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455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所述双面织物是利用至少一面纱提供予一具有前针床、后针床与压纱床的横编机所织造,该前针床设置有多个前织针,该后针床设置有多个后织针,而该压纱床是设于该前针床或后针床上方,且该压纱床设置有右向织造压料片与左向织造压料片,其中该双面织物还具有至少一由该面纱提供多个该前织针与多个该后织针分别钩纱成环所形成的袋编夹层,且该袋编夹层内具有至少一经由多个该右向织造压料片及多个该左向织造压料片所压入该袋编夹层内而于弯折后堆积并形成厚度的连续线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地因应消费市场的需求,且可降低人力与时间成本,而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A double-sided fabric stacked with a continuous wire and forming a thickness in a sandwich lay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g made in the interlayer deposited and formed double thickness continuous wire fabric, the double-sided fabric is provided to use at least a veil woven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a front needle bed, bed and bed after the yarn pressing, the front needle be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needles before, after the after the needl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needles, and the yarn pressing bed is arranged on the bed before or after the pressure above the bed, and the bed has the right to set the yarn weaving material pressing piece and the left to press the weaving piece, double-sided fabric also has at least one of the plurality of the former provides the veil and needle the needle hook yarn fabric loop formed by the bag and the bag series series sandwich interlayer has at least one via a plurality of the right to the weaving pressure piece and a plurality of the left pressing plate is pressed into the weaving of the bag series in the interlayer after bending and forming pile thickness continuous wire.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meet the demand of the consumer market, and can reduce the cost of human and tim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织物,特别涉及一种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
技术介绍
在重视健康、环保、时尚的现今社会,消费者对于衣着布料的舒适感与设计感的要求亦相对地提升;然而,织物业者为了因应人体穿戴方面的市场需求,无不将其重点放在能够织造出不同色彩或图形变化的织物;其中,若能将一连续线材嵌入在织造程序中的双面底纱一并织造,不但可形成更厚实或更具图样变化的双面织物,亦可在该双面织物的膨松性方面、或形状维持性方面有更佳突出的优异表现,所以非常适合将其用来缝制为人体外衣、鞋面或手提包等等的日常生活消费用品。目前,有关于横编机(FlatBedKnittingMachine)嵌入一连续线材的技术虽已经存在,但由于现有技术皆必须依靠织针将所要嵌入的连续线材以钩纱的动作方式加以实施;因此,当所要嵌入的连续线材长度超出1英寸时,因为喂纱嘴在喂入该连续线材时势必产生一定的倾角,故常会令织针在钩纱时发生无法钩到该连续线材的情况,因而较容易产出不良的织造品;也就是说,该现有技术在嵌入该连续线材时目前仍无法超过1英寸的长度,所以此项技术织所造出的织物,其发展也因此受到严重的限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所述的横编机,皆是指具有前针床(FrontNeedleBed)与后针床(RearNeedleBed)的机种,在织造时不但可单独使用其中一针床进行织造来形成单面织物,亦或可同时使用前/后针床交互织造来形成双面织物。另有一项现有技术,请参阅公开号TWM317443的“具不同厚度的三纤维织物”新型专利,该现有技术揭露了一种具不同厚度的三纤维织物,其包括上布层、下布层以及硬纱厚层,该下布层部分与上布层拉紧连接以间隔形成薄层区,该硬纱厚层一体成形且间隔地设置在上布层与下布层之间,并与薄层区相邻,由于硬纱厚层能支撑上布层与下布层,故能维持一定的厚度,而薄层区将上布层与下布层拉紧连接,因此该区厚度较硬纱厚层薄。然而,我们由该现有技术可清楚看出,所述具不同厚度的三纤维织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三纤维以直接编织的方式来形成有均匀分布出不同厚度形状的织物,借以节省加工的时间与人力,达降低成本为其目的。由此可知,该现有技术所编织出的三纤维织物,主要是将织物从头到尾皆编织成均匀分布着不同厚度形状的织物,也就是说,该现有技术的织物并不具有可任意在该织物上所预先设定的位置上来加厚的技术方案,此外,该现有技术的织物亦不具有在该织物预定位置上可依所需要的厚度来设定堆积次数的技术方案,故该现有技术的三纤维织物,亦实难符合市场所需。因此,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受限问题,皆急待相关业者尽快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除了是要将双面织物在袋编夹层的织造程序中嵌入一连续线材之外,还令该连续线材可于该袋编夹层内堆积并形成厚度,以织造出如同立体浮雕且具有不同厚薄度的双面织物,不但可有效地因应消费市场的需求,且可降低人力与时间成本,而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所述双面织物是利用至少一面纱提供予一具有一前针床、一后针床与一压纱床的横编机所织造,其中该前针床设置有多个前织针,该后针床则与多个该前织针交错对应处设置有多个后织针,而该压纱床是设于该前针床或后针床上方,且该压纱床分别于对应多个该前织针与多个该后织针的间隙处交互设置有右向织造压料片与左向织造压料片,其中所述双面织物还具有至少一由该面纱提供多个该前织针与多个该后织针分别钩纱成环所形成的袋编夹层,且该袋编夹层内具有至少一经由多个该右向织造压料片及多个该左向织造压料片所压入该袋编夹层内而于弯折后堆积并形成厚度的连续线材。更进一步地,所述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其中该连续线材是由该前针床向该双面织物方向被牵引喂入,另朝该前针床方向而被牵引脱离出该双面织物。更进一步地,所述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其中该连续线材是由该前针床向该双面织物方向被牵引喂入,另朝该后针床方向而被牵引脱离出该双面织物。更进一步地,所述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其中该连续线材是由该后针床向该双面织物方向被牵引喂入,另朝该后针床方向而被牵引脱离出该双面织物。更进一步地,所述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其中该连续线材是由该后针床向该双面织物方向被牵引喂入,另朝该前针床方向而被牵引脱离出该双面织物。更进一步地,所述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其中该连续线材的线径大于该面纱的线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实质所达成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可在该双面织物的该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该连续线材,故可令该双面织物产生较佳的厚度与膨松效果;二、同时,本专利技术可依据操作者设定于该袋编夹层内堆积该连续线材并形成所需的厚度,故可织造出如同立体浮雕且具有不同厚薄度的双面织物,有效地因应消费市场的需求;三、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在袋编夹层中加入该连续线材的织造程序,因此可省去事后再填充材料的手续,故确实可降低人力与时间成本,而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部分截断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移除连续线材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X-X的剖视方向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部分织造程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织造程序2与3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织造程序3与4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织造程序4与5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织造程序5与6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织造程序6与7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平面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图11的部分织造程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图12中织造程序4与5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图12中织造程序5与6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图12中织造程序6与7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平面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图16中Y-Y的剖视方向平面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图16的部分织造程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图18中织造程序4与5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图18中织造程序5与6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图18中织造程序6与7之间的织造程序图。其中,附图标记:20面纱21第一面纱22第二面纱A~E前织针a~f后织针aA、bB、cC、dD、eE右向织造压料片Ef、De、Cd、Bc、Ab左向织造压料片100连续线材200袋编夹层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横编机(FlatBedKnittingMachine),主要是使用“(日本)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制造且早已在市场上公开的(型号:SVR093SP)机种,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仅使用在此机种,由于上述横编机已为公开技术,而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因此本文仅以简化方式提及该横编机的结构,故不再加以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所述双面织物是利用至少一面纱提供予一具有一前针床、一后针床与一压纱床的横编机所织造,其中该前针床设置有多个前织针,该后针床则与多个该前织针交错对应处设置有多个后织针,而该压纱床是设于该前针床或后针床上方,且该压纱床分别于对应多个该前织针与多个该后织针的间隙处交互设置有右向织造压料片与左向织造压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织物还具有至少一由该面纱提供多个该前织针与多个该后织针钩纱分别成环所形成的袋编夹层,且该袋编夹层内具有至少一经由多个该右向织造压料片及多个该左向织造压料片所压入该袋编夹层内而于弯折后堆积并形成厚度的连续线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所述双面织物是利用至少一面纱提供予一具有一前针床、一后针床与一压纱床的横编机所织造,其中该前针床设置有多个前织针,该后针床则与多个该前织针交错对应处设置有多个后织针,而该压纱床是设于该前针床或后针床上方,且该压纱床分别于对应多个该前织针与多个该后织针的间隙处交互设置有右向织造压料片与左向织造压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织物还具有至少一由该面纱提供多个该前织针与多个该后织针钩纱分别成环所形成的袋编夹层,且该袋编夹层内具有至少一经由多个该右向织造压料片及多个该左向织造压料片所压入该袋编夹层内而于弯折后堆积并形成厚度的连续线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于袋编夹层内堆积有连续线材并形成厚度的双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线材是由该前针床向该双面织物方向被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铭昇李昱霖杨千慧
申请(专利权)人:艾尼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萨摩亚,W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