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215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其不仅能够抑制车辆重量的增加或者产品成本的急剧上涨,还能够使车身框架以较高的刚性和强度来稳定地支承由悬架部件传递的载荷。设置用于将悬架部件的上部安装于车身框架的安装支架(17)。安装支架(17)具有:支架主体(17A),其插入配置于车身框架的闭合截面内,用于保持悬架部件的上部;车外侧紧固部,其用于将支架主体(17A)紧固于车身框架的下壁;和车内侧紧固部,其用于将支架主体(17A)紧固于车身框架的上壁。

Suspens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suspens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suspension mounting part structure, which not only can inhibit the increase of vehicle weight or the sharp rise of product cost, but also enables the body frame to support the load transmitted by suspension components with high rigidity and strength. Set up the mounting bracket (17) for installing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spension component to the body frame. The mounting bracket (17)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ort (17A), closed section of the insert is configured on the body frame, used to maintain the upper suspension parts; car lateral fastening portion for the bracket body is fastened on the wall (17A)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inner fastening, the bracket body (17A) on the wall is fastened on the fram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的悬架,人们公知如下一种悬架,即,用于保持车轴的悬架臂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在悬架臂与车身框架之间安装有减震器和弹簧等悬架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悬架安装部结构中,在减震器的上端部安装有杯状的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紧固方式固定于截面呈大致矩形的车身框架的下壁。更详细来说,在车身框架的下壁设置有用于使安装支架的一部分向下壁的上方突出的开口,在安装支架的下端延伸设置有与车身框架的开口的下缘抵接的凸缘部。在使安装支架的一部分从车身框架的开口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该安装支架的凸缘部通过螺栓被紧固于车身框架的下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报第4035461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悬架安装部结构中,用于保持减震器的上端部的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仅被紧固于车身框架的下壁。因此,为了使车身框架以较高的刚性和强度来稳定地支承(承受)由减震器输入的载荷,需要采取增加安装支架的厚度或者加强车身框架的截面等的措施。然而,采取像这样的措施,可能会导致因零部件的厚度增加引起的车辆重量的增加或者因零部件个数的增加引起的产品成本的急剧上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其不仅能够抑制车辆重量的增加或者产品成本的上涨,还能够使车身框架以较高的刚性和强度来稳定地支承由悬架部件传递的载荷。【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采用了以下结构。即,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具有:车身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梁6和车身地板5),其为闭合截面结构,且具有面对车厢内侧的上壁(例如,实施方式的上壁20u)和面对车厢的下方外侧的下壁(例如,实施方式的下壁201);悬架臂(例如,实施方式的内侧臂部11和外侧臂部12),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的下方;悬架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减震器15和弹簧16),其安装于所述悬架臂与所述车身框架之间,用于承受作用于所述悬架臂的输入载荷;和安装支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17、18),其将所述悬架部件的上部安装于所述车身框架,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支架主体(例如,实施方式的支架主体17A),其插入配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闭合截面内,保持所述悬架部件的上部;车外侧紧固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紧固凸缘17B),其将所述支架主体紧固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下壁;和车内侧紧固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紧固板17C),其将所述支架主体紧固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上壁。根据上述结构,安装支架的支架主体配置于车身框架的闭合截面内,在该状态下,支架主体通过车外侧紧固部和车内侧紧固部紧固于车身框架的下壁和上壁。因此,输入悬架部件的载荷能够分散地由车身框架的多个壁来进行承受。另外,支架主体通过车外侧紧固部和车内侧紧固部紧固于车身框架的下壁和上壁,因此,能够使安装支架具有加强车身框架的截面的加强部件的功能。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下壁设置有开口(例如,实施方式的开口25),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支架主体插入所述车身框架的闭合截面内,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抵接面(例如,实施方式的抵接面a),所述抵接面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开口的周缘部抵接。这种情况下,安装支架通过抵接面与车身框架的开口的周缘部抵接,因此,能够由抵接面来加强车身框架的开口的周缘部以提高该周缘部的刚性。再者,安装支架与车身框架的下壁的较广范围抵接,因此,也能够有利于抑制车身框架的截面变形。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车身框架为将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后侧框架2和车身地板5)相连结的横向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梁6和车身地板5),所述横向框架具有:一对侧端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侧端部件6L、6R),其与左右相应的各所述侧框架结合,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一对所述侧端部件;和中央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中央部件6C),其将一对所述侧端部件相连结,所述侧端部件被设定为板厚比所述中央部件厚。这种情况下,用于安装安装支架的横向框架的侧端部件的板厚比连结一对侧端部件的中央部件的板厚厚,因此,与使横向框架的整个区域的板厚相同的情况相比,不仅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和产品成本的急剧上涨,还能够提高安装支架的安装部的刚性和强度。再者,在侧端部件安装有安装支架,因此,能够由安装支架提高横向框架与侧框架的结合部附近的刚性和强度。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车身框架为将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后侧框架2和车身地板5)相连结的横向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梁6和车身地板5),所述横向框架具有:一对侧端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侧端部件6L、6R),其与左右相应的各所述侧框架结合,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一对所述侧端部件;和中央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中央部件6C),其将一对所述侧端部件相连结,所述侧端部件由强度比所述中央部件高的部件构成。这种情况下,用于安装安装支架的横向框架的侧端部件由强度比连结一对侧端部件的中央部件高的部件构成,因此,与由强度同样高的材料构成横向框架的整个区域的情况相比,不仅能够抑制产品成本的急剧上涨,还能够确保安装支架的安装部的足够的刚性和强度。再者,安装支架安装于侧端部件,因此,能够由安装支架提高横向框架与侧框架的结合部附近的刚性和强度。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左右的侧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后侧框架2和车身地板5),其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和横向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梁6和车身地板5),其将左右的所述侧框架相连结,在左右的各所述侧框架安装有所述安装支架,其中,与安装于所述横向框架的所述悬架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减震器15)不同的悬架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弹簧16)安装于该安装支架。这种情况下,两个悬架部件通过同样的安装支架安装于横向框架和侧框架,因此,能够有利于提高整个悬架的安装部的刚性和强度。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车身框架为将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相连结的横向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梁6和车身地板5),在所述横向框架的左右的端缘安装有对该横向框架的内部进行分隔的分隔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分隔部件22),所述横向框架的左右的端缘通过所述分隔部件和左右相应的所述侧框架构成闭合空间部,并且,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支架主体配置在所述闭合空间部的内侧。这种情况下,在横向框架的左右的端缘,由左右相应的侧框架和分隔部件构成刚性较高的闭合空间部。安装支架由于其支架主体配置于该闭合空间部的内侧,因此能够以较高的刚性支承于横向框架的端缘。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分隔部件和所述横向框架的所述上壁具有相互接合的接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接合部b),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车内侧紧固部固定于所述接合部。这种情况下,安装支架的车内侧紧固部固定于刚性较高的分隔部件和横向框架的接合部,因此,能够使车身框架以更高的刚性和强度支承悬架部件。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左右的侧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后侧框架2和车身框架5),其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横向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梁6和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车身框架,其为闭合截面结构,且具有面对车厢内侧的上壁和面对车厢的下方外侧的下壁;悬架臂,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的下方;悬架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悬架臂与所述车身框架之间,承受作用于所述悬架臂的输入载荷;和安装支架,其将所述悬架部件的上部安装于所述车身框架,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其插入配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闭合截面内,保持所述悬架部件的上部;车外侧紧固部,其将所述支架主体紧固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下壁;和车内侧紧固部,其将所述支架主体紧固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上壁。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26 JP 2016-1053041.一种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车身框架,其为闭合截面结构,且具有面对车厢内侧的上壁和面对车厢的下方外侧的下壁;悬架臂,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的下方;悬架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悬架臂与所述车身框架之间,承受作用于所述悬架臂的输入载荷;和安装支架,其将所述悬架部件的上部安装于所述车身框架,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其插入配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闭合截面内,保持所述悬架部件的上部;车外侧紧固部,其将所述支架主体紧固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下壁;和车内侧紧固部,其将所述支架主体紧固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上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下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支架主体插入所述车身框架的闭合截面内,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开口的周缘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框架为将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相连结的横向框架,所述横向框架具有:一对侧端部件,其与左右相应的各所述侧框架结合,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一对所述侧端部件;和中央部件,其将一对所述侧端部件相连结,所述侧端部件被设定为板厚比所述中央部件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框架为将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相连结的横向框架,所述横向框架具有:一对侧端部件,其与左右相应的各所述侧框架结合,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一对所述侧端部件;和中央部件,其将一对所述侧端部件相连结,所述侧端部件由强度比所述中央部件高的部件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左右的侧框架,其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和横向框架,其将左右的所述侧框架相连结,在左右的各所述侧框架安装有所述安装支架,其中,与安装于所述横向框架的所述悬架部件不同的悬架部件安装于该安装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悬架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髙桥康一井筒昌规松下晃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