁的成对连体炉,此时共用侧壁内只有各炉的倒焰通道,底炕在共用侧壁的一侧只有底炕入口即只有倒焰通道的出口;两外侧壁所设倒焰通道设有通道通断和改变其过流截面的控制结构,及所述点火结构,前端壁也可设置该点火结构;底炕通道采用以上述分区划分、纵横主通道过流阻力有显著差异的布置为首选方案。其原则是采取对底炕出口和点火等偏置不敏感的通道布置方案。这样,成对连体炉的公知优点都可在此得以发扬。共用侧壁中倒焰通道、两外侧壁中点火倒焰的相关结构,皆是正常炉体的主要结构和本技术的点火结构。调节结构可控制各炉因单侧点火、和底炕仅有单侧侧向出口所造成横向火势不匀的影响,当截断或控制外侧壁的倒焰通道时,即可有效限制因单侧偏置对单侧燃烧有利的影响;待炉内两侧燃烧情况一致,即相应恢复受控通道的流通,则生产过程便可就此正常延续下去。底炕通道的布置选择,是出于对底炕侧出口单侧布置及单侧点火等影响的考虑。显然如前方案所述,底炕纵向通道或兼及与之相联的分区通道可以满足普通焦生产的要求,底炕横向通道及分区分割、倒焰通道和底炕出口的控制,则是本方案兼顾成型焦生产的考虑。使本技术在用于联体成对炉时仍保持了两用的良好适应性。本技术对多于两个炉体的连体炉组,应在炉组连接方向两端的炉体外侧壁内,设有本技术点火结构;各侧壁内设各炉的倒焰通道,壁下端均设分烟道,共用侧壁上部适当位置皆设能沟通相邻两炉内腔上部的过火通道,及控制该过火通道通断的结构;各侧壁仅在面向炉组中心侧设有其内侧炉体的底炕侧出口,并与各共用壁下端部所设纵向分烟道相联;各炉底炕通道采用对侧出口和点火等位置不敏感的布置方案。但其中位于连体炉组中心,或最邻近中心的共用侧壁中的一个则壁,仍只设倒焰通道、过火通道及其通断控制结构,不设底炕侧出口及分烟道;炉体的前端壁不设点火结构,前后端壁的其余结构同前。这样,共用壁下的分烟道既提供了烟气侧向排放通道,又保证了各炉的独立烧炼;过火通道及其控制结构,既可使连体各炉连续点火,又便于维持每炉的正常工作。本方案以过火通道及其控制,底炕通道的分区布置、炉下增设分烟道和在端壁内不设点火结构等措施解决了通用要求在连体炉组结构中所出现的问题,实现了连体炉组的两用目的。本技术在炉体底炕通道邻近后端壁底炕出口处,设有底部深于底炕、容量适当的聚燃室,室内设有数排横向布置的筛网形的格栅,栅格之间留有与格栅相当的纵向间隙。这样,在燃余气体最终离开炉体之前,格栅可增加过流阻力和保有维持较高温度的众多热点,可促使烟尘的灰化沉降和燃余气体的最后燃烧;宽深的室形可提供充分容纳这种燃烧的空间,从而可改进本技术炉体的工作性能,降低污染,充分利用能源。本技术自炉门始,至炉后端臂止,保持沿炉体纵向1%的连续升高坡度。在各底炕出口处还设有略高于该处底部的挡水凸台。这样,连续升坡有助于在焦炉低温时期引导弱燃气体正常流动,同时可使熄焦水定向排出;坡底与凸台协同作用,可防止熄焦水由底炕出口溢出。本技术可以是上述各方案间的合理组合,以适应多种使用的环境和要求。本技术集普通焦和成型焦生产炉型的主要特点于一身,并对多种使用条件作出适应性的思考,创建了可以生产这两种不同焦炭的通用炉体结构。其方案构思合理,技术可行,适应这两种焦炭的各种简易生产工艺。可明显减少设备设资、节省工料、节约占地、节省能耗、方便生产、简化管理、满足市场和生产的多种要求,一些具体的改进方案还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和产率,改善生产环境。附图给出了本技术方案和实施例方案的有关示意。附图说明图1是设有点火灶侧壁的横截面;图2是设有底炕侧出口侧壁炉内侧面图示;图3是另一侧壁即无底坑侧出口侧壁炉内侧面示图;图4是图2的A-A剖视即倒焰通道控制结构;图5是图2的B-B剖视即经纬式底坑通道布置;图6是图5的N-N剖面即底坑横剖面;图7是连体对炉底炕通道平面布置示意;图8是图7的X向视图即连体对炉共用侧壁侧面;图9是连体炉组底炕通道平面布置示意;图10是图9的Y向视图即连体共用壁有底坑侧出口侧侧面;图11是图9的2向视图即连体共用壁无底坑侧出口侧侧面;图12是图9的C-C剖视即连体共用侧壁底炕侧出口处横截面;图13是图9的O-O剖视即连体共用侧壁底炕倒焰通道处横截面;图14是图5的E-E剖视即聚燃室纵剖视;图15是图14的F-F剖视;图16是图14的G-G剖视;图17是图14的H-H剖视。图中1、点火灶口2、中(快火)点火通道3、上(慢火)点火通道4、保温隔热层5、焦炉顶盖6、上(慢火)点火口活块7、上(慢火)点火口 8、中(快火)点火口活块9、中(快火)点火口 10、点火灶11、有底炕侧出口的点火侧壁12、炭化室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两用式简易炼焦炉包括支撑炉盖的炉壁,与炉壁上缘密封相联的炉盖,与炉壁上缘密封联接的中空底炕,由炉壁、炉盖、底炕组成炉体所包容的内腔,可出入炉料产品、设在前端壁的炉门及门下熄焦水出口,设在相应炉壁内的点火灶及其与炉体内腔相联的通道,设在各炉壁内、沟通炉体内腔上部和底炕中空的倒焰通道,设在底炕内、与各倒焰通道下口相联、组成底炕内空间有序相通的燃气底炕通道,依需控制相应气流通道截面或通断的控制结构,以及生产与联接所需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通道有设在炉壁上部和中部的两个 分支(3、2),以及各自与炉体内腔联通的出口(7、9),控制两通道通断的结构(6、8);所述底炕通道有设在后壁与侧壁相应位置的端出口和侧出口(24、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王振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