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焦炉机侧炉门消烟除尘装置,属于环保除尘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收尘、降温、滤袋净化和排放四大部分,主体结构包括平衡走行装置、明火分离脱油装置、烟气吸集系统、输运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风机总成和管路;整个除尘过程包括高温烟气吸集、冷却降温、降尘脱油、一级降尘、风机、过滤式除尘和净气排放等工艺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整套装置结构新颖简单,投资省,运行可靠,效率高,供用寿命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焦炉机侧炉门消烟除尘装置,属于环保除尘处理
技术介绍
目前,焦化厂焦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烟尘外逸污染,是焦化行业中一直在不断深入探 索和寻求有效地解决的问题。焦炉烟尘污染的治理,主要采取装煤、推焦地面站集中处理,推焦除尘主要解决焦侧熄焦车和拦焦车的烟尘问题,而机侧推焦车只有7米以上的焦炉配 备了地面除尘站,在国内的焦化行业,现有4.3米和6米的焦炉,推焦车均无除尘设施,在推 焦开炉门到关炉门过程中,由于焦炉炭化室机侧炉口沿上下边沿及炉门沿上下周围存留未 烧结的煤炭,致使在开启炉门后出现较多烟气外逸,成为焦炉的重要污染源。由于未烧结 的煤烟中含有易燃易爆的气体,且烟气中含焦油粘性物质,造成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并给 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解决推焦机侧除尘,特别是利用车载除尘问题,是国内焦化 行业在治理环境污染、减少烟尘排放上,急待解决和研究的课题。在现有技术中,CN101085922专利提供了一种捣固焦炉烟尘治理系统,在捣固焦炉的 机侧设置机侧烟尘捕集装置,所述机侧烟尘捕集装置的集气管汇集后通过管道无级对接装 置与机侧烟气输送干管连接;在焦炉的炉顶轨道上设置密闭卸压导流专用车,所述密闭卸 压导流专用车与炉顶集成烟气输送干管连接;在焦炉焦侧设置除尘拦焦车。还提供一种捣固焦炉烟尘治理方法位于焦炉机侧的机侧烟尘捕集装置大风量捕集机侧装煤时从炉门外 逸的烟尘;位于炉顶的DAS专用车随煤饼进入炭化室的位置顺序开启风量调节阀,依据抛 物线型气体排出量确定各阀门开度,炉顶小风量抽吸气体减压。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焦炉本 体的机侧、焦侧和炉顶烟尘的全面治理,排放可达到国家炼焦行业清洁生产的一级标准。还有CN101113339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冶金行业捣固焦炉机侧装煤除尘装置,包括炉 顶带U型管、双电磁打盖机构的导烟车、机侧带移动密封框的捣固装煤车、炉顶桥管处高 压氨水系统。炉顶带U型管、双电磁打盖机构的导烟车通过U型管在导烟孔处进行导烟; 机侧带移动密封框的捣固装煤车将炉门框密封,密封框内口的特出密封材料和煤饼之间保 持密封间隙,保证煤饼进入炭化室时烟尘不外逸,炉顶桥管处高压氨水系统在装煤过程中 喷射高压氨水,正在装煤的炭化室和相邻炭化室使二个炭化室内有负压产生,将炉口处的 烟尘通过导烟小车U型管将装煤时的荒煤气导入相邻炭化室,进入集气管中送入煤气净化 车间,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还有CN101161776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控自动抽吸式焦炉机侧炉门烟气收集装置,该装 置由烟气传送管道、可控自动阀门、下部集尘罩、管道支架、自动阀门的控制系统组成, 在焦炉炉柱上部设有管道支架,烟气传送管道位于管道支架上部,烟气传送管道下面连接 有可控自动阀门,可控自动阀门位于两个相邻炉柱中间,可控自动阀门下面连接下部集尘 罩,下部集尘罩封闭了相邻两炉柱在炭化室上部的空间。该装置适用于各种捣固焦炉装煤 时的机侧除尘,而且不需对焦炉本体进行任何改造,对焦炉的工艺操作和焦炉的寿命亦无任何影响,具有调节灵活、控制精确、检修方便、结构布置合理、投资少、不需额外占地、 节能效果显著、无烟气泄漏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另外,CN101186832专利公开了一种捣固焦炉机侧炉门及炉顶烟尘捕集方法及装置, 该方法及装置通过机侧炉门烟尘控制组件和炉顶烟尘控制组件将两股烟尘在双接口翻板阀 内合流,并通过双接口翻板阀将合流后的烟尘导入地面除尘站。该方法通过设在机侧顶部 的炉门烟尘控制组件和设在炉顶可移动的导烟车炉顶烟尘控制组件实现对捣固焦炉机侧炉 门及炉顶的烟尘进行捕集,并将烟尘导入除尘地面站,较好地控制污染的扩散。但归结起 来,现有的这些技术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实施步骤工艺不易监控,除尘效果不理想,成本 难以降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焦炉机侧炉门消烟除尘装置。 本技术的焦炉机侧炉门消烟除尘装置,包括吸烟罩与吸烟主管、明火分离冷凝脱油 装置、输运装置、电气控制装置、风机总成和管路;其中,(1)吸烟罩通过吸烟主管与明 火分离冷凝脱油装置连通,(2)明火分离冷凝脱油装置顶部两边分别制有泄爆阀,顶部侧 面与吸烟主管对应处接有主风机入口管,吸烟主管与主风机的入口管软连接,该软连接的 入口处有电控风阀;明火分离冷凝脱油装置的左侧底部有人孔,主风机与内滤袋式降尘器 之间有风机出口软连接将主风机和降尘器连通,(3)降尘器右侧平排结构制有水箱并与水 泵及管网连通对接;水泵及管网右侧设有护栏,(4)脱油装置、主风机、降尘器、水箱、 水泵与管网及护栏固定在同一平面基体上,(5)明火分离冷凝脱油装置的下侧连通式设有 分离器螺旋输送机,降尘器的下侧连通式设有袋式降尘器螺旋输送机,分离器螺旋输送机 和降尘器螺旋输送机连通后与下侧的加湿灰仓与电控翻版阀连通,加湿灰仓与电控翻板阀 与水泵与管网管连通。本专利技术在吸烟主管下侧斜插式通过支管与吸烟主管连通对接,吸烟主管下侧与支管平 行斜插式设有风量调节阀。本专利技术整机中部两侧对称式设有平衡走行装置和走行驱动装置,构成车载式除尘装置; 车载式焦炉机侧炉门消烟除尘装置与推焦车连体。所述的焦炉机侧炉门消烟除尘装置,吸烟罩的收尘点部位分别设立在炉门口上方、炉 框沿上下炉口立侧和炉门启开旋转90°停放处,其中,位于炉口上方的顶部吸烟罩为伸縮 式吸烟罩;位于炉口立侧的烟气罩为旋转式吸烟罩,位于炉门开启90°停放处的吸烟罩为 喇叭口式吸烟罩;除尘系统总风量为46000 50000m7h,其中炉门口上方风量分配为 30000m7h;炉门边侧风量分配为15000 m7h;炉门停放处风量分配为5000 m7h。整个除尘过程包括高温烟气吸集、冷却降温、降尘脱油、 一级降尘、风机、过滤式除 尘和净气排放等工艺系统,其工作原理如下当炉门开启后,碳化室炉口上方溢出的高温烟气在风机负压吸引下进入顶部伸縮吸烟 罩(主要考虑到炉壁离外侧较远,约430mm,烟气收集效果差);炉口侧面烟气进入侧面旋 转吸烟装置内;炉门旋转90°停放处,表面烟气在风机负压吸引下共同引入车载除尘系统 地面站。在混入野风大幅度降温下在明火分离冷凝脱油器中进行明火分离及烟气冷却降温、脱油一级降尘后,再经风机正压递入内滤除尘器中,经滤袋过滤后,净气排出;滤袋除尘 器收尘效率高达99.85%以上,且可收集粒径在0. lmm以下尘粒,因此为使除尘效果达到环 保要求,在车载除尘系统中设置滤袋式除尘器。明火分离冷凝脱油装置中设有泄爆系统阀,当烟气浓度集中且达到燃爆时,通过泄爆 预防除尘系统解除安全事故,明火分离器与袋式除尘器灰仓下口都安置螺旋输送机与加湿 灰仓,当粉尘排放时,通过螺旋输送机共同排入加湿灰仓内,经过加湿喷淋后,排入灰车 内外运;由于车载除尘装置是与推焦车并体,生产过程中是运动的,而焦炉机侧面有炉框 型钢防护,为提高收尘效果,炉口上方吸烟罩设计为伸縮式吸烟罩,炉口立侧烟气罩设计 为旋转式,有效的提高了焦炉推焦过程中除尘效果,以达到国家环保排放要求。本专利技术由于车载式除尘装置与推焦车连体,为防止在推焦及行驶工作过程出现安全事故,电控联锁应具有下列功效 一是推焦车在行驶过程中,除尘系统中炉口上部伸缩式吸烟罩不准向前移动,所配置的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焦炉机侧炉门消烟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烟罩与吸烟主管、明火分离冷凝脱油装置、输运装置、电气控制装置、风机总成和管路;吸烟罩通过吸烟主管与明火分离冷凝脱油装置连通,明火分离冷凝脱油装置顶部两边分别制有泄爆阀,顶部侧面与吸烟主管对应处接有主风机入口管,吸烟主管与主风机的入口管软连接,该软连接的入口处有电控风阀;明火分离冷凝脱脱油装置的左侧底部有排尘出口入孔,主风机与内滤袋式降尘器之间有风机出口软连接将主风机和降尘器连通,降尘器右侧平排结构制有水箱并与水泵及管网连通对接;水泵及管网右侧设有护栏;脱油装置、主风机、降尘器、水箱、水泵与管网及护栏固定在同一平面基体上,明火分离冷凝脱油装置的下侧连通式设有分离器螺旋输送机,降尘器的下侧连通式设有袋式降尘器螺旋输送机,分离器螺旋输送机和降尘器螺旋输送机连通后与下侧的加湿灰仓与电控翻版阀连通,加湿灰仓与电控翻板阀与水泵与管网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丹,姜世远,宋尊国,李克鎏,尹逊安,黄玉宝,孙业新,李普庆,栾兆爱,王鑫,李志峰,管山吉,孙庆亮,刘爱香,邢瑶,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