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021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其设有固定臂、移动臂、齿条、槽式限位杆和提拉杆;所述的固定臂和移动臂下端均装配椎体螺钉;所述的齿条和槽式限位杆连接固定臂和移动臂,且能够与移动臂相对滑动;所述的提拉杆插入在槽式限位杆的限位槽内,提拉杆设有相套接的调节丝杆和调节螺母,所述的调节螺母嵌顿于限位槽的上方,所述的提拉杆下端设有斜形通孔,所述的斜形通孔内部装配角度固定钉;所述的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还包含同步提拉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能实现前路椎体侧方入路,实现后纵韧带骨化相关椎体的前移,使用灵活,操作定量、可控,提拉均匀,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对患者损伤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in the cervical sp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trollable anterior cervical forward instruments,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arm, a moving arm, rack, groove spacing rod and a lifting rod; the lower end of the fixed arm and the moving arm are equipped with vertebral screw; rack and trough the limi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fixing arm and a moving arm, and can with the mobile arm relative sliding; the lifting rod is inserted into the limiting groove in the groove type limit rod, the lifting rod is sleeved adjusting screw rod and a regulating nut, a regulating nut incarcerated in the limit groove above the lower end of the lif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oblique holes. The oblique hole inside the assembly angle of anterior cervical fixation; controlled the forward equipment also includes synchronous lifting component. Anterior cervical forward controllable device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anterior lateral approach,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ssification, related vertebral body afte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use of flexible, quantitative and controllable operation, uniform coating, can obtain good surgical effect, little injury to patients, it has broad prospec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
技术介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颈椎椎管内的后纵韧带被钙化组织替代,从而诱发椎管内脊髓压迫和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种疾病,可导致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依据颈椎X片上的表现,可将OPLL分为四种类型:1.局灶型,孤立骨化后纵韧带病灶仅累及单个椎体或者椎间隙;2.节段型,多个独立的后纵韧带骨化病灶,每个病灶范围仅累及单个椎体或椎间隙;3.连续型,单个病灶,累及多个椎间隙和椎间盘;4.混合型,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该病在全世界范围人种均有发生,其发生率为0.1%-1.7%。对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临床医生充分了解OPLL的病理生理学、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并且熟悉OPLL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对影像学诊断为OPLL而无严重脊髓压迫的患者,若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则行定期的观察即可,无需对这类患者进行预防性手术。但对于有严重的脊髓症状、Nurick神经功能评分3-4级或者有严重的神经根病的OPLL患者,则需要手术减压。手术入路包括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手术方式通常包括椎体次全切除,或者椎间盘切除联合前路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并椎间融合;后路手术是OPLL的间接减压方式,包括椎板成形术,或者椎板切除+融合术。但以上各手术方式均具有一定的缺陷。前路减压融合的缺点是技术难度较大,对C2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很难做到直接减压,术后假关节形成概率较高,若需要减压的椎体范围在3个或以上时,容易出现吞咽困难,同时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更容易出现硬膜撕裂;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属于非直接减压,有OPLL持续进展的风险,对严重脊髓压迫的病例效果较差,C5神经根麻痹的风险较前路更高;后路椎板成形术的缺点和椎板切除+融合类似,但其疾病进展恶化的风险更高,若患者有颈椎的前凸丢失,则不能采用该术式。目前,还未见通过前路前移骨化后纵韧带对应椎体,再结合椎间融合以使骨化后纵韧带形成孤岛,解除脊髓压迫的手术方式。专利文献CN102895017A,公开日2013.01.30,公开了一种椎体复位并行椎体融合固定,最终恢复脊柱正常的矢状序列和力线关系的腰椎椎体间撑开提拉复位钳,提拉手柄Ⅰ的头部与合拢手柄Ⅱ的头部绕铆钉旋转形成钳体旋转动配合,螺杆穿过合拢手柄Ⅱ尾部侧面的通孔与提拉手柄Ⅰ尾部的三角卡槽呈卡扣式动配合,螺母内嵌于合拢手柄Ⅱ的通孔内且与螺杆呈螺旋动配合,提拉手柄Ⅰ为中空管槽结构,伸缩提拉条从提拉手柄Ⅰ的头部中穿出后与合拢手柄Ⅱ头部的钳嘴共同形成伸缩提拉嘴,伸缩提拉条尾部穿过螺旋柄。专利文献CN204863423U,公告日2015.12.16,公开了一种用于颈椎手术的撑开复位装置,包括基座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位于基座的一侧并与基座滑动配合,所述基座的端部向旁侧延伸出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滑动块位于基座的同一侧,所述限位块和滑动块上各设有一个螺孔,两个所述螺孔内分别螺纹连接有复位杆,复位杆的端部具有插入颈椎并固定住颈椎的固定尖端,该装置不仅具备基本的撑开功能,还能利用复位杆的提拉作用使脱位的椎体逐步复位,复位过程平稳、精确、可控,不需要插入椎间隙进行操作,使用安全、方便,椎体复位后能保持椎体间的复位关系直至完成可靠的椎间固定操作。然而现有技术中均只涉及椎体复位相关器械,但椎间关节等脱位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在解剖特征、病理上有很大的不同,治疗策略及考虑的细节也有所不同,因此以上器械并不适用于治疗OPLL过程中的椎体前移。综上,目前临床缺乏技术难度较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小,减压效果好,适用于各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治疗的手术方案及其对应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设有固定臂、移动臂、齿条、槽式限位杆和提拉杆;所述的固定臂设有第一螺钉固定臂和第一齿条桥接臂,所述的移动臂设有第二螺钉固定臂、第二齿条桥接臂和移动滑块;所述的第一螺钉固定臂和第二螺钉固定臂的下端均装配椎体螺钉;所述的齿条一端固定在第一齿条桥接臂上,另一端穿过第二齿条桥接臂和移动滑块所共有的第一通孔,使得所述的移动臂能相对齿条滑动;所述的槽式限位杆一端固定在第一齿条桥接臂上,另一端穿过第二齿条桥接臂的第二通孔,使得所述的移动臂能相对槽式限位杆滑动;所述的提拉杆插入在槽式限位杆的限位槽内,提拉杆设有相套接的调节丝杆和调节螺母,所述的调节螺母卡顿于限位槽的上方,所述的提拉杆下端设有斜形通孔,所述的斜形通孔内部装配角度固定钉。所述的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还设有同步提拉组件;所述的同步提拉组件包括第一同步提升杆、第二同步提升杆和槽式固定杆;所述的第一同步提升杆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同步螺纹杆和位于下端的第一同步光杆,所述的第一同步光杆下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齿条桥接臂上;所述的第二同步提升杆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二同步螺纹杆和位于下端的第二同步光杆,所述的第二同步光杆下端转动连接在槽式限位杆上;所述的槽式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同步螺纹杆和第二同步螺纹杆上;槽式固定杆上设有固定槽;所述的调节丝杆上端通过调节螺母和固定螺母与槽式固定杆相固定。所述的第一同步螺纹杆或第二同步螺纹杆上设有第一指示刻度。所述的提拉杆和角度固定钉的数目均在三个以上。所述的槽式限位杆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为圆形,且各限位槽彼此相连通。所述的调节螺母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指示刻度。所述的调节丝杆包括调节丝杆本体、角度调节杆和固定螺帽,调节丝杆本体和角度调节杆通过固定螺帽连接,所述的斜形通孔位于角度调节杆上。所述的第一螺钉固定臂和第一齿条桥接臂之间的夹角为120-160度,所述的第二螺钉固定臂和第二齿条桥接臂之间的夹角为120-160度,所述的固定臂和移动臂形状一致。所述的调节螺母上端配设有螺母旋柄,所述的螺母旋柄为内六方结构,与调节螺母上端的外六方接头相匹配。所述的角度固定钉尾端为外六方接头并配设调节扳手,所述的调节扳手头端为内六方结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OPLL手术方法,基于此设计了本专利技术的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其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设有固定臂、移动臂、齿条,配合椎体螺钉构成基座,再基于提拉杆和槽式限位杆的配合,进而实现了椎体的前移,其适用于不同数目椎体的前移,通过椎体前移令骨化后纵韧带形成孤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手术方案操作繁琐程度显著下降,而且减压效果更加显著;2、通过角度固定钉和提拉杆来带动椎体前移,且斜形通孔的斜度设计合理,在椎体侧方入路的情况下实现了椎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前移,便于手术操作,对患者损伤小,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3、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涉及多节段椎体的后纵韧带骨化手术,能够配备多套提拉杆等部件来实现整体均匀提拉,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难度;4、在槽式限位杆的作用下,可以保证提拉杆能对特定椎体沿着一个正确的固定的方向施力牵拉,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5、提拉杆包含角度调节杆部件,在术中可根据具体需求快速更换,适用范围更广;6、固定臂、移动臂、齿条和槽式限位杆的形状和位置设计合理,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术者操作;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其特征在于,设有固定臂、移动臂、齿条、槽式限位杆和提拉杆;所述的固定臂设有第一螺钉固定臂和第一齿条桥接臂,所述的移动臂设有第二螺钉固定臂、第二齿条桥接臂和移动滑块;所述的第一螺钉固定臂和第二螺钉固定臂的下端均装配椎体螺钉;所述的齿条一端固定在第一齿条桥接臂上,另一端穿过第二齿条桥接臂和移动滑块所共有的第一通孔,使得所述的移动臂能相对齿条滑动;所述的槽式限位杆一端固定在第一齿条桥接臂上,另一端穿过第二齿条桥接臂的第二通孔,使得所述的移动臂能相对槽式限位杆滑动;所述的提拉杆插入在槽式限位杆的限位槽内,提拉杆设有相套接的调节丝杆和调节螺母,所述的调节螺母卡顿于限位槽的上方,所述的提拉杆下端设有斜形通孔,所述的斜形通孔内部装配角度固定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其特征在于,设有固定臂、移动臂、齿条、槽式限位杆和提拉杆;所述的固定臂设有第一螺钉固定臂和第一齿条桥接臂,所述的移动臂设有第二螺钉固定臂、第二齿条桥接臂和移动滑块;所述的第一螺钉固定臂和第二螺钉固定臂的下端均装配椎体螺钉;所述的齿条一端固定在第一齿条桥接臂上,另一端穿过第二齿条桥接臂和移动滑块所共有的第一通孔,使得所述的移动臂能相对齿条滑动;所述的槽式限位杆一端固定在第一齿条桥接臂上,另一端穿过第二齿条桥接臂的第二通孔,使得所述的移动臂能相对槽式限位杆滑动;所述的提拉杆插入在槽式限位杆的限位槽内,提拉杆设有相套接的调节丝杆和调节螺母,所述的调节螺母卡顿于限位槽的上方,所述的提拉杆下端设有斜形通孔,所述的斜形通孔内部装配角度固定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椎前路可控前移器械还设有同步提拉组件;所述的同步提拉组件包括第一同步提升杆、第二同步提升杆和槽式固定杆;所述的第一同步提升杆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同步螺纹杆和位于下端的第一同步光杆,所述的第一同步光杆下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齿条桥接臂上;所述的第二同步提升杆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二同步螺纹杆和位于下端的第二同步光杆,所述的第二同步光杆下端转动连接在槽式限位杆上;所述的槽式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同步螺纹杆和第二同步螺纹杆上;槽式固定杆上设有固定槽;所述的调节丝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璟川史建刚孙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